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奇幻文學之父:J.R.R. 托爾金與他的中土世界 ( 2/a The Fellowship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托爾金在「哈比人」及後來的「魔戒三部曲」,甚至他死後才出版的「精靈寶鑽」中,透過不同的人物角色,細膩地描繪人與人之間錯縱複雜的情感,而他深信友情確實比起黃金更珍貴,更重要,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幾部小說裡的「友情」及名作家現實生活中跟朋友們的關係吧!


《哈比人的新朋友》

“Farewell, good thief….there is more in you of good than you know….

If more of us valued food and cheer and song above hoarded gold, it would be a merrier world…”

「再見,我的小偷朋友,你其實比自己想像中更優秀,只是不自知⋯⋯

若我們能夠一起珍惜吃喝歡樂的簡單生活多過貪戀黃金,這會是個更美好的世界⋯⋯」

以上是「The Hobbit」的結尾裡,Thorin 臨死之前向哈比矮人朋友 Bilbo 說的遺言。


「哈比人」的故事開始是巫師 Gandalf 來到 The Shire 找上 Bilbo,雖然 Bilbo 起初很厭煩這位來歷不明的老者,但哈比人的性格始終善良,很難拒人於千里之外,最後他還是勉為其難答應翌日跟這個頭戴尖帽,穿著灰長袍,白色長髮及長鬍子的陌生人一起喝下午茶,可是 Bilbo 卻意想不到這頓下午茶的客人不單只是 Gandalf 一個,而是多了十三個粗獷的矮人,更加沒有想到從此展開他的歷險之旅。第二天在 Bilbo 的家裡,下午茶變成晚餐的歡樂時光, 這亦將會是 Thorin 臨終前的美好回憶:「情比金堅」,愛情/友情,比金子更堅固和寶貴。



Bilbo 和十三個矮人的歴險故事,始於矮人王子 Thorin 想返回先祖的 Erebor 深山皇宮奪回黃金寶藏和寶石 Arkenstone ,這樣復國才有希望。在故事中,矮人王子 Thorin 對 Bilbo 成為尋寶團隊成員之一,態度由最初的不予寄望,到逐漸改觀,再到最後的失望和憤怒,直至他戰死前才醒悟到友情的可貴,Bilbo 的忠心及出奇的勇敢令他慚愧不已,在未斷氣之前,王子放下自己的驕傲向 Bilbo 摯誠道歉,然後才安然離世。


《 同盟的定義是什麼?》

希臘字母 κοινωνία ,翻譯成英文字母後就是 Koinonia,意即 fellowship 。在托爾金的眼中,能夠成為同盟或合作夥伴,fellowship 成員之間必須有相同信念和目標,彼此互相信任,忠誠可靠,能夠放下個人的意見、私慾和恩怨,在百般試煉中仍然可以堅定信念,同心協力才可以排除萬難去完成偉大的使命。


基督徒的 fellowship ( 團契),始於新約使徒時代,主後三十多年,耶穌的門徒為了遵守主留給他們的吩咐,按時一起聚會擘餅喝酒以紀念主寳貴的救恩,這儀式亦代表跟從耶穌的人先要悔改認罪,彼此饒恕,包容和相愛,才配得上吃這餅,喝這杯。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哥林多前書 11: 26


托爾金除了熟讀聖經之外,對經文的詮釋和運用得宜,從他的小說中便可見一斑。他筆下典範 fellowship 的人物:哈比人 Frodo 和 Samwise 的彼此扶持 ,半精靈半人類王子和他屬下 Boromir 最後能夠冰釋前嫌 ,這兩對人物角色,充份表現出聖經所要求的同心同志,為要遵循上帝的美意和彰顯基督完全的愛。


《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魔戒同盟》

「魔戒首部曲」的故事是描述九個來自不同背景的種族:精靈、矮人、四個哈比人、半人半精靈的王子,一個人類和 Gandalf 巫師,結成聯盟,同心護送哈比人 Frodo 前往 Mordor ,目標是要把「魔戒」掉棄入火湖,以便徹底消滅黑魔之主 Sauron 的超然力量,為中土世界帶來永久的和平。


