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人生4千個禮拜》- 時間管理可能是人生的最大盲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Heibon近期讀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原文書名"Four Thousand Weeks: Time Management for Mortals")作者Oliver Burkeman曾是英國《衛報》的記者。

這本書的論點很有趣,對於曾有大段時間執著「效率」、「產出」、「成本」等等社會科學用詞的Heibon給出很棒的思考方向。作者提出一種獨特的時間管理哲學,深刻探討人類對時間的使用以及生命的意義。

raw-image


「4000個禮拜」不只是書名,也可能是人存在這世界的時間

強調時間的有限性,假設年齡來到80歲,這個世界時間「只有」有限的4000個星期,每天寫日記類似一種反覆的習慣,而每月又似乎間隔偏久,在不短不長的交錯時間感縫隙,Heibon開始以「星期」為單位做生活記錄,心中竟然出現「哇,一個星期過去了。」

不過我想不用過度執著在4000這個數字,這本書的基調也不是在討論如何延長壽命或面對生死,而是對自我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

透過強調時間的稀少性,作者試圖喚起人們對時間的珍惜,激發更有意識地選擇、更遵從心中所想如何度過生命中的每一刻。


當你過度專注在時間管理,其實你正在無意義浪費生命

「浪費時間」這個常見問題在書中被好好討論一番,作者認為許多人在瑣碎的日常活動中浪費大量時間,而這些時間本來是可用於追求更有意義的目標。記得最近有則新聞報導「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大家的娛樂是什麼?」不可諱言科技的進步帶動娛樂選擇更多更廣,專心在單一事件成了最難能可貴的事情。

以及你是否有那種眼前的事情無法靜下心做,結果告訴自己稍微看看論壇文章、社群短片來「平靜心情」?

想想一天下來有多少時間在滑手機這動作溜過?花在社群媒體、線上串流影音等娛樂活動,為了讓自己跟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轉動,我們常常不自覺把自己丟到一個資訊不斷膨脹的空間,在其中掙扎試圖挖出一條路。

討論浪費時間議題之外,作者引導讀者重新評估屬於自己的優先事項,並思考如何更好地分配時間,以更好地追求個人目標。

書中也對「時間焦慮」進行了深入剖析。

當我們過於關注未來、過於擔心時間不夠用時,反而容易在當下迷失方向,所以他提倡在追求目標的同時,要珍惜每一刻的經歷,體驗當下的美好。

對當下的專注有助於減輕時間焦慮,使人更能享受生命的過程。

raw-image


關於生命的凹凸,時間是度量衡

關於時間的哲學思考中,作者還談到生命的意義。他有個論點讓我記憶深刻:「生命的價值不僅僅在於追求目標和成就,更在於體驗、學習和成長。」在書中他時常鼓勵讀者思考什麽是真正有意義的生活,而不是被社會期望或他人期望所左右。

從時間管理延續到生命意義的深入思考,彷彿是個時間投影,將軸距拉長,讀者可由近而遠調整時間管理策略,追求更為滿足和有意義的生活。


你在時間管理還是被時間管理?

作者還關注數字化時代對時間的影響,他認為雖然科技為我們提供更多的便利,但也讓人們更容易陷入時間的虛無。社群媒體、電子郵件等工具讓我們難以擺脫對手機和電腦的依賴,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因此,他呼籲人們審視自己的數字生活,學會更有意識地使用科技,以更好地管理時間。

raw-image


在旅行的這幾年,Heibon常會被問「人生怎麼規劃」、「人生意義是什麼」、「活在當下」等問題,有趣的是,這些問題並沒有跟著iPhone強大和AI演化而消失,反而增添更多迷惘的色調。

有很多成功學、管理學都告訴所有人把握時間、追求更高效率等等,你是否曾想過會不會到頭來時間管理做得太好反而讓生命本質流失。

記得曾經讀過一種概念:

"當有限的人生面對「抽象地無限」且「不可逆地朝向虛無」的時間,時間本身是虛無的。"


