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路上的心靈修復與「三停三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張教授是某頂尖大學的教授,專攻生物學領域,已經在學術界工作了二十年。年輕時,他滿懷理想,夢想著能在學術界留下深刻的印記。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發現自己越來越沉浸於無窮的競爭與壓力中,漸漸失去了最初的熱情。

這些年來,張教授從未停下過努力的步伐。每一次的學術會議,每一篇論文的發表,甚至每一次的同行比較,對他而言,都是一次次心靈的考驗。尤其是近期,他的學術成果逐漸感到力不從心,年輕一代的學者總是能提出新的突破,而自己總覺得追不上時代的腳步。內心的焦慮與自我懷疑,讓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有一次,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的結束後,張教授與幾位同行共進晚餐。他無意間聽到一位年輕教授談到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那些看似簡單但充滿創意的想法讓他感到一陣沉重。與此同時,他發現自己對於這些新的研究發展並不熟悉,這種落後感讓他更加焦慮。

這一晚,張教授輾轉難眠,腦海中充斥著不安與自我懷疑。他想起了自己多年的努力,卻覺得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甚至還落後於他人。他忽然想到了自己不斷加碼的學術目標、對成果的執著,和他在無形中對自己施加的過高壓力。這一切,讓他感到自己像是一根弦被過度拉伸,隨時可能斷裂。

第二天,張教授決定尋找內心的平靜。他向一位曾經指導過他的老教授求教,並訴說了自己最近的困惑。老教授聽後微微一笑,說道:「我理解你的心情,學術界的競爭確實讓人壓力山大,但有時候,放下過度的執著,也許能幫助你重拾平衡。」

接著,老教授提到了「三停三觀」的智慧:**「三停」即是每當你在生活或工作中感到過度壓力或情緒波動時,應該停一停、觀一觀、思一思;「三觀」**則是指,停下來後,我們要觀察自己當下的狀態,去了解自己的內心需求和壓力來源,並反思這些情感是否來自於外界的過度期望或自我過度的要求,最後是改變觀念,接納自己的不足與脆弱。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張教授。他意識到自己一直在追求一種無法達到的完美,忽略了自己的內心需要休息與調整。這種持續的過度努力和對結果的執著,才是讓他感到疲憊與崩潰的根源。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張教授決定實踐「三停三觀」的智慧。他開始試著停下來,給自己一些時間與空間,不再一味追求速度和成果,而是開始觀察自己的情感與內心需求。他學會放下過度的競爭心態,開始以更加平和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學術工作,而非焦慮於結果。

幾週後,張教授發現自己重新找回了對研究的熱情,並不再把成果視為唯一的價值所在。他開始關注學術中的過程,享受與學生的討論,並且願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將「三停三觀」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這不僅幫助他在工作中重新找到平衡,也讓他在內心上獲得了真正的安寧。

最終,張教授的故事不僅是一名學者在學術界競爭壓力中的調整,也是一次心靈的成長。他深刻理解到,過度的任性和對自己不斷施加的無形壓力,無法帶來長久的成功,反而會傷害到內心的韌性。只有學會適時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內在需求,並放下過多的期待,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

張教授在一次對學生的講座中分享了他的經歷,並引入了佛教中的智慧。他說:「佛陀教導我們要以平靜的心面對人生的波動,因為當我們過度執著於結果或是他人的期望時,我們的內心便會變得不堪重負。正如《雜阿含經》中所說,『自通之法』,要做到將心比心,懂得了解與尊重自己及他人的邊界。這樣,我們才能在無盡的競爭與挑戰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張教授的話語,像一股清泉,洗滌了在場每一位學生的心靈。他們開始明白,真正的學術追求,並非是無止境的競爭,而是在平靜中成長,在理解和包容中前行。