同盟的成員,精靈 Legolas 和矮人 Gimli 本來就是互相排斥,從來都不是朋友;王子 Aragorn 和他的王國戰士 Boromir 也有分歧和誤會;四個哈比人最善良但有勇無謀,簡單率直,於是能夠維持同盟的人就只有 Gandalf ,一個充滿智慧和法力超強的巫師(其實若讀過 The Silmarillion 和 The Rings of Power 這兩本魔戒前傳,就知道 Gandalf 真正的身份是天上衆天使之一。)


故事結尾時,魔戒同盟因為被 Orcs 突襲而被迫解散, Frodo 對跟從他的僕人 Samwise 真誠地說:「Sam,我很慶幸有你在我身邊⋯⋯」他深知道前往 Mordor 的道路是何等艱辛危險,只憑他一人實在難以面對接下來的未知挑戰和鬥爭。



「兩 個 人 總 比 一 個 人 好⋯⋯若 是 跌 倒 , 這 人 可 以 扶 起 他 的 同 伴 ; 若 是 孤 身 跌 倒 , 沒 有 別 人 扶 起 他 來 , 這 人 就 有 禍 了 。」傳道書 4:9-10

舊約聖經中記載了以色列所羅門王的智慧箴言,果然在「魔戒第三部曲」裡的關鍵時刻用得著,Samwise 憑藉個人勇氣和決心,在 Frodo 快要倒下來的時候,他用盡九牛二虎之力,背負著軟弱無力的主人,慢慢一步一步的走上 Mount Doom ,火湖的所在地而最終完成使命。


至於王子和他的下屬,彼此的誤會亦因為 Boromir 被 Orcs(狠毒的半獸人) 打擊至重傷而化解,Aragorn 趕到來的時候,Boromir 已經是奄奄一息,主子和下屬的互動尤其令人感動。

「我的王,請原諒我。」Boromir 一直誤會 Gondor 國度的王儲 Aragorn 逃避守護王國的責任而遠走他鄉,所以不肯承認他是合法王位的繼承人,但是經歴過一起出生入死的戰鬥後,Boromir 終於覺悟自己的錯誤,臨死前請求 Aragon 原諒他。「我為自己的驕傲付出代價。再會,Aragorn! 我徹底失敗了,只有你才可以拯救 Gondor 王國的子民……」這是 Boromir 最後的一句話,然後含笑離開人世。


Song of Boromir , 他的國王陛下 Aragorn 為他而唱的最後一段歌詞:

From the Gate of the Kings, the North Wind rides, and past the roaring falls, 

And clear and cold about the tower its loud horn calls. 

‘What news from the North, O mighty wind, do you bring to me today? 


What news of Boromir the bold? For he is long away.’ 

‘Beneath Amon Hen I heard his cry. There many foes he fought, 

His cloven shield, his broken sword, they to the water brought. 

His head so proud, his face so fair, his limbs they laid to rest, 


And Rauros, golden Rauros-falls, bore him upon its breast. 

‘O Boromir! The  Tower of Guard shall ever northward gaze, 

To Rauros, golden Rauros-falls, until the end of days.'


「魔戒第一部曲」的英文版本。(作者照片)

「魔戒第一部曲」的英文版本。(作者照片)


下篇繼續介紹 The Silmarillion 裡精靈王 Finrod Felagund 和 Beren 之間的情誼,還有作家托爾金認識多年的同窗和戰友。


後記:

