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與社交圈的討厭鬼心理學:4招應對而不內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每個人的生活裡,總有那麼幾個讓人「恨不得嗆他幾句」的角色。他們不一定壞,但就是有種神奇的能力,能讓所有人都忍不住在心裡翻白眼。

今天,我們來聊聊三種典型的「討厭鬼」,以及該如何用心理學拆解他們的行為,最後還要教你如何應對,確保自己的心靈不被摧殘。

圖片來源:pexel

圖片來源:pexel


以下為真實故事,如有雷同,只是巧合。

畢竟,這種人不是稀有動物,而是人際生態裡的常見品種。


第一種討厭鬼:社區群組的「社交巨鯨」

社區群組本來應該是用來討論公共事務、停車位或是誰家的垃圾亂丟的。但總有那麼一位神奇的鄰居,能把一切對話都變成「他個人社交版圖的巡演」。

舉個例子,這位鄰居出車禍後,在群組裡發了一篇洋洋灑灑的感謝文,標題大概是:「感謝XX汽車集團鼎力協助!」看起來很有份量,彷彿他家車子是總公司高層親自送修的。但往下看,發現對象不過是代理商底下營業處的主管。

更厲害的是,當群組裡有人抱怨掛不到某名醫的號,他馬上跳出來:「我跟他很熟,等你掛完號,報我的名字,我會交代醫生關照!」可問題就是掛不到號啊。這類人彷彿活在一個自己搭建的「社交宇宙」,堅信自己的一句話能讓世界運轉得更順暢。

從社交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類人往往有些自戀,他們需要透過強調自己的人脈來獲取關注與優越感。然而,這不代表他們真的人脈廣,而是因為「達克效應」—— 簡單說就是,自我感覺良好。

他們習慣性誇大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目的不是為了欺騙,而是為了強化自身價值,獲取他人的認可與信任。


第二種討厭鬼:職場裡的「履歷天王」

另一種經典角色,則是辦公室裡的新主管。新官上任,開場白大概是:「在X星的時候,我們都是這樣做的。」接下來幾週,你會發現他所有的行為,都繞著這個「外商光環」打轉。

更精彩的是,他不只是分享成功經驗,還專注於「PUA下屬」。每天的對話內容大概是:「我們外商文化就是這樣。」

某天人資不經意地透露,他在X星根本待不到一年。

這時候,同事們心裡大概都在嘀咕:「所以……你在X星幹嘛的?」

這類人不見得能力差,但就是習慣用「過度包裝的經歷」來操控人心。他們的策略很簡單——先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然後用他那「光鮮亮麗的經驗」來定義你的價值。

心理學研究發現,這種行為與「權力動機」有關——即能力不足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並試圖透過誇大的經歷來掩飾內在的不安全感,利用外商經歷來營造一種話語權,讓下屬覺得自己應該服從。而更關鍵的是,他們懂得運用支配技巧,透過貶低別人的方式來顯得自己更優秀,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地位。


第三種討厭鬼:聚會裡的「人生導師」

聚餐的時候,總會有人把話題莫名其妙地轉向股票和房地產。

一開始大家還在討論最近去哪裡玩,結果不知道怎麼的,就有人開始聊起:

「現在房價漲很誇張,你們真的應該趕快買。」

「我前年買的預售屋,現在已經賺 500 萬。」

「你們如果當初聽我的買那支股票,現在早就翻倍了。」


最後的結論永遠是:沒投資,是你的問題;沒買房,是你沒遠見。


這類人通常有認知優越感,也就是他們深信自己的選擇才是最正確的,其他人如果不照做,就是愚蠢或者目光短淺。

但更深層的心理機制,是「選擇驗證效應」——他們不只是想說服別人,更是在說服自己:「我過去的決定是對的。」

當他們投入大量金錢與時間在某個選擇上,就會不斷尋找證據來支持這個決定,即使市場狀況已經變了,甚至即使自己還沒真正賣出獲利,依然要透過貶低別人的選擇來強化自己的信念。

所以你會發現,這類人通常不太會討論自己買房時遇到的困難,或者股市下跌時的焦慮,他們只會強調:「我當初選對了,你們應該學我。」

事實上,真正財富自由的人,根本不會在飯局上這樣講。


如何應對這些討厭鬼?

這些人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調整心態來避免被影響。以下幾個方法,幫助你輕鬆應對。

1. 保持冷靜,當成茶餘飯後的娛樂

當鄰居又開始吹噓自己的人脈時,你可以在心裡想:「今天他又帶來什麼新故事?」這樣,你不會被他的言論激怒,還能當作一場免費的戲劇來欣賞。

2. 用「隨和但不買單」的方式回應

遇到這類主管時,不要急著反駁,因為這只會讓對方更努力證明自己。例如,當他說:「在前公司,我們都這樣做。」你可以淡淡回應:「哦?這倒是挺特別的。」這句話既沒反駁,也沒附和,讓他無從發揮。

