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們為止>(It Ends with Us)這部片最後的結局,是女主角勇敢離開暴力循環,讓暴力停止、到此為止,並且在與施暴的先生離婚後隔了幾年,再度重拾信心,與往昔舊愛在一起。這樣的結局讓人感覺充滿希望。雖然不會每個受暴的受害者都有舊愛可以重新連繫,甚至那麼幸運,在受暴過程中馬上就能巧遇舊愛,並且舊情復燃,有那麼浪漫的情愫在彼此之間滋長,但我想這部電影的結局想說的就是:只要我們勇敢離開暴力循環,即便受暴之後,我們會害怕再度受害,對人會變得難以信任,但只要我們願意給自己一個機會,願意在安全的情境與關係中多次練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最終都能學會安撫自己內在的恐懼,再度願意敞開心房相信別人,並找回自己的安全感。
那麼,在受暴之後,我們可以怎麼安撫自己,並漸漸找回或重建安全感呢?在我的實務經驗中,安全感的建立,必然需要奠基於「有安全感的關係」。也就是說,若一個人不太信任人,沒有什麼安全感的情況下,最快讓他恢復安全感的作法,就是讓他身邊有個可以觸及的人,保持透明地讓受害者知道自己的行蹤、動態、心情、想法,主動向受害者分享自己的生活,避免關係中有隱瞞太多資訊,並且定期(例如:每隔三四個小時、每隔一天或一週)、持續(例如:連續三個月到半年,甚至好幾年以上)、主動地跟受害者聯繫,去關心受害者的近況,建立穩定、長久、沒有傷害性、有滋養的關係,才能降低受害者害怕再度受傷的恐懼,並且願意再度嘗試重新與外界的他人相處、產生連結。
通常以上有安全感的關係,要在生活中建立起來,最常會透過兩種管道,一種是受害者的親人主動關心受害者,另一種是受害者談戀愛了,他就可以從一段有安全感的感情中慢慢去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但有些受害者並沒有以上那麼多支持自己的人在身旁,有可能他本來跟家人的關係或心理距離就比較疏離,本來就不太能向家人袒露心事,家人本來也比較少關心或理解到他內心的狀況,加上他可能還沒有遇到新的、合適的感情對象,這時,陪同受害者尋求專業協助管道(接受諮商)就很重要了!如果受害者沒有穩定、持續主動關心且理解他內心狀態的家人,也缺乏可以給予他安全感的另一半,那麼,可以先讓受害者從諮商關係中建立對人的信任感跟對關係的安全感。等到透過長期(通常家暴受害者需要三年以上,甚至更久的時間)諮商,受害者建立對諮商師足夠穩定的信任感、對諮商關係足夠的安全感時,就可以以這段諮商關係中的經驗作為跳板,真的開始敞開心門,去相信晤談室外的他人不會傷害他,開始跟人建立有安全感的信任關係,才更可能回過頭來改善他與原生家庭家人的關係,並且培養出更健康的「識人」眼光,不會再像過往一樣,為了獲取某部分的利益或好處,就再度選擇一個會讓自己陷入險境的感情或婚姻關係,會用新的視野或擇偶條件去選擇新的對象,開始談一段健康、有安全感的戀情,並讓接下來的另一半成為他的靠山,在他不安時,都可以尋求靠山的陪伴、支持與協助,成就未來有安全感的感情,開創幸福的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