很抱歉我這篇文章沒有中文翻譯的人物地點名字,因為讀的是原文,沒有中文版本在手,也不想花時間去逐一找譯名,務請大家多多包涵這中英並用的文章。








avatar-img
136會員
119內容數
歡迎來喝茶吃餅,談天說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楓林茶館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現代奇幻文學之父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的生平與創作理念,闡述其基督教信仰如何融入其奇幻小說世界,並藉由童年經歷、故鄉環境與《魔戒》故事的連結,深入剖析託爾金的文學成就與個人特質。
Neil Young 和 Joni Mitchell 都是在加拿大北部的溫尼伯市(Winnipeg) 開始其音樂生涯,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北國之星。Winnipeg 的冬天極冷,氣溫時常會跌到攝氏零下二、三十度,也許天氣太嚴寒,戶外活動少,年輕人就喜歡在社區會所或咖啡館流連,會彈吉他又會唱歌的,除了
告別了熱鬧歡樂的夏天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蕭瑟寂寥的秋天。陽光的照射時間越來越短,夜空更漆黑,星光更閃亮,加拿大較北的地區亦變成北極光表演的舞台。深秋黑夜的帳幕緩緩拉起後,北極光發揮極致的能量和光彩,繽紛奪目的亮光在清冷的夜空中飛舞。同樣地,北國的點點星光,在歌影的舞台上也發出燦爛的光芒,二十世紀正是他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管道,不同時代的語言,因爲各種環境因素而隨著時間演變進化,中外如是,古舊的語言文字,年輕的一代不是看不懂便是沒有興趣去學。偏偏英語聖經(King James Authorized Version),那怕是十六、七世紀的翻譯,現代人讀起來都不會覺得太困難,而且還有無數人繼續閱讀,
「沒有 Tyndale, 就沒有 Shakespeare!」咦?這是不是譁衆取寵的話?英國大文豪沙士比亞有誰不知道,他就是英語世界的老大,Tyndale是誰,怎麼沒有聽過? William Tyndale,中譯:威廉·丁道爾,(以後筆者簡稱威廉T),大概只是基督教社會中的名人,非基督徒很多都並不太
本文探討現代奇幻文學之父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的生平與創作理念,闡述其基督教信仰如何融入其奇幻小說世界,並藉由童年經歷、故鄉環境與《魔戒》故事的連結,深入剖析託爾金的文學成就與個人特質。
Neil Young 和 Joni Mitchell 都是在加拿大北部的溫尼伯市(Winnipeg) 開始其音樂生涯,可算是不折不扣的北國之星。Winnipeg 的冬天極冷,氣溫時常會跌到攝氏零下二、三十度,也許天氣太嚴寒,戶外活動少,年輕人就喜歡在社區會所或咖啡館流連,會彈吉他又會唱歌的,除了
告別了熱鬧歡樂的夏天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蕭瑟寂寥的秋天。陽光的照射時間越來越短,夜空更漆黑,星光更閃亮,加拿大較北的地區亦變成北極光表演的舞台。深秋黑夜的帳幕緩緩拉起後,北極光發揮極致的能量和光彩,繽紛奪目的亮光在清冷的夜空中飛舞。同樣地,北國的點點星光,在歌影的舞台上也發出燦爛的光芒,二十世紀正是他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管道,不同時代的語言,因爲各種環境因素而隨著時間演變進化,中外如是,古舊的語言文字,年輕的一代不是看不懂便是沒有興趣去學。偏偏英語聖經(King James Authorized Version),那怕是十六、七世紀的翻譯,現代人讀起來都不會覺得太困難,而且還有無數人繼續閱讀,
「沒有 Tyndale, 就沒有 Shakespeare!」咦?這是不是譁衆取寵的話?英國大文豪沙士比亞有誰不知道,他就是英語世界的老大,Tyndale是誰,怎麼沒有聽過? William Tyndale,中譯:威廉·丁道爾,(以後筆者簡稱威廉T),大概只是基督教社會中的名人,非基督徒很多都並不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看到這個我就想到一個原批+泰勒斯狂粉,「什么信仰道德价值观都没有,又整天嚎叫我要人人平等,」完全是這樣。泰勒斯狂粉為了把泰勒斯當神在拜不惜貶低人類史上流傳的所有經典,說出「經典不過是人造神話」這種話。可是泰勒斯狂粉根本就沒有看過哈姆雷特,憑藉自己的主觀偏見貶損別人的作品。 假設有人不喜歡某件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等待確認的臉書好友、遺落巴士的移動硬盤、黑白的遺照、煙火與星洋——這就是《他的最後一個朋友》所描繪的故事。
