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拒的枷鎖:學習看待生命中的不可控之斯多葛的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抗拒的事情會持續存在。」這句話揭示了一種深刻的人生真相:我們越是抗拒一件事,它就越像影子一般緊隨其後,揮之不去。這是一種看似悖論的現象,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反覆上演。

 

斯多葛哲學中,核心思想之一便是學會分辨:哪些事情是我們能掌控的,哪些是我們無法掌控的。羅馬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過:「人生在世,我們能掌控的是自己的思想、選擇和行動,除此之外的事物皆不可控。」但人類天性卻往往忽略這一點,試圖改變那些不在掌控範圍內的事物,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抗拒的力量


抗拒,並不僅僅是面對一件討厭的事物說「不」這麼簡單。它更像是一種內在的拉扯,試圖用情緒和行動來否認現實的存在。例如,我們可能抗拒失敗,認為它是不可接受的;抗拒改變,害怕離開舒適圈;甚至抗拒過去的創傷,希望它從未發生。然而,抗拒本身並不能使事情消失,反而加重了我們對它的執著,讓我們被困於一種持續的痛苦之中。

 

如同《老子五千言》中所言:「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老子提到的是一種順勢而為的態度:若你能夠順應自然之道,接受世界的運轉規律,那麼內心自然會平靜而安穩。抗拒正是逆勢而行,與世界的自然法則對立,因而徒增苦惱。


斯多葛的智慧:分辨與接受

 

斯多葛學派提出了一種簡單卻有力的應對方式:學會分辨。

「可以改變的事情」需要我們全力以赴;「不可改變的事情」則需要我們心懷平靜地接受。這裡的一個關鍵詞是接受,它並不等同於妥協或放棄,而是一種看清事物真相後的平和態度。

 

想像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你無法阻止雨水傾盆而下,但你可以選擇是否撐起雨傘,或者欣然接受雨水的洗禮。人生中的不可控之事就如這場雨,重要的是你如何回應它,而非試圖驅散它。

 

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寫道:「你擔心的事情很少出自事物本身,而是出自你對它們的看法。」換言之,我們對現實的態度,才是決定內心狀態的關鍵。

 

抗拒的消解:放下,轉化,前行

 

那麼,如何從抗拒中解脫?也許我們可以試試看這三個關鍵步驟:

 

1. 放下評判,接納當下

孔子言:「已知天命,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一種對當下現實的完全接納,無論它是順境還是逆境。當我們放下對事情的評判,不再將它分為「好」或「壞」,事情本身便失去了傷害我們的力量。


2. 轉化視角,尋找意義

每一個挑戰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成長的契機。當你停止抗拒,開始尋找這些經歷中的意義時,困難會變成你的老師。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所說:「暴風雨過後,你不會記得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但可以確信的是,經歷過之後,你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人。」


3. 專注當下,採取行動

與其沉浸於對不可控之事的糾結,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你能做的事情上。每一次小小的選擇,都是對生命的主動回應。


與不可控之事共舞

 

