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真正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時刻,進行體驗設計,並有效影響消費者的心智與行為。”
好書分享:峰值體驗
作者:汪志謙、朱海蓓
天下雜誌出版
進店,轉化,複購與推薦,整個行銷業態近幾年因為電商與數位行銷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各種數據的轉化與追蹤變得更加容易,同時消費者因為打破了消費疆界而變得更多選擇,從而除了商品本質以外有更多的因素影響消費決策,究竟可以如何在每個顧客體驗旅程中去優化關鍵的體驗,就變成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這本書就更有效拆解與架構。
“消費者心智對品牌的評價,並不是一個平均分數,也不是加總計分,他們只在關鍵時刻打分數。”
多數企業都會想著提升每一個環節與步驟,但整體的提升完全沒有幫助,反而是在三個關鍵的黃金時刻:最初,最高,最終。最常被人提及的例子就是IKEA,雖然每次逛起來都要很多時間,但中間的布置場景,最後的冰淇淋,就是能讓品牌印象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
關鍵時刻(MOT)的三個基本元素:誰,什麼情況,感受到什麼。透過大量MOT的洞察,然後才會進一步的去討論所謂關鍵時刻體驗(MOTX)。進而去了解三種顧客:愛你的,不愛你的,愛過你的,並也針對這三種人去寫MOT,就能進一步地針對不同維度,評估該從何改善。
“增強和放棄MOT,都是體驗設計的重要策略”
四大維度圍繞出本書的重點,怎麼讓顧客可以:一見就進,一進就買,一買再買,一傳千里。老師提供了相當多的問題,透過這些問題的回答與拆解,其實就是老師協助企業改善的過程,只是關鍵除了先海量找出要素之外,再來就是取捨了,畢竟企業資源有限,哪一些才能真正成為峰值,哪些是無效的,在關鍵的地方投注資源才能真正產生綜效。
“讓消費者自以為在用系統二,其實用的還是系統一;當他真的在用系統二時,其實也只是大數據演算法影響力之下的結果。”
又再一次被許多書本提及,直覺的系統一與相對思考思考過程的系統二,這個篇章老師也引述與參考許多定律:錨定效應,稟賦效應,心理帳戶,確認偏誤等。關鍵都在於如何避免使用者用到系統二,又或是讓使用者誤以為自己是在使用系統一。
這個章節也算是相當落地的操作手法,三種人,四維度,二十八個洞察點,挖出更全面的MOT,然後一切都圍繞在進店,轉化,複購,推薦。透過這些MOT的調整與強化,然後標準化執行加上大量複製,其實就是這些大企業或品牌的基本第一步。
選擇了不同的MOT之後,又該如何將訊息傳遞給目標客戶呢?
訊息應該要簡單直覺,並且與MOT支撐。並且設法去找到三個理想的訊息重疊(自己最美的,消費者重視的,競爭對手做得好的),再針對不同的維度去設計訊息:一看秒懂,一聽不同,覺得值了,我跟你說。然後這一切都跟品牌訊息相互支持,就能在每一次的訊息傳遞過程再一次加深品牌的印象。
“體驗設計就是導一場讓客戶會愛上你的戲”
有別於一般的書籍只是從理論與架構著手,作者有更多的實際案例,本身也是實戰經驗豐富,跨足多種產業愈樣貌,但此同時,這樣的體驗改造也絕非一時半刻可以打造,除了按照老師的架構與方法去找出MOT,然後提升體驗,更為關鍵的是如何可以快速迭代,修正,並且是來自最高主管的參與並帶頭,除了品牌企業以外,其實個人品牌何嘗不也是同樣的邏輯,畢竟現有各種社群網路平台都更加便利,24年底也出了峰值體驗2,預計下下本會來分享,好書推薦分享給大家。
#阿崴閱讀
#峰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