avatar-img
5會員
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隨著光芒再次爆發,艾琳和男子的身影被吞噬進一道無盡的深淵。四周的空間再次變得扭曲,時間的流動似乎完全失去了意義。他們的心跳如雷鳴般回響在彼此耳邊,而那股強大的吸引力依然牢牢抓住他們,將他們向未知的深處推進。 「我們真的能夠戰勝命運嗎?」艾琳的聲音帶著微微的顫抖,她感受到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面對這種超
光芒吞沒了他們的身影,隨即,四周的景象再次變化。艾琳和男子被帶到了另一片陌生的空間。這裡與之前的世界截然不同。天空中沒有星辰,只有漠然的黑暗和無盡的虛空。周圍寂靜無聲,彷彿連時間都被這片空間遺忘了。 「這是……哪裡?」艾琳低聲問道,她感受到一股壓迫的空氣包圍著自己,彷彿這裡並非人類所能理解的世界。
隨著黑霧的散去,艾琳和男子再次踏上了前行的路。黑霧的消散並未帶來解脫,相反,隨著環境的變化,前方的道路變得更加不可預測。這片土地仿佛有著自己意志,像是無數命運交織的地方,每一個選擇都能改變未來的走向。 「你覺得,我們真的能跨越這一切嗎?」艾琳的聲音輕微顫抖,但眼中的光芒卻越來越堅定。 男子沒有立
隨著幻象消散,四周的景象再度變得寧靜,荒原的陰霾也稍微散開。儘管如此,艾琳的心情卻並未完全放鬆,剛才的試煉讓她深深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傷痛遠未愈合。她回頭看向男子,他的眼中依舊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但那微微皺起的眉頭卻顯示出他也在為即將來臨的挑戰感到謹慎。 「你感覺怎麼樣?」男子的聲音溫柔,但帶著不容忽
黑暗的陰雲像一道沉重的天幕,迅速吞噬了整片草原。艾琳和男子並肩行走,越來越接近那座高山的底部,四周的氣氛也變得愈發緊張。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冷意,仿佛一切都在等待他們的到來,預示著一場即將爆發的衝突。 「這裡的氣氛變得詭異。」艾琳低聲說,語氣中充滿了警覺。 男子看向前方,眉頭微皺。他的眼神中雖然依然
草原的風輕拂過艾琳的臉龐,她感到一種久違的自由,仿佛身體和靈魂都不再受限。四周的景象與她記憶中的世界迥異,這片草原廣袤無垠,天空的蔚藍似乎從未見過那麼清澈,無數的花朵在陽光下綻放,彷彿每一個細胞都在歡呼,迎接他們的到來。 然而,儘管外界如此寧靜,艾琳的內心卻難以平靜。這裡的一切都那麼陌生,這個世界
隨著光芒再次爆發,艾琳和男子的身影被吞噬進一道無盡的深淵。四周的空間再次變得扭曲,時間的流動似乎完全失去了意義。他們的心跳如雷鳴般回響在彼此耳邊,而那股強大的吸引力依然牢牢抓住他們,將他們向未知的深處推進。 「我們真的能夠戰勝命運嗎?」艾琳的聲音帶著微微的顫抖,她感受到內心的焦慮與不安。面對這種超
光芒吞沒了他們的身影,隨即,四周的景象再次變化。艾琳和男子被帶到了另一片陌生的空間。這裡與之前的世界截然不同。天空中沒有星辰,只有漠然的黑暗和無盡的虛空。周圍寂靜無聲,彷彿連時間都被這片空間遺忘了。 「這是……哪裡?」艾琳低聲問道,她感受到一股壓迫的空氣包圍著自己,彷彿這裡並非人類所能理解的世界。
隨著黑霧的散去,艾琳和男子再次踏上了前行的路。黑霧的消散並未帶來解脫,相反,隨著環境的變化,前方的道路變得更加不可預測。這片土地仿佛有著自己意志,像是無數命運交織的地方,每一個選擇都能改變未來的走向。 「你覺得,我們真的能跨越這一切嗎?」艾琳的聲音輕微顫抖,但眼中的光芒卻越來越堅定。 男子沒有立
隨著幻象消散,四周的景象再度變得寧靜,荒原的陰霾也稍微散開。儘管如此,艾琳的心情卻並未完全放鬆,剛才的試煉讓她深深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傷痛遠未愈合。她回頭看向男子,他的眼中依舊閃爍著堅定的光芒,但那微微皺起的眉頭卻顯示出他也在為即將來臨的挑戰感到謹慎。 「你感覺怎麼樣?」男子的聲音溫柔,但帶著不容忽
黑暗的陰雲像一道沉重的天幕,迅速吞噬了整片草原。艾琳和男子並肩行走,越來越接近那座高山的底部,四周的氣氛也變得愈發緊張。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冷意,仿佛一切都在等待他們的到來,預示著一場即將爆發的衝突。 「這裡的氣氛變得詭異。」艾琳低聲說,語氣中充滿了警覺。 男子看向前方,眉頭微皺。他的眼神中雖然依然
