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陰陽與氣的關係:以風的形成解讀氣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氣生於陰陽盛衰之間

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中對於“氣”進行了很好的比喻,說: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

細細思索,藉由對於“風”的理解,來體悟“氣”的概念,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如圖一,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之間,陸地為陽,海洋為陰。

raw-image

當陽光灑下,

陸地上氣流上升,海洋上氣流相對下沉。

此時在氣壓的盛衰之間,地上吹起海風,天上吹起陸風。

風在氣壓的盛衰之間產生,而又平衡了氣壓差。

 

按照這個邏輯,

如果陽光和氣流的移動和聚集,是陰陽的流動和盛衰。

風的形成即是“氣”的形成。

換句話說,

風產生於氣壓差之間,功用也在於平衡高低壓。

氣產生於陰陽盛衰之間,功用在於平衡陰陽。

 

若將圖一轉換為簡單的陰陽圖再作解釋,則成圖二:

raw-image

陽光下入陰,聚集於海洋地陰,為陽下交陰。

陸地氣流上騰,聚集於陸地上空,為陰上交陽。

陰陽相交並不能平均分部,而產生陰陽的盛衰(換句話說,陰陽相交後必產生陰陽盛衰的差異)。

(陽下放常聚於陰中之陰,陰上承常聚於陽中之陽)(此案為陸地和海洋的陰陽差異,實際萬物皆是陰陽有異,皆不會平均)

之後衍生從盛走衰而重新恢復平衡的力量,即是“氣”的存在。


||總結氣的特性

①任何的陰陽交流,必會產生盛衰,盛衰之間就是氣的流動。

②“氣流動的方向”為由盛走虛。

(盛衰產生氣,氣又產生盛衰,如此循序傳導。)

③陰陽的平衡是依靠氣。

盛虛綁定在陰陽的基礎上,所以氣的流動一定是在陰陽之間流轉,所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補虛瀉實,從而達到盛衰平衡。

(若無氣,則陰陽之中虛者會更虛,盛者會更盛,只有氣的作用才可以平衡,而使得臟腑組織功能得以舒展流暢,不至病理。)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所謂“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陰陽之中必有盛衰,而盛者何以瀉,虛者何以補呢?就是考氣的作用,因為氣永遠從盛走虛。)

(若無氣則盛者成實邪,虛者被邪侵)

④氣是一種能量的表現。

氣在陰陽盛衰之間交流陰陽,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這種陰陽轉換的過程,就是事物變化的過程,也就是能量的表現。


