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與社交圈的討厭鬼心理學:4招應對而不內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每個人的生活裡,總有那麼幾個讓人「恨不得嗆他幾句」的角色。他們不一定壞,但就是有種神奇的能力,能讓所有人都忍不住在心裡翻白眼。

今天,我們來聊聊三種典型的「討厭鬼」,以及該如何用心理學拆解他們的行為,最後還要教你如何應對,確保自己的心靈不被摧殘。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以下為真實故事,如有雷同,只是巧合。

畢竟,這種人不是稀有動物,而是人際生態裡的常見品種。


第一種討厭鬼:社區群組的「社交巨鯨」

社區群組本來應該是用來討論公共事務、停車位或是誰家的垃圾亂丟的。但總有那麼一位神奇的鄰居,能把一切對話都變成「他個人社交版圖的巡演」。

舉個例子,這位鄰居出車禍後,在群組裡發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感謝文,標題大概是:「感謝XX汽車集團鼎力協助!」看起來很有份量,彷彿他家車子是總公司高層親自送修的。但往下看,發現對象不過是代理商底下營業處的主管。

更厲害的是,當群組裡有人抱怨掛不到某名醫的號,他馬上跳出來:「我跟他很熟,等你掛完號,報我的名字,我會交代醫生關照!」可問題就是掛不到號啊。這類人彷彿活在一個自己搭建的「社交宇宙」,堅信自己的一句話能讓世界運轉得更順暢。

從社交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類人往往有些自戀,他們需要透過強調自己的人脈來獲取關注與優越感。然而,這不代表他們真的人脈廣,而是因為「達克效應」—— 簡單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他們習慣性誇大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目的不是為了欺騙,而是為了強化自身價值,獲取他人的認可與信任。


第二種討厭鬼:職場裡的「履歷天王」

另一種經典角色,則是辦公室裡的新主管。新官上任,開場白大概是:「在X星的時候,我們都是這樣做的。」接下來幾週,你會發現他所有的行為,都繞著這個「外商光環」打轉。

更精彩的是,他不只是分享成功經驗,還專注於「PUA下屬」。每天的對話內容大概是:「我們外商文化就是這樣。」

某天人資不經意地透露,他在X星根本待不到一年。

這時候,同事們心裡大概都在嘀咕:「所以……你在X星幹嘛的?」

這類人不見得能力差,但就是習慣用「過度包裝的經歷」來操控人心。他們的策略很簡單——先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用他那「光鮮亮麗的經驗」來定義你的價值。

心理學研究發現,這種行為與「權力動機」有關——即能力不足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並試圖透過誇大的經歷來掩飾內在的不安全感,利用外商經歷來營造一種話語權,讓下屬覺得自己應該服從。而更關鍵的是,他們懂得運用支配技巧,透過貶低別人的方式來顯得自己更優秀,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地位。


第三種討厭鬼:聚會裡的「人生導師」

聚餐的時候,總會有人把話題莫名其妙地轉向股票和房地產。

一開始大家還在討論最近去哪裡玩,結果不知道怎麼的,就有人開始聊起:

「現在房價漲很誇張,你們真的應該趕快買。」

「我前年買的預售屋,現在已經賺 500 萬。」

「你們如果當初聽我的買那支股票,現在早就翻倍了。」


最後的結論永遠是:沒投資,是你的問題;沒買房,是你沒遠見。


這類人通常有認知優越感,也就是他們深信自己的選擇才是最正確的,其他人如果不照做,就是愚蠢或者目光短淺。

但更深層的心理機制,是「選擇驗證效應」——他們不只是想說服別人,更是在說服自己:「我過去的決定是對的。」

當他們投入大量金錢與時間在某個選擇上,就會不斷尋找證據來支持這個決定,即使市場狀況已經變了,甚至即使自己還沒真正賣出獲利,依然要透過貶低別人的選擇來強化自己的信念。

所以你會發現,這類人通常不太會討論自己買房時遇到的困難,或者股市下跌時的焦慮,他們只會強調:「我當初選對了,你們應該學我。」

事實上,真正財富自由的人,根本不會在飯局上這樣講。


如何應對這些討厭鬼?