3. 認知重構,減少情緒影響

當對方誇大自己的經歷時,試著在心裡默念:「這只是他的自我滿足,與我無關。」這種認知重構能幫助你從心理上解離,不再被對方影響情緒。

4. 專注於自身成長,不要讓他們影響你的價值觀

這些人之所以能影響我們,是因為他們讓我們懷疑自己。但真正的價值來自於你的能力,而不是虛幻的評價。與其浪費精力在他們身上,不如把心力放在學習與提升自己。


世界上最值得誇耀的,是你真實的價值

這世界上,總有些人擅長打造虛幻的「影響力」,試圖透過誇大的故事來贏得尊重。但我們不需要揭穿他們,也不需要讓自己深陷其中。我們唯一該做的,就是清楚自己的價值,並確保這些人的戲碼不影響我們的判斷。

畢竟,真正值得炫耀的,不是你認識誰,或你在哪裡待過,而是——

當這些人不在場時,你依然能靠實力與真誠,獲得別人的尊重。

avatar-img
11會員
16內容數
內容創作者|市場觀察者|品牌思維實踐者 我寫市場趨勢、職場洞察、內容行銷, 有時拆解產業現象,有時只是記錄身邊的真實故事。 寫作不是答案,而是一種提問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誠實的公關人 的其他內容
探討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借鑒商務談判技巧及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提出有效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並強調在親子溝通中,情感上的理解與安全感比單純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
分享《原子習慣》與《我可能錯了》兩本書如何幫助個人成長,並強調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行動與心靈的平衡。真正的成長並非一味追求更多,而是學習放下執念與焦慮,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說明如何有效利用 AI 輔助學習和工作,並提供實際案例和技巧。AI 作為學習的工具,可以輔助整理資訊、訓練批判性思考和模擬真實情境。文章並提供提升 AI 產出品質的三個技巧:拆解問題、對比思考和轉換表達方式,並以 LINE AI 小幫手和英語口說練習為例,說明 AI 的應用。
93歲張忠謀近期接受英文訪談,談及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他反對台積電以績效考核為名裁員的事件。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包含重視經驗、長期發展,以及影響力並非取決於管理人數,而是關鍵決策的影響等。文章也點出績效考核的陷阱,並分析張忠謀的成功之道以及其發聲時機的深層意義,呼應近期美國總統大選和地緣政治局勢。
本文探討2025年短影音經營的策略,並非單純鼓勵,而是協助讀者釐清自身是否適合投入。文章從克服發片恐懼、理解演算法推薦機制、滿足觀眾需求、面對激烈競爭,以及持續產出的重要性等面向,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並提供一系列提問,協助讀者自我評估。
探討親子溝通的有效方法,借鑒商務談判技巧及非暴力溝通的理念,提出有效溝通的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求、請求,並強調在親子溝通中,情感上的理解與安全感比單純的利益最大化更重要。
分享《原子習慣》與《我可能錯了》兩本書如何幫助個人成長,並強調在追求改變的過程中,行動與心靈的平衡。真正的成長並非一味追求更多,而是學習放下執念與焦慮,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說明如何有效利用 AI 輔助學習和工作,並提供實際案例和技巧。AI 作為學習的工具,可以輔助整理資訊、訓練批判性思考和模擬真實情境。文章並提供提升 AI 產出品質的三個技巧:拆解問題、對比思考和轉換表達方式,並以 LINE AI 小幫手和英語口說練習為例,說明 AI 的應用。
93歲張忠謀近期接受英文訪談,談及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他反對台積電以績效考核為名裁員的事件。張忠謀的管理哲學,包含重視經驗、長期發展,以及影響力並非取決於管理人數,而是關鍵決策的影響等。文章也點出績效考核的陷阱,並分析張忠謀的成功之道以及其發聲時機的深層意義,呼應近期美國總統大選和地緣政治局勢。
本文探討2025年短影音經營的策略,並非單純鼓勵,而是協助讀者釐清自身是否適合投入。文章從克服發片恐懼、理解演算法推薦機制、滿足觀眾需求、面對激烈競爭,以及持續產出的重要性等面向,引導讀者深入思考,並提供一系列提問,協助讀者自我評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本文討論如何面對反駁型人格,提供應對策略和原則,以改善職場和諧與合作。提供觀察促進反思等方法,以及達成共識和互相補強的核心原則,以應對反駁型人格,進而提升工作成就。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職場能量吸血鬼有很多種 除了很會PUA,說話貶低人的 有一種也需要多留意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本文討論如何面對反駁型人格,提供應對策略和原則,以改善職場和諧與合作。提供觀察促進反思等方法,以及達成共識和互相補強的核心原則,以應對反駁型人格,進而提升工作成就。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一、前言:   當你的主管用機車的方式和你溝通:「!@#$$%^&*」。 但你回說:「好的」 但心理卻想:「他媽的」   請問,那一個是你自已?   「好的」是經過道德和品格包裝後的你。而真正的你是想著「他媽的」的那個。   被罵-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內心被接受並釋懷的。  
Thumbnail
有時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似乎有一股無形的仇視與疏離,其實可能來源於對方的心理傷害或主觀感受,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並尋求著更健康的關係。無論如何,保持善良與尊重永遠是正確的選擇。
Thumbnail
在社交場合或職場中,我們會面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刺激,要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找出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這對於個人心理健康和職場人際關係都十分重要。
Thumbnail
職場能量吸血鬼有很多種 除了很會PUA,說話貶低人的 有一種也需要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