有人也說昨天、今天和明天並非不同的日子,而是同一天在不停重複。

你呢?你屬於哪種時間哲學家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莫非-avatar-img
2023/11/17
不自覺留給充滿各種變數的未來,而不留給握在手中的「現在」...現代人越來越難享受活在當下
人生自由實驗室-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1/18
莫非  非常認同!可以視為一種捨近求遠的行為
深邃月光-avatar-img
2024/07/06
每個人看書的角度與收穫都不一樣,這也是閱讀的必要性所在,感謝分享!
avatar-img
追求人生自由的人生實驗室
234會員
459內容數
你好,我是追尋自由的生活哲學家Heibon。 組成元素:20%影劇分享+ 20% 自我成長+ 20%旅遊探險+ 20%閱讀學習+ 20%理財投資。" Don't dream your life but live your dream 💭" 人生實驗現在進行中🎯 ✉️lifexfreexlab@gmail.com
2025/04/28
阿好姨的獨生子文宏和他住在一起,外人看起來是三代同代開心地一起生活,實際上阿好姨重男輕女,更討厭媳婦。 「他根本就是媽寶,之前跟我說想搬出去住,我說,有本事的話沒問題,我不會贊助你喔。結果咧,什麼都不敢提,用膝蓋想都知道在試探我,想說我有多少錢。」 你身邊有媽寶嗎?你印象中的媽寶是怎樣的人呢?
Thumbnail
2025/04/28
阿好姨的獨生子文宏和他住在一起,外人看起來是三代同代開心地一起生活,實際上阿好姨重男輕女,更討厭媳婦。 「他根本就是媽寶,之前跟我說想搬出去住,我說,有本事的話沒問題,我不會贊助你喔。結果咧,什麼都不敢提,用膝蓋想都知道在試探我,想說我有多少錢。」 你身邊有媽寶嗎?你印象中的媽寶是怎樣的人呢?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好嗎?」是Nina打來,語氣中聽得出來有些疲倦,夾雜些不自然的語氣。 「嗯,我就直說好了,方便的話,可以跟你借點錢嗎?」 有些訝異會接到Nina的電話,上次通話時是她開心說著買了房。 沒想到以前聽到的故事情節,就在眼前活生生的上演著,一切是那麼真實又刺心。
Thumbnail
2025/04/24
「最近好嗎?」是Nina打來,語氣中聽得出來有些疲倦,夾雜些不自然的語氣。 「嗯,我就直說好了,方便的話,可以跟你借點錢嗎?」 有些訝異會接到Nina的電話,上次通話時是她開心說著買了房。 沒想到以前聽到的故事情節,就在眼前活生生的上演著,一切是那麼真實又刺心。
Thumbnail
2025/04/20
裸辭後,職業欄開始填上自由業,生活想當然起了不少變化,該說是另一種嶄新面貌。 以往生活最大快樂大概就是以為自己得到了某樣東西就會變得快樂,像是買東西犒賞自己、吃頓大餐。 我曾經這樣以為,直到看了薪資入帳後,耳邊沒有任何喜悅音效。 「是時候了」,我跟自己說,雖然像賴床掙扎,最終還是必須做決定。
Thumbnail
2025/04/20
裸辭後,職業欄開始填上自由業,生活想當然起了不少變化,該說是另一種嶄新面貌。 以往生活最大快樂大概就是以為自己得到了某樣東西就會變得快樂,像是買東西犒賞自己、吃頓大餐。 我曾經這樣以為,直到看了薪資入帳後,耳邊沒有任何喜悅音效。 「是時候了」,我跟自己說,雖然像賴床掙扎,最終還是必須做決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的《人生4千個禮拜》深入探討時間管理和人生意義。書名中的「4千個禮拜」象徵一個人若能活到80歲,將擁有約4千個禮拜的時間。柏克曼的《人生4千個禮拜》吸引了我,因為它不僅提供了重新審視時間的方式,更讓我反思生活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奧利佛.柏克曼(Oliver Burkeman)的《人生4千個禮拜》深入探討時間管理和人生意義。書名中的「4千個禮拜」象徵一個人若能活到80歲,將擁有約4千個禮拜的時間。柏克曼的《人生4千個禮拜》吸引了我,因為它不僅提供了重新審視時間的方式,更讓我反思生活的真正意義。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的感想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Thumbnail
Heibon近期讀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對於曾有大段時間執著「效率」、「產出」、「成本」等等社會科學用詞的Heibon給出很棒的思考方向。作者在書中提出一種獨特的時間管理哲學,深刻探討人類對時間的使用以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Heibon近期讀了一本書《人生4千個禮拜》,對於曾有大段時間執著「效率」、「產出」、「成本」等等社會科學用詞的Heibon給出很棒的思考方向。作者在書中提出一種獨特的時間管理哲學,深刻探討人類對時間的使用以及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四千個禮拜大約等於 80 年的時間,是現代的人高機率可以活到的歲數,相較於古代的人,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並且擁有科技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事情。然而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依舊每天被工作追趕,待辦清單永遠沒有清空的一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直沒有進展,為什麼會這樣呢?
Thumbnail
四千個禮拜大約等於 80 年的時間,是現代的人高機率可以活到的歲數,相較於古代的人,我們擁有更多的時間,並且擁有科技幫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事情。然而身處 21 世紀的我們,依舊每天被工作追趕,待辦清單永遠沒有清空的一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一直沒有進展,為什麼會這樣呢?
Thumbnail
一個人若順利活到80歲,頂多也只能活4000多個禮拜。但也沒有任何人能保證,我們能夠活到那個時候。很多人在那之前,就已經提前登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不可能體驗世間所有的事物。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又該優先去做哪些事呢? 之所以稱《人生4千個禮拜》為一本反時間管理的書,是因為很多著名的時間管理
Thumbnail
一個人若順利活到80歲,頂多也只能活4000多個禮拜。但也沒有任何人能保證,我們能夠活到那個時候。很多人在那之前,就已經提前登出了!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不可能體驗世間所有的事物。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選擇,又該優先去做哪些事呢? 之所以稱《人生4千個禮拜》為一本反時間管理的書,是因為很多著名的時間管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