學院宮牆|茶花在佛教的象徵意義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前時發佈興大茶花園的茶花綻放了,文友提及佛門茶花。茶花,尤其是山茶花,的確在佛教文化中載著多重的象徵意義。它既展現自然美,也深刻反映佛教的哲理思維;具有無常、純淨、供養與慈悲等多重意涵。在此,略作簡要闡明。

無常與生命短暫的隱喻

茶花的花期雖然絢麗,但凋落之時卻往往整朵墜地,此一現象常被視為「瞬間的寂滅」。佛教經典強調「諸行無常」,茶花的開謝過程,恰能體現這一無常之理。在日本文化中,茶花(椿)的凋落姿態,進一步被詮釋為「武士的覺悟」,這不僅是對生命無常的接受,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刻反思。這種隱喻提醒著信眾,凡事皆有終結,應珍惜當下。

純淨與清修的象徵

白色茶花(如白茶花)的純淨無染,使其成為修行者心性理想的象徵。它呼應了佛教修行者追求清心寡欲、不受塵垢所縛的境界。在禪宗寺院,茶花經常被栽種於庭園,其簡約雅緻的外形與佛教所追求的清淨禪意相契合,成為靜心修行的重要元素。這些花朵不僅美化了環境,更引導參禪者進入內心的寧靜。

供養與慈悲的連結

在佛教傳統中,茶花因其耐寒盛開的特性,被廣泛用於供佛,象徵著信眾以堅毅之心供養三寶。由茶花籽提煉的油,有時用作油燈,代表著以光明智慧照耀眾生,傳遞慈悲與智慧之光。這一供養行為不僅是對佛的敬仰,也反映信徒對於眾生的慈悲心。

文學與禪詩中的意象

茶花的意象在文學和禪詩中也頗具份量。唐代詩人司空圖以山茶花同牡丹相比,説道「牡丹枉用三春力,開得方知不是花」,茶花的潔白本質,反使牡丹相形失色。宋代詩人王安石《遊鍾山》詩句「山花落盡山長在」,以山花的凋落暗喻法性不滅,表達了對於永恆質性的認識。日本俳句大師松尾芭蕉也曾以茶花入詩,透過「椿落ちて昨日の音もなし」描寫花落無聲的禪境,體現了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深刻理解。