參考資料:《黃帝內經》。

avatar-img
0會員
34內容數
專注中醫研究,提升中醫普及,擊破醫學泡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春夏必備的超透氣洞洞鞋! Q彈厚底可以無痛增高 走起來也更舒適~ 還能一秒變換涼鞋、拖鞋! 鞋身用造型和紋路去展現質感 讓素色鞋面更百搭! 隨意簡單的搭配就很好看 就連休閒洋裝打起來也無違和! 這個夏天一定要擁有一雙洞洞鞋吧✌︎(°͈ꆚ°͈)ว 📣Crocs洞洞鞋限時下殺只要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傷寒邪入厥陰,冷四天後熱三天,然後又冷五天,「其病為進」,因為冷的天數比熱的天數多,所以病更嚴重,「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肝臟的元陽退縮,病邪處於上風,病在加深。
Thumbnail
由執業中醫師分享,如何利用負離子健康衣物補氣的方式,包括補元氣、衛氣、真氣、營氣和宗氣,以及氣血瘀塞的病因。同時還介紹了中醫講的陰陽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以及負離子作用與中醫調養原理的相似性。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意思是厥陰病患者出現發熱的現象,厥陰病患者,病邪不是從外面進來的,而是從肝臟出去的。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免疫力會把病毒推到體表,所以脈會浮起來,身體會發熱,這是好現象,「不浮,為未愈也」,相反的,脈不浮也沒有發熱現象,病邪還在身體裡面,還沒有恢復。 西醫遇到病人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少陰病剛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口中和」,口中和指的是不燥不吐,曹穎府曰:「不燥則水氣在上,不吐則為胃中無熱」,正是陰寒方盛,胸陽弱、腸胃虛寒之時,理論上水氣氾濫到大腸本應該會下利、手腳冰冷,「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但卻出現背微惡寒的太陽表證,這是少陰病兼見太陽表寒之證,但是與
「少陰中風」,少陰證脈本來是沉且微細,得到外感時,病邪會直接入裡,脈會沉細而數,可參照條辨二九九,不能夠用發汗來治療,只能微發其汗,主要讓病邪隨著膀胱經以尿解的方式排出體外,「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尺脈代表下焦陰的狀況,一般都是略沉的,脈的「浮」或「沉」,可以知道氣血聚集在哪個部位,脈浮病在表,脈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
Thumbnail
   中醫有以下幾個基本概念── 1.陰陽的概念: 中醫陰陽源於古人自然界萬物的觀察,以相對的概念來解釋很多事物,並將之應用在治病與養生── a.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例如夜晚屬於陰、白天屬於陽,秋冬屬於陰,春夏屬於陽,屬陽的物質靈動活潑,能推動生命活動運行、屬陰的物質特點為靜止。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春夏必備的超透氣洞洞鞋! Q彈厚底可以無痛增高 走起來也更舒適~ 還能一秒變換涼鞋、拖鞋! 鞋身用造型和紋路去展現質感 讓素色鞋面更百搭! 隨意簡單的搭配就很好看 就連休閒洋裝打起來也無違和! 這個夏天一定要擁有一雙洞洞鞋吧✌︎(°͈ꆚ°͈)ว 📣Crocs洞洞鞋限時下殺只要
Thumbnail
momo店+ S999純銀四葉草項鍊,精緻細膩,代表愛情、希望、信念與幸運,是送給自己或別人的完美禮物。限時下殺299元起,超取免運!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傷寒,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傷寒邪入厥陰,冷四天後熱三天,然後又冷五天,「其病為進」,因為冷的天數比熱的天數多,所以病更嚴重,「寒多熱少,陽氣退,故為進也」,肝臟的元陽退縮,病邪處於上風,病在加深。
Thumbnail
由執業中醫師分享,如何利用負離子健康衣物補氣的方式,包括補元氣、衛氣、真氣、營氣和宗氣,以及氣血瘀塞的病因。同時還介紹了中醫講的陰陽和辨證論治的基礎,以及負離子作用與中醫調養原理的相似性。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意思是厥陰病患者出現發熱的現象,厥陰病患者,病邪不是從外面進來的,而是從肝臟出去的。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免疫力會把病毒推到體表,所以脈會浮起來,身體會發熱,這是好現象,「不浮,為未愈也」,相反的,脈不浮也沒有發熱現象,病邪還在身體裡面,還沒有恢復。 西醫遇到病人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少陰病剛剛開始得到的時候,「口中和」,口中和指的是不燥不吐,曹穎府曰:「不燥則水氣在上,不吐則為胃中無熱」,正是陰寒方盛,胸陽弱、腸胃虛寒之時,理論上水氣氾濫到大腸本應該會下利、手腳冰冷,「其背微惡寒者,當灸之」,但卻出現背微惡寒的太陽表證,這是少陰病兼見太陽表寒之證,但是與
「少陰中風」,少陰證脈本來是沉且微細,得到外感時,病邪會直接入裡,脈會沉細而數,可參照條辨二九九,不能夠用發汗來治療,只能微發其汗,主要讓病邪隨著膀胱經以尿解的方式排出體外,「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尺脈代表下焦陰的狀況,一般都是略沉的,脈的「浮」或「沉」,可以知道氣血聚集在哪個部位,脈浮病在表,脈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
Thumbnail
   中醫有以下幾個基本概念── 1.陰陽的概念: 中醫陰陽源於古人自然界萬物的觀察,以相對的概念來解釋很多事物,並將之應用在治病與養生── a.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例如夜晚屬於陰、白天屬於陽,秋冬屬於陰,春夏屬於陽,屬陽的物質靈動活潑,能推動生命活動運行、屬陰的物質特點為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