這些人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調整心態來避免被影響。以下幾個方法,幫助你輕鬆應對。

1. 保持冷靜,當成茶餘飯後的娛樂

當鄰居又開始吹噓自己的人脈時,你可以在心裡想:「今天他又帶來什麼新故事?」這樣,你不會被他的言論激怒,還能當作一場免費的戲劇來欣賞。

2. 用「隨和但不買單」的方式回應

遇到這類主管時,不要急著反駁,因為這只會讓對方更努力證明自己。例如,當他說:「在前公司,我們都這樣做。」你可以淡淡回應:「哦?這倒是挺特別的。」這句話既沒反駁,也沒附和,讓他無從發揮。

3. 認知重構,減少情緒影響

當對方誇大自己的經歷時,試著在心裡默念:「這只是他的自我滿足,與我無關。」這種認知重構能幫助你從心理上解離,不再被對方影響情緒。

4. 專注於自身成長,不要讓他們影響你的價值觀

這些人之所以能影響我們,是因為他們讓我們懷疑自己。但真正的價值來自於你的能力,而不是虛幻的評價。與其浪費精力在他們身上,不如把心力放在學習與提升自己。


世界上最值得誇耀的,是你真實的價值

這世界上,總有些人擅長打造虛幻的「影響力」,試圖透過誇大的故事來贏得尊重。但我們不需要揭穿他們,也不需要讓自己深陷其中。我們唯一該做的,就是清楚自己的價值,並確保這些人的戲碼不影響我們的判斷。