草原的風輕拂過艾琳的臉龐,她感到一種久違的自由,仿佛身體和靈魂都不再受限。四周的景象與她記憶中的世界迥異,這片草原廣袤無垠,天空的蔚藍似乎從未見過那麼清澈,無數的花朵在陽光下綻放,彷彿每一個細胞都在歡呼,迎接他們的到來。 然而,儘管外界如此寧靜,艾琳的內心卻難以平靜。這裡的一切都那麼陌生,這個世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這次與陳育霖教授的對話中,我們探討了自信、壓力管理、情緒以及教師在社會中的角色。
1. 不積極拓展學術邊界: - 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系所將逐漸轉變為主要以教學為主的系。這是我在2024年6月6日,我老闆程光老師在實驗室的餞別餐會上說的,對我影響深遠。他指出,如果一個系所不積極追求新的研究領域和挑戰,那麼最終會失去其學術地位,成為僅僅重視教學的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習心得和感想。文章充滿感恩和寫實的情感,分享了作者在學術和人生上的成長與收獲。文章內容包括了對老師同學和家人的感謝,也提到了論文的完成和令人感動的祝福。非常動人的一篇文章。
Thumbnail
有位某國立大學退休校長,經常到處演講,還出書,將科學和靈界連結,講靈界科學。   我看了不少這位退休校長的視頻,被他的說法吸引,很相信他的說法,也很佩服他。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上網搜尋,發現有不少批評文章。仔細看了批評文章,發現這些批評文章很有道理,並非無的放矢。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高等教育系統中的問題,以及教授和學生在研究實驗室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和不公。同時,也提到了相關的期刊和專利議題,以及因果和合理化的探討。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
Thumbnail
在這次與陳育霖教授的對話中,我們探討了自信、壓力管理、情緒以及教師在社會中的角色。
1. 不積極拓展學術邊界: - 如果不去Push Science的Boundary,系所將逐漸轉變為主要以教學為主的系。這是我在2024年6月6日,我老闆程光老師在實驗室的餞別餐會上說的,對我影響深遠。他指出,如果一個系所不積極追求新的研究領域和挑戰,那麼最終會失去其學術地位,成為僅僅重視教學的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的學習心得和感想。文章充滿感恩和寫實的情感,分享了作者在學術和人生上的成長與收獲。文章內容包括了對老師同學和家人的感謝,也提到了論文的完成和令人感動的祝福。非常動人的一篇文章。
Thumbnail
有位某國立大學退休校長,經常到處演講,還出書,將科學和靈界連結,講靈界科學。   我看了不少這位退休校長的視頻,被他的說法吸引,很相信他的說法,也很佩服他。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有點不太對勁。 上網搜尋,發現有不少批評文章。仔細看了批評文章,發現這些批評文章很有道理,並非無的放矢。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Thumbnail
博士花了數十年光陰鑽研生命,卻有一個命理老師聲稱破解生命。
Thumbnail
從研究生到現役學術工作者都適讀的轉職寶典 勇敢步出象牙塔,追尋更寬闊的職涯天空 🎓汲取150位專業人士建議 X 12位成功轉職者經驗 讓高學歷不再成為求職包袱,找到發揮長才的真正跑道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臺灣高等教育系統中的問題,以及教授和學生在研究實驗室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和不公。同時,也提到了相關的期刊和專利議題,以及因果和合理化的探討。
Thumbnail
  自2019年碩士畢業已屆兩年,期間沒有中斷學習哲學與發表論文,本篇想分享的便是,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如何找到研究方向並獨力完成、及思考研究之於我的意義。 如何平衡研究與工作   學校老師利用課餘時間從事研究,同樣的,我也是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從事研究。不同的是,老師研究是為了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