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奇幻文學之父:J.R.R. 托爾金與他的中土世界 《2/b: The Fellowship》

現代奇幻文學之父:J.R.R. 托爾金與他的中土世界 《2/b: The Fellowship》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戰埸上的哀歌

廿世紀之初,1914年,第一次大戰在歐洲爆發,數以萬計的英國年青人被徵召入伍。1916年夏天,托爾金和他的好友 Robert Gilson 及 Geoffrey Smith 被派往法國北部的 Somme ,聯同法國士兵一起抵抗德軍向西歐的擴張。Robert ,Geoffrey,另外還有 Christopher Wiseman,都是托爾金在伯明罕讀書時期認識的同學,這四個滿有抱負,志趣相投的少年,在課餘時間喜歡聚在一起談論政治、神學理論、文學及藝術。起初他們會偷偷在黃昏後躲在學校圖書館相聚,之後夏天暑假期間就在市內的一間百貨店喝茶和談天說地,於是這幾個年輕人替這個喝茶俱樂部取名為 Tea Club,Barrovian Society,後來簡稱 T.C.B.S.  可是又有誰想到一埸慘烈的世界大戰,這個友誼同盟就此被迫拆散,從此陰陽相隔?


Somme 之役是近代歷史上最為死傷慘重的戰爭之一,英法聯軍本來部署百萬炮彈,目標是破壞德軍戰壕及鐵網障礙,可惜有一半以上的炮彈根本未能爆發。當英法聯軍一直向敵方推進之時,不是被鐵絲網絆倒受傷,就是被機關槍掃射,結果一排又一排的英法年輕軍人就此斷送了寶貴的生命,單是第一天的戰役,英法兩國便死傷差不多六萬士兵,托爾金的同學兼好友 Robert Gilson 是其中之一,當時他只有廿二歲。


托爾金因為身在軍營,主要負責通訊系統,加上舊日的技術不足,所以要到兩個星期後他和 T.C.B.S. 的兩名摯友才得悉 Gilson 的死訊。在此之前,他們幾人還互相寫信及祈禱,藉以彼此鼓勵及安慰。 其中的 Wiseman 這樣寫著:「希望上帝聆聽我們的禱告,一直保守我們平安和有團聚的一天。」可惜不幸的是,戰爭的殘酷摧毀了四個年青人想要透過文學藝術改變世界的理想。Gilson 的死固然對托爾金打擊很大,想不到在 1916年的冬天,T.C.B.S. 的第二個成員 Geoffrey Smith 因為戰傷,最後因傷口發炎亦最終不治,托爾金極其悲傷寫下這句:「T.C.S.B. 已經終結,我只是孤單一人。」

未完的使命

Smith 本來就有寫詩的才華,以下節錄自他最後的一首詩:

So we lay down the pen,

So we forbear the building of the rime,

And bid our hearts be steel for times and a time

Till ends the strife, and then,

When the New Age is verily begun,

God grant that we may do the things undone.


Smith 因為戰死而未能再寫他的詩,可是托爾金決心代好友執起筆來,繼承他的遺志,努力不懈地持續小說創作。在軍中服役不久,托爾金因為感染戰壕病毒,被轉送到後方的軍醫院,後來他一直發高燒,不得不被送返英國治療,這次的染病,確實是托爾金的不幸之中的大幸,避免了葬身在無情的戰火中。根據歷史記載,Somme 戰役雖然只維持了幾個月,卻死傷超過百萬,至於第一次大戰士兵的死亡數字,總計大約有一千萬!


神話中的戰爭

托爾金親自經歷這次的世紀戰爭之後,眼見戰埸上的最新武器,例如機關槍,炮彈和坦克車,深感人類的墮落,發明邪惡的先進機器而互相殘殺。在療癒期間,他開始有系統地創作有關戰爭的故事,不過托爾金選擇以神話作為背景,因為他深信戰爭並非只局限於歴史的某一段時間、某一個國度和族群,而是自人類墮落之後持續的整體現象。托爾金在描寫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敗壞同時,因為他的基督信仰,相信人生逃不過死亡和痛苦,但總會有希望,就是「戰爭結束所有戰爭的一天」:由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之始,人類的墮落,到基督的救贖,最後是得勝的新天新地。

「在 天 上 就 有 了 爭 戰 。 米 迦 勒 同 他 的 使 者 與 龍 爭 戰 , 龍 也 同 他 的 使 者 去 爭 戰 ⋯⋯⋯弟 兄 勝 過 他 , 是 因 羔 羊 的 血 和 自 己 所 見 證 的 道 。 他 們 雖 至 於 死 , 也 不 愛 惜 性 命 …..」啟示錄 12:7-11