一首蘇軾的詞中,寫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被局限在當下的情境中。抗拒的事情,終將如流水一般流過;學會與它共舞,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人生是一場修行,而接納便是修行的起點。讓我們學會分辨、接受,並以平靜的心,走過每一段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17
謝謝您的分享❤️
楊甯 SAAVINI-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28
旅人小萌 感恩的心🙏
avatar-img
灑灑女子路過人間
1會員
32內容數
🎥🎨📚☯ 灑灑女子的入世修行|愛寫詩、拍片、思考存在與靈魂|詩人×導演×視覺療癒藝術家|這裡是一間靈魂的寫作所|哲學繪本|東方美學|靈性散文
2025/04/25
本文提供一個結合能量法則、東方哲思的轉運方法,幫助讀者從氣虛、陰陽失衡等狀態轉變為自帶磁場的狀態。文章列舉三帖轉運方:調氣場(靜坐、使用能量物)、清雜氣(觀照情緒、艾草泡腳)、補行動(做一件象徵變好的小事)。轉運不是改命,而是換鍋煮,找到內外一致的能量節奏,並接受自己靈魂設計的人生腳本。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提供一個結合能量法則、東方哲思的轉運方法,幫助讀者從氣虛、陰陽失衡等狀態轉變為自帶磁場的狀態。文章列舉三帖轉運方:調氣場(靜坐、使用能量物)、清雜氣(觀照情緒、艾草泡腳)、補行動(做一件象徵變好的小事)。轉運不是改命,而是換鍋煮,找到內外一致的能量節奏,並接受自己靈魂設計的人生腳本。
Thumbnail
2025/04/12
今日攝影觀察:審美不是你家,創作不欠標準答案。 每次有人告訴我什麼構圖才叫「好看」,我總想說:攝影不是標準答案測驗。審美不是鐵律,創作不欠統一標準。這是一位攝影創作者的日常觀察筆記,也是自由靈魂的溫柔反擊。
Thumbnail
2025/04/12
今日攝影觀察:審美不是你家,創作不欠標準答案。 每次有人告訴我什麼構圖才叫「好看」,我總想說:攝影不是標準答案測驗。審美不是鐵律,創作不欠統一標準。這是一位攝影創作者的日常觀察筆記,也是自由靈魂的溫柔反擊。
Thumbnail
2025/04/08
來自一位經常被業力絆倒的練習者,分享幽默又實用的靈性除垢方法,包括瑜伽士的業力焚化爐、道士的承負漂白術、現代巫的業力轉化捷徑,以及終極心法:斯多葛派的業力擺爛學,並鼓勵讀者以荒誕的態度面對業力。
Thumbnail
2025/04/08
來自一位經常被業力絆倒的練習者,分享幽默又實用的靈性除垢方法,包括瑜伽士的業力焚化爐、道士的承負漂白術、現代巫的業力轉化捷徑,以及終極心法:斯多葛派的業力擺爛學,並鼓勵讀者以荒誕的態度面對業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時,堅持不放棄可能是一種固執和執念。但如果我們能靜心接受現狀,離開固有的想法和信念,生命將自然帶領我們走向新的可能性。接受是相信內在智慧和宇宙,使我們看見更多不同的可能。這是轉變信念、情緒和事件的重要一步。
Thumbnail
「該放下,就放下,也放過自己,工作也好,人際關係也罷,沒有什麼不能捨棄。」
Thumbnail
「該放下,就放下,也放過自己,工作也好,人際關係也罷,沒有什麼不能捨棄。」
Thumbnail
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有的人則會勇敢面對,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那些選擇逃避或放棄的人,往往是因為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無法克服困難。他們認為,與其冒著失敗的風險,不如乾脆不去嘗試。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然而,逃避並不能解決
Thumbnail
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有的人則會勇敢面對,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那些選擇逃避或放棄的人,往往是因為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無法克服困難。他們認為,與其冒著失敗的風險,不如乾脆不去嘗試。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然而,逃避並不能解決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制約你,只有你自己願意被制約」,每一個外在制約,都是內在的投射,映射自己的渴望,當你不願意真實面對自己,就只能跟著制約過一輩子,最後發現,白來了一遭💡
Thumbnail
💡「世界上沒有人可以制約你,只有你自己願意被制約」,每一個外在制約,都是內在的投射,映射自己的渴望,當你不願意真實面對自己,就只能跟著制約過一輩子,最後發現,白來了一遭💡
Thumbnail
想要擺脫靈魂的束縛,自由飛翔嗎?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承載著不同的前世遺留下的創傷和業力。 有時,我們會感受到突然進行中的事情停滯不前,無論努力如何,仿佛有一道牆阻止著前進。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常常會試圖阻止我們前進,習慣性地踩下剎車,採取防禦措施.
Thumbnail
想要擺脫靈魂的束縛,自由飛翔嗎?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承載著不同的前世遺留下的創傷和業力。 有時,我們會感受到突然進行中的事情停滯不前,無論努力如何,仿佛有一道牆阻止著前進。 這可能意味著我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常常會試圖阻止我們前進,習慣性地踩下剎車,採取防禦措施.
Thumbnail
遇到各種抉擇 人生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抉擇,有些是簡單明了的,而有些則需要我們深思熟慮。當面對抉擇時,我們可能會選擇拒絕或退縮,因為拒絕給予了我們一種安全感,讓我們感覺好像能夠控制一切。然而,這種安全感往往只是一時的,長遠來看,它可能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使我們錯失機會,甚至後悔莫及。 學會說「
Thumbnail
遇到各種抉擇 人生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抉擇,有些是簡單明了的,而有些則需要我們深思熟慮。當面對抉擇時,我們可能會選擇拒絕或退縮,因為拒絕給予了我們一種安全感,讓我們感覺好像能夠控制一切。然而,這種安全感往往只是一時的,長遠來看,它可能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使我們錯失機會,甚至後悔莫及。 學會說「
Thumbnail
每當我們發想出一些新點子,心裡總是忍不住的幻想成功之後有多美好,但為什麼從來沒有實現過?
Thumbnail
每當我們發想出一些新點子,心裡總是忍不住的幻想成功之後有多美好,但為什麼從來沒有實現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