文化延伸:中日差異

在文化延伸上,中日兩國對茶花的解讀呈現出多元性。在中國,茶花(尤其雲南山茶)常與觀音信仰結合,象徵著慈悲與柔韌。相對而言,日本的茶花(椿)因凋落方式被賦予「一期一會」的侘寂美學,強調生命的瞬息萬變。然而,江戶時代時,茶花整朵墜地的現象亦曾被視為「不祥」,反映了文化解讀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茶花在佛教中的象徵意義層次豐富,從無常的隱喻到純淨的象徵,再到供養與慈悲的連結,無不體現了佛教的深邃智慧。其在文學中的表現亦增添了文化的厚度,使人在欣賞茶花之美的同時,也能反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些象徵意義不僅豐富了茶花的文化內涵,也使其成為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8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0
我的美學因緣始於一本薄薄的《談美》。當時尚不知「美學」為何物的我,却被書中那清通雅潔、娓娓道來的行文風格深深吸引,如同在精神荒原偶遇一泓清泉。朱光潛先生以他特有的親切筆調,將「美」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可以感知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2025/04/20
我的美學因緣始於一本薄薄的《談美》。當時尚不知「美學」為何物的我,却被書中那清通雅潔、娓娓道來的行文風格深深吸引,如同在精神荒原偶遇一泓清泉。朱光潛先生以他特有的親切筆調,將「美」這一抽象概念轉化為可以感知的日常經驗。
Thumbnail
2025/04/10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英文版: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以下簡稱《制度基因》)為美國史坦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經濟學家許成鋼教授最新力作。
Thumbnail
2025/04/10
《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英文版:Institutional Genes: The Origins of China's Institutions and Totalitarianism,以下簡稱《制度基因》)為美國史坦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經濟學家許成鋼教授最新力作。
Thumbnail
2025/04/06
荷蘭漢學研究在歐洲學術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獨特風格和深厚傳統,使其成為連結中國與歐洲知識體系的重要橋樑。 這項傳統可追溯至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活躍於亞洲貿易的時期,當時的語言學家與傳教士為了實用目的開始學習漢語與漢字,編撰字典、研究方言,奠定了荷蘭早期漢學的基礎。
Thumbnail
2025/04/06
荷蘭漢學研究在歐洲學術界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獨特風格和深厚傳統,使其成為連結中國與歐洲知識體系的重要橋樑。 這項傳統可追溯至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活躍於亞洲貿易的時期,當時的語言學家與傳教士為了實用目的開始學習漢語與漢字,編撰字典、研究方言,奠定了荷蘭早期漢學的基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週日微雨,一場東北角的山海SPA行程,雖然少了朗朗晴空蔚藍的天,但也無礙心靈饗宴的清淨洗禮。晴天看景,雨天看心,一切很隨喜。這趟導覽不論是抄寫心經、香禪篆印、走禪坐禪的初次體驗,深刻記住了「專注的放鬆,放鬆的專注」的法門,一切的根源在於靜心,唯有心靜了才能自我覺察,進而開智慧、啟悟性。 或
Thumbnail
週日微雨,一場東北角的山海SPA行程,雖然少了朗朗晴空蔚藍的天,但也無礙心靈饗宴的清淨洗禮。晴天看景,雨天看心,一切很隨喜。這趟導覽不論是抄寫心經、香禪篆印、走禪坐禪的初次體驗,深刻記住了「專注的放鬆,放鬆的專注」的法門,一切的根源在於靜心,唯有心靜了才能自我覺察,進而開智慧、啟悟性。 或
Thumbnail
尋山僧不遇作(755年) 盛唐 · 李白 引用典故:花雨 石徑入丹壑,松門閉青苔thai。 閑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kai。 窺窗見白拂,挂壁生塵埃ai。 使我空歎息,欲去仍裴回hai5。 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lai5。 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猨哀ai。 了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tsai。
Thumbnail
尋山僧不遇作(755年) 盛唐 · 李白 引用典故:花雨 石徑入丹壑,松門閉青苔thai。 閑階有鳥跡,禪室無人開kai。 窺窗見白拂,挂壁生塵埃ai。 使我空歎息,欲去仍裴回hai5。 香雲徧山起,花雨從天來lai5。 已有空樂好,況聞青猨哀ai。 了然絕世事,此地方悠哉tsai。
Thumbnail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4/28 諸位善知識!大家晚安! 請放掌 我們首先先說一首偈頌,不妨跟著唸: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 好!到這。這一首偈是出在《往生禮讚記》善導大師所作的偈頌, 大
Thumbnail
上果 下清 律師 法音宣流  2023/04/28 諸位善知識!大家晚安! 請放掌 我們首先先說一首偈頌,不妨跟著唸: 「人生不精進 喻若樹無根 採花置日中 能得幾時鮮 人命亦如是 無常須臾間 勸諸行道眾 勤修乃至真」 好!到這。這一首偈是出在《往生禮讚記》善導大師所作的偈頌, 大
Thumbnail
〔五灯会元、巻四、霊雲志勤禅師〕 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 師曰、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 此句禪語具有多樣化的解釋 青山代表穩重與不變的自心 浮雲象徵飄移不定的外在環境 人生之路有時晴有時雨 經常有狂風也有暴雨 在順境與逆境難關間不斷擺盪 青山宛如象徵自我堅定的佛性 不受外在環
Thumbnail
〔五灯会元、巻四、霊雲志勤禅師〕 僧問、如何得出離生老病死。 師曰、青山元不動、浮雲任去來。 此句禪語具有多樣化的解釋 青山代表穩重與不變的自心 浮雲象徵飄移不定的外在環境 人生之路有時晴有時雨 經常有狂風也有暴雨 在順境與逆境難關間不斷擺盪 青山宛如象徵自我堅定的佛性 不受外在環
Thumbnail
茶席掛軸必須搭配節慶時令,新年期間的掛軸要有吉祥之氣,並且有滿滿的正能量。之前提及的”蓬萊五彩雲“如是,今次源自禪宗公案的”彩鳳舞丹霄“如是。有正氣、有畫面、有祥瑞、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與希望。
Thumbnail
茶席掛軸必須搭配節慶時令,新年期間的掛軸要有吉祥之氣,並且有滿滿的正能量。之前提及的”蓬萊五彩雲“如是,今次源自禪宗公案的”彩鳳舞丹霄“如是。有正氣、有畫面、有祥瑞、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與希望。
Thumbnail
茶道禪語「結果自然成」典故出自達摩祖師的《少室六門》: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來自印度的達摩祖師於中國南北朝時期渡海到中土,於廣州上岸。正逢南朝梁武帝好佛尊佛崇佛的時代。 梁武帝大興佛寺、供養三寶、刊行佛經、舉辦水懺法會、甚且以皇帝之軀多次捨身同泰寺等等,佛法中的善法他不但
Thumbnail
茶道禪語「結果自然成」典故出自達摩祖師的《少室六門》: 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 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來自印度的達摩祖師於中國南北朝時期渡海到中土,於廣州上岸。正逢南朝梁武帝好佛尊佛崇佛的時代。 梁武帝大興佛寺、供養三寶、刊行佛經、舉辦水懺法會、甚且以皇帝之軀多次捨身同泰寺等等,佛法中的善法他不但
Thumbnail
正法眼藏好像太陽的光輝一樣 (「光輝滿大唐」) 照耀著大地,宇宙乾坤、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芸芸眾生、森羅萬象,無不呈現在正法眼藏的光芒中,沒有一毫一釐之相不浸潤在此光輝中,所以「不見有毫釐之相」,而這個光輝卻又是活潑潑的、相互輝映的,光光相涉而交參,「須彌走入海,六月降嚴霜」。
Thumbnail
正法眼藏好像太陽的光輝一樣 (「光輝滿大唐」) 照耀著大地,宇宙乾坤、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芸芸眾生、森羅萬象,無不呈現在正法眼藏的光芒中,沒有一毫一釐之相不浸潤在此光輝中,所以「不見有毫釐之相」,而這個光輝卻又是活潑潑的、相互輝映的,光光相涉而交參,「須彌走入海,六月降嚴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