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生於陰陽盛衰之間
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中對於“氣”進行了很好的比喻,說: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細細思索,藉由對於“風”的理解,來體悟“氣”的概念,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如圖一,天為陽,地為陰,天地之間,陸地為陽,海洋為陰。
當陽光灑下,
陸地上氣流上升,海洋上氣流相對下沉。
此時在氣壓的盛衰之間,地上吹起海風,天上吹起陸風。
風在氣壓的盛衰之間產生,而又平衡了氣壓差。
按照這個邏輯,
如果陽光和氣流的移動和聚集,是陰陽的流動和盛衰。
風的形成即是“氣”的形成。
換句話說,
風產生於氣壓差之間,功用也在於平衡高低壓。
氣產生於陰陽盛衰之間,功用在於平衡陰陽。
若將圖一轉換為簡單的陰陽圖再作解釋,則成圖二:
陽光下入陰,聚集於海洋地陰,為陽下交陰。
陸地氣流上騰,聚集於陸地上空,為陰上交陽。
陰陽相交並不能平均分部,而產生陰陽的盛衰(換句話說,陰陽相交後必產生陰陽盛衰的差異)。
(陽下放常聚於陰中之陰,陰上承常聚於陽中之陽)(此案為陸地和海洋的陰陽差異,實際萬物皆是陰陽有異,皆不會平均)
之後衍生從盛走衰而重新恢復平衡的力量,即是“氣”的存在。
||總結氣的特性
①任何的陰陽交流,必會產生盛衰,盛衰之間就是氣的流動。
②“氣流動的方向”為由盛走虛。
(盛衰產生氣,氣又產生盛衰,如此循序傳導。)
③陰陽的平衡是依靠氣。
盛虛綁定在陰陽的基礎上,所以氣的流動一定是在陰陽之間流轉,所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補虛瀉實,從而達到盛衰平衡。
(若無氣,則陰陽之中虛者會更虛,盛者會更盛,只有氣的作用才可以平衡,而使得臟腑組織功能得以舒展流暢,不至病理。)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所謂“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陰陽之中必有盛衰,而盛者何以瀉,虛者何以補呢?就是考氣的作用,因為氣永遠從盛走虛。)
(若無氣則盛者成實邪,虛者被邪侵)
④氣是一種能量的表現。
氣在陰陽盛衰之間交流陰陽,從陰引陽,從陽引陰。這種陰陽轉換的過程,就是事物變化的過程,也就是能量的表現。
參考資料:《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