托爾金於是用文字構造了他的「中土世界」,開始撰寫 The Book of Lost Tales,由 1916 至 1920 年,這些鬆散的故事包含了衆天神和精靈、矮人、半人獸和寶鑽的來龍去脈和戰鬥,「中土世界」的元初歷史由此展開。托爾金逝世後,他的兒子 Christopher 編輯整理父親一大堆凌亂的手稿和筆記,結合起來出版了幾本小說,「精靈寶鑽」是其中之一:第一世紀,墮落的精靈,被流放後要面對敵方的侵襲及死亡的現實⋯⋯這就是「哈比人」和「魔戒三部曲」的前傳。


精靈和人類的友誼

「精靈寶鑽」故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之一應該是 Finrod,他是 *Galadriel 的兄長,Noldor 國度的王,一個滿有智慧,公正和有大能的精靈,人類視他為信實可靠的好朋友。Finrod 是第一個接觸人類的精靈,他彈奏豎琴的時候,悅耳悠揚的琴聲吸引了 Beor 家族,從此精靈和人之間的友情展開,由淺入深,到最後 Beor 族的 Barahir 因為在一次 Orcs 的侵襲中捨命救了精靈王 Finrod,他立下誓言,將會永遠守護 Boer 族群,並賜予一枚指環作為證物,此戒指名為 *Ring of Barahir


Ring of Barahir 並非魔戒,這枚精靈指環後來傳給 Barahir 的兒子 Beren ,十年後他繼承使命去尋找寶鑽 Silmaril,展視戒指要求精靈王 Finrod 的援助,Finrod 當然信守他的承諾,最後甚至付上自己的生命以拯救 Beren,這份由始至終不變的情感,托爾金在以後的幾部小說都是他要表達的重點。無論是精靈,人類,矮人和哈比人,他們之間的友情,比起世上的黃金寶石和權力更珍貴,那怕要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救贖對方。

****************************************************************************************************

托爾金的戰爭小說有別於其他經歴過戰爭的作家所寫的,例如海明威的「戰地鐘聲」,Orwell 的「1984」都會引起一些政治上的爭議或被禁售,而托爾金的卻會引起廣泛共鳴,「希望」和「誠信」,「善良」和「勇氣」都是他故事內容的主軸。雖然他的至親同學們兼好友戰死沙場,而他本人亦經歷過不少血與淚的苦難,但他相信地上的生命只是暫時,唯有上帝賜給的永恆生命才是人類真正的盼望。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歌林多後書 4:17-18


備註:

*Galadriel 是出現在「魔戒三部曲」的精靈公主。

*Ring of Barahir: 「中土世界」初世紀時期,精靈王 Finrod 贈送戒指給 Barahir,直到三世紀,由精靈 Elrond 安全保存於 Rivendell ,直至後來他交給 Aragorn 王子 ,作為王子送給 Arwen 的訂情信物。


資料來源:

https://www.tolkienestate.com/writing/christopher-tolkien-the-silmarillion/

https://tolkiengateway.net/wiki/Finrod

https://www.history.com/news/why-was-the-battle-of-the-somme-so-deadly#

J.R.R.Tolkein Christian Maker of Middle Earth by Jeremy W. Johnston

























avatar-img
楓林茶館
139會員
126內容數
歡迎來喝茶吃餅,談天說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楓林茶館 的其他內容
情人節主題文章,以雪地玫瑰為意象,闡述愛能克服恐懼,並祝福大家天天都是情人節。
本文回顧作者在方格子平臺的寫作歷程,從最初的讀者到加入JPrimium共同創作團隊的經歷,分享了其寫作的心路歷程、付費閱讀的體會以及對讀者和平臺的感謝。
本文探討實體書店逆勢成長的案例,以James Daunt 如何拯救Waterstones及Barnes & Noble為例,分析其成功策略,包括維持獨立書店特色、依據社區需求規劃、舉辦閱讀活動、精選書籍推薦等。文章並點出紙本書的優勢,以及James Daunt的樂觀積極態度。
十一月十一日不是什麼「光棍節」,而是西歐國家的「和平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 
情人節主題文章,以雪地玫瑰為意象,闡述愛能克服恐懼,並祝福大家天天都是情人節。
本文回顧作者在方格子平臺的寫作歷程,從最初的讀者到加入JPrimium共同創作團隊的經歷,分享了其寫作的心路歷程、付費閱讀的體會以及對讀者和平臺的感謝。
本文探討實體書店逆勢成長的案例,以James Daunt 如何拯救Waterstones及Barnes & Noble為例,分析其成功策略,包括維持獨立書店特色、依據社區需求規劃、舉辦閱讀活動、精選書籍推薦等。文章並點出紙本書的優勢,以及James Daunt的樂觀積極態度。
十一月十一日不是什麼「光棍節」,而是西歐國家的「和平紀念日」 Remembrance Day!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