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困難(Acute Dyspnea) 是急診室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其中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增惡期 與 氣喘(Asthma)重度發作 都是導致呼吸衰竭的高風險病因。如果未能在黃金時間內正確處理,病人可能發展成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甚至需要插管與機械通氣。
本篇文章將探討:
✅ 如何區分 COPD 增惡期與氣喘重度發作?
✅ 急診處置的異同(氧氣、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機械通氣)
✅ 如何預防插管與降低再住院率?
🔹 1. COPD 增惡期 vs. 氣喘重度發作的區別
雖然 COPD 與氣喘都會導致氣流受限(Airflow Obstruction),但兩者的病理機制、臨床表現與治療策略不同。
📋 COPD 與氣喘的臨床比較
📌 簡單區分口訣:
- COPD:慢性、咳痰、感染誘發、高 CO₂
- 氣喘:突發、喘鳴明顯、過敏誘發、低 CO₂(初期)
🔹 2. COPD 增惡期與氣喘急性發作的急診處置
🚑 2.1 氧氣治療(Oxygen Therapy)
🔸 COPD 病人
- COPD 病人對 高濃度氧氣較敏感,因為其呼吸驅動來自低氧(Hypoxic Drive),過度補氧可能導致二氧化碳蓄積(CO₂ Narcosis)。
- 建議氧氣濃度:目標 SpO₂ 88-92%
- 首選:Venturi 面罩(可調整氧氣濃度)
🔸 氣喘病人
- 氣喘病人通常不會出現 CO₂ 保留,可安全給予高流量氧氣(NRM, FiO₂ 100%)
- 目標 SpO₂ ≥ 94%
📌 避免 COPD 病人 SpO₂ > 92%,以防 CO₂ 蓄積!
💨 2.2 支氣管擴張劑(Bronchodilators)
🔸 β₂ 促進劑(Short-Acting Beta Agonists, SABA)
- 首選:Albuterol(Salbutamol)霧化吸入(2.5 mg 每 20 分鐘一次,共 3 次)
- 可使用 間歇性霧化(Intermittent Nebulization)或持續霧化(Continuous Nebulization)
🔸 抗膽鹼藥物(Short-Acting Muscarinic Antagonists, SAMA)
- Ipratropium(Atrovent)0.5 mg 可與 Albuterol 併用(DuoNeb),效果較佳
- COPD 病人效果較氣喘病人好
📌 氣喘與 COPD 病人均應使用 β₂ 促進劑,但 COPD 病人可額外受益於抗膽鹼藥物!
💊 2.3 類固醇治療(Corticosteroids)
- 可減少氣道發炎,縮短住院時間
- 建議劑量:
- 口服 Prednisone 40-50 mg/day,連續 5-7 天
- 靜脈注射 Methylprednisolone 40-125 mg IV,每 6 小時一次
- COPD 病人應接受 較短期的類固醇治療(<7 天),避免副作用
📌 類固醇對於氣喘與 COPD 都有效,但不宜長期使用!
💡 2.4 非侵入性機械通氣(NIV,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 COPD 增惡期的關鍵治療之一
- 當 pH < 7.35 或 PaCO₂ > 45 mmHg,應考慮 BiPAP(雙相氣道正壓通氣)
- 可減少氣管插管需求、降低住院時間與死亡率
🔴 氣喘重度發作的 BiPAP 適應症較少
📌 COPD 病人更適合 BiPAP,而氣喘病人主要仰賴藥物治療!
🔹 3. 何時需要插管?(Intubation Criteria)
⚠ 以下情況應立即插管:
- 呼吸停止(Apnea)
- 重度呼吸窘迫(無法完成句子、呼吸頻率 > 35 次/分鐘)
- 意識改變(GCS < 8)
- 動脈血氣分析(ABG):pH < 7.25 或 PaCO₂ > 60 mmHg
- 嚴重低氧(PaO₂ < 50 mmHg,儘管已給氧)
📌 氣喘病人如出現「沉默胸腔(Silent Chest)」或「二氧化碳上升」,需警覺呼吸衰竭,準備插管!
🛑 結語:COPD 與氣喘發作的急診處置關鍵
✅ COPD 增惡期通常因感染誘發,需謹慎補氧(SpO₂ 88-92%),優先考慮 BiPAP
✅ 氣喘重度發作多因過敏原誘發,通常可安全給予高流量氧氣(SpO₂ ≥ 94%)
✅ 兩者皆應使用 β₂ 促進劑(如 Albuterol),COPD 病人可額外受益於抗膽鹼藥物(Ipratropium)
✅ 類固醇是 COPD 與氣喘的標準治療,但應避免長期使用
✅ 插管時機:二氧化碳急劇上升、呼吸停止、GCS 下降
掌握這些急診處置原則,能幫助醫療人員在最短時間內穩定病人,降低插管與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