畢竟,真正值得炫耀的,不是你認識誰,或你在哪裡待過,而是——

當這些人不在場時,你依然能靠實力與真誠,獲得別人的尊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23
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img
誠實的公關人
28會員
48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誠實的公關人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我一直在觀察 AI 搜尋對內容產業的影響。 一開始以為只是 SEO 規則要改,後來才發現,問題不只出在演算法,而是資訊本身開始進入一種「自我重播」。 你查到的內容,看起來是答案,其實是你或別人說過的話,被整理、壓縮、重新丟回來。 如果你是做內容的,這不只是寫得好不好,而是你要怎麼讓自己還能被辨識。
Thumbnail
2025/04/28
我一直在觀察 AI 搜尋對內容產業的影響。 一開始以為只是 SEO 規則要改,後來才發現,問題不只出在演算法,而是資訊本身開始進入一種「自我重播」。 你查到的內容,看起來是答案,其實是你或別人說過的話,被整理、壓縮、重新丟回來。 如果你是做內容的,這不只是寫得好不好,而是你要怎麼讓自己還能被辨識。
Thumbnail
2025/04/24
當你還在研究 prompt 怎麼寫、模型選哪個、工具要不要升級, 但我更在意的是——方向有沒有定清楚、受眾有沒有講到點上。 這篇是我留給團隊的工具包, 寫給第一線行銷企劃,也寫給那個還在練 prompt 的你。 一份提案清單,幫你在每一次開案前,少錯一次、走穩一點。
Thumbnail
2025/04/24
當你還在研究 prompt 怎麼寫、模型選哪個、工具要不要升級, 但我更在意的是——方向有沒有定清楚、受眾有沒有講到點上。 這篇是我留給團隊的工具包, 寫給第一線行銷企劃,也寫給那個還在練 prompt 的你。 一份提案清單,幫你在每一次開案前,少錯一次、走穩一點。
Thumbnail
2025/04/21
我沒有因為寫作變得比較成功, 但我確實比較不那麼討厭自己了。 那不是什麼突破,也不是轉機, 只是人生某個階段太疲倦,太懷疑, 剛好有一件事情,讓我撐過那段日子。 這篇文章,是我寫給那時候的自己, 也寫給現在也剛好有點撐不下去的你。
Thumbnail
2025/04/21
我沒有因為寫作變得比較成功, 但我確實比較不那麼討厭自己了。 那不是什麼突破,也不是轉機, 只是人生某個階段太疲倦,太懷疑, 剛好有一件事情,讓我撐過那段日子。 這篇文章,是我寫給那時候的自己, 也寫給現在也剛好有點撐不下去的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分享社交與職場中的「討厭鬼」,如社區群組裡誇大人脈的「社交巨鯨」與辦公室內喜愛吹噓經歷的「履歷天王」。透過心理學角度,解析這些人如何影響他人,並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認知重構、冷靜應對、適當回應,幫助讀者保持心理界線,避免被情緒牽動。
Thumbnail
分享社交與職場中的「討厭鬼」,如社區群組裡誇大人脈的「社交巨鯨」與辦公室內喜愛吹噓經歷的「履歷天王」。透過心理學角度,解析這些人如何影響他人,並提供實用的應對策略,如認知重構、冷靜應對、適當回應,幫助讀者保持心理界線,避免被情緒牽動。
Thumbnail
我不是寫錯字,就是「稿」什麼鬼,其實一直想要把職場上的各種可怕鬼故事寫下來,沒想到今年的鬼門開在VOCUS帶來了這個機會,就來「稿」一下這些鬼人鬼故事吧。 寫之前總覺得是不是要先發表個不自(資)殺(遣)證明,會不會哪天被對號入座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Thumbnail
我不是寫錯字,就是「稿」什麼鬼,其實一直想要把職場上的各種可怕鬼故事寫下來,沒想到今年的鬼門開在VOCUS帶來了這個機會,就來「稿」一下這些鬼人鬼故事吧。 寫之前總覺得是不是要先發表個不自(資)殺(遣)證明,會不會哪天被對號入座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Thumbnail
如果一位主管或同事,風評很差,臉上寫著「 我是壞人」,反而好提防,即便離職遠離這些人也較能心安理得一些。 今天要講的是,沒有「直接」對你作出「加害行為」,甚至主動關心你,但期待你維持在很差的狀態的「 好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從你的弱勢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滿足(???) 也就是一種嘲笑。如果
Thumbnail
如果一位主管或同事,風評很差,臉上寫著「 我是壞人」,反而好提防,即便離職遠離這些人也較能心安理得一些。 今天要講的是,沒有「直接」對你作出「加害行為」,甚至主動關心你,但期待你維持在很差的狀態的「 好人」。他們的目的是什麼呢? 從你的弱勢讓他們感受到心靈的滿足(???) 也就是一種嘲笑。如果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世間人百百種,職場就是社會的縮影。 在這個群居的社會,做人圓滑,能言善道,在職場上總是特別受歡迎。 我們總認為強勢、反應能力好、有領袖魅力的人,是職場的精英、寵兒。 但我認為有另一種人,是職場的常勝軍,打不死的蟑螂。 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所謂的標準有莫名的堅持,不容一絲一毫的偏差。通常會
Thumbnail
世間人百百種,職場就是社會的縮影。 在這個群居的社會,做人圓滑,能言善道,在職場上總是特別受歡迎。 我們總認為強勢、反應能力好、有領袖魅力的人,是職場的精英、寵兒。 但我認為有另一種人,是職場的常勝軍,打不死的蟑螂。 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對所謂的標準有莫名的堅持,不容一絲一毫的偏差。通常會
Thumbnail
眼前的他侃侃而談人生願景、未來夢想,口若懸河而且鏗鏘有力,加上博士學歷的光環,跟我一起參加面試的同事眼睛發亮,直覺最佳人選就是他了。雖然我覺得很疑惑,他為什麼都沒針對問題回答呢?而且在業界轉換多次,原因卻交代不清,只說是個人職涯規劃?但我的同事,也是他未來的小主管說,人才難尋、錯過可惜,堅決要聘用他
Thumbnail
眼前的他侃侃而談人生願景、未來夢想,口若懸河而且鏗鏘有力,加上博士學歷的光環,跟我一起參加面試的同事眼睛發亮,直覺最佳人選就是他了。雖然我覺得很疑惑,他為什麼都沒針對問題回答呢?而且在業界轉換多次,原因卻交代不清,只說是個人職涯規劃?但我的同事,也是他未來的小主管說,人才難尋、錯過可惜,堅決要聘用他
Thumbnail
我們可以挑選朋友,但很難挑選同事,面對以下這些把問題丟給我們的同事,哪種最讓你煩躁呢? 【卸責型】快下班時,同事來找我聊天,突然工作又變成我的了? 【搶功型】明明是一起合作要完成的業務,怎麼做得好全是他的功勞,出錯卻都是我的錯? 【雜談型】上下班手機一直響,找你聊各種事,成了情緒垃圾桶?
Thumbnail
我們可以挑選朋友,但很難挑選同事,面對以下這些把問題丟給我們的同事,哪種最讓你煩躁呢? 【卸責型】快下班時,同事來找我聊天,突然工作又變成我的了? 【搶功型】明明是一起合作要完成的業務,怎麼做得好全是他的功勞,出錯卻都是我的錯? 【雜談型】上下班手機一直響,找你聊各種事,成了情緒垃圾桶?
Thumbnail
魔人林秉樞因為暴打立委高嘉瑜,成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反社會人格者 「林秉樞現象」是一種人際核災,但為什麼人人都有類似經驗?要如何避免自己遇到這樣枕邊人甚至事業夥伴? 不要愛到才慘死,或是要擔心自己被割韭菜?請看這篇教戰手冊!
Thumbnail
魔人林秉樞因為暴打立委高嘉瑜,成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反社會人格者 「林秉樞現象」是一種人際核災,但為什麼人人都有類似經驗?要如何避免自己遇到這樣枕邊人甚至事業夥伴? 不要愛到才慘死,或是要擔心自己被割韭菜?請看這篇教戰手冊!
Thumbnail
討厭和恐懼都是一種力量,當你想著什麼就會吸引什麼來到眼前。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增加討厭或恐懼的能量。
Thumbnail
討厭和恐懼都是一種力量,當你想著什麼就會吸引什麼來到眼前。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增加討厭或恐懼的能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