Thumbnail
託爾金(Tolkien)在《魔戒》中所描繪的善惡觀不僅停留在「善者善人、惡者惡人」的表層,正如他說,沒有絕對的邪惡。這一點在故事中由託爾金通過各種角色的展示直接反饋,並帶出深層的哲學意義。
Thumbnail
〈創世紀 2:11-12〉原文描述:「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對照文中隨手可拾的貴金珠寶,電影裡,魯道夫帶子女到河邊玩耍,不經意地在這條「人間比遜河」中淘洗出受難者的骸骨。金子、珍珠、紅瑪瑙,在這變成了無名亡者們遺留的財產、骨骼、牙齒,悄聲地流經故事當中。
Thumbnail
偶像寫自傳多少都會面對到自我坦承到什麼程度的問題,這也是讀者想看的。畢竟那是放下工作狀態後,以最靠近自己的樣子,與粉絲對談。在姑且相信作者做出某種程度的談白為前提,讀畢Tom Felton的故事,我十分喜歡這個坦率又懂得珍惜一切的演員。 我平時不會閒來無事去看不管是親自撰寫,或是請人代筆的傳記
Thumbnail
劇情描述,長得一模一樣的夫妻,又不是雙胞胎,只是一種科幻?還是純粹奇想的開頭,是一種趣味好玩,能否有什麼可以思考之處?《德黑蘭雙面疑雲》完全可以從《寄生上流》階級的隱喻為起點過渡到一種封閉世界的寓言性。甚至擴增了後者的解釋,讓貧窮和富有成為某種互補。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高三時,面對沉重的備考壓力,又得兼顧學校的日常進度,繁重的課業令筆者累得昏昏欲睡,某天英文課,正當筆者百般聊賴、機械式地抄著已快變成鬼畫符的筆記時,在台上的振筆疾書的英文老師突然提到托爾金(J. R. R.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這位語言學教授所撰寫的《魔戒》,一
Thumbnail
尋找寄生上流中的隱喻,令人聯想到喬瑟夫坎伯的著作千面英雄。這本影響好萊塢創作者的經典著作,催生出星際大戰等電影,影響力無需多言。坎伯也經常談及電影中的角色,用神話角度來做出詮釋,讓人對故事有更深的理解。
看到這個我就想到一個原批+泰勒斯狂粉,「什么信仰道德价值观都没有,又整天嚎叫我要人人平等,」完全是這樣。泰勒斯狂粉為了把泰勒斯當神在拜不惜貶低人類史上流傳的所有經典,說出「經典不過是人造神話」這種話。可是泰勒斯狂粉根本就沒有看過哈姆雷特,憑藉自己的主觀偏見貶損別人的作品。 假設有人不喜歡某件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等待確認的臉書好友、遺落巴士的移動硬盤、黑白的遺照、煙火與星洋——這就是《他的最後一個朋友》所描繪的故事。
Thumbnail
託爾金(Tolkien)在《魔戒》中所描繪的善惡觀不僅停留在「善者善人、惡者惡人」的表層,正如他說,沒有絕對的邪惡。這一點在故事中由託爾金通過各種角色的展示直接反饋,並帶出深層的哲學意義。
Thumbnail
〈創世紀 2:11-12〉原文描述:「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對照文中隨手可拾的貴金珠寶,電影裡,魯道夫帶子女到河邊玩耍,不經意地在這條「人間比遜河」中淘洗出受難者的骸骨。金子、珍珠、紅瑪瑙,在這變成了無名亡者們遺留的財產、骨骼、牙齒,悄聲地流經故事當中。
Thumbnail
偶像寫自傳多少都會面對到自我坦承到什麼程度的問題,這也是讀者想看的。畢竟那是放下工作狀態後,以最靠近自己的樣子,與粉絲對談。在姑且相信作者做出某種程度的談白為前提,讀畢Tom Felton的故事,我十分喜歡這個坦率又懂得珍惜一切的演員。 我平時不會閒來無事去看不管是親自撰寫,或是請人代筆的傳記
Thumbnail
劇情描述,長得一模一樣的夫妻,又不是雙胞胎,只是一種科幻?還是純粹奇想的開頭,是一種趣味好玩,能否有什麼可以思考之處?《德黑蘭雙面疑雲》完全可以從《寄生上流》階級的隱喻為起點過渡到一種封閉世界的寓言性。甚至擴增了後者的解釋,讓貧窮和富有成為某種互補。
Thumbnail
我個人很少看電影,但既然學了文學,對於一些具有特別深意的電影應該要親自去體會,這篇系列文章比較了東西方對 「英雄角色」的冒險意境及人性如何呈現做了非常精闢的解說~
Thumbnail
高三時,面對沉重的備考壓力,又得兼顧學校的日常進度,繁重的課業令筆者累得昏昏欲睡,某天英文課,正當筆者百般聊賴、機械式地抄著已快變成鬼畫符的筆記時,在台上的振筆疾書的英文老師突然提到托爾金(J. R. R.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這位語言學教授所撰寫的《魔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