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44):『夷狄之有君』—華夏民族比周邊游獵民族先進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raw-image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認為華夏農耕民族是文明先進的,所居住的中原地區是文明的中心。而周邊的遊獵民族是野蠻落後的,是未開化的地區。於是設想了這個極端情況,來闡述他的文化優越觀。

 

正常情況下,中原諸國都會君主。沒有君主的時期是很短暫的。一般出現在爭奪王位,勝負未分之時。舊君去世或被推翻,出現權力真空,新君又尚未勝出之際。這個是暫時的。總會分出勝負。『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政治共識,決定了『無君』狀態必然是不穩定而短暫的。而夷狄則沒有君主。這裡的『君』有特定的涵義,是指遵行儒家禮義的君王。夷狄的權位最高者,稱之為『王』或『首』,不稱為『君』。『夷狄之有君』是不可能的,而『諸夏之無君』則是暫時的。即便在兩種極端情況下,孔子也認為夷狄不如華夏,華夏勝過夷狄。

 

孔子還有段話,也表現出他的華夏文化優越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九)。

 

孔子對學生說乾脆去夷狄那裡得了。這肯定是他的受挫後的氣話,不是真心所想。學生就問,『夷狄地區,太落後了,怎麼過得慣!』 當指物質和文化都很落後。孔子很機智,回答到,『我們這樣的君子去那裡居住的話,就不落後了。』言下之意,華夏君子去周邊夷狄地區,就會改變那裡的落後。雖然這是氣話和戲言,但卻在不經意間真切流露出孔子內心的文化優越感和傲慢。

 

孔子意識到價值觀和社會習俗具有比政治制度更深沉、更廣泛和更強勁的作用,政治制度必須適應價值觀和靠價值觀來支撐。所謂『禮失求諸野』。華夏民族信奉忠孝價值和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相應的禮俗,即便暫時『無君』,也是文明的,也必然恢復到『有君』。就如美國聯邦政府『關門』,也不會嚴重影響美國人民的生活;而夷狄即使有君,但他們的日常生活仍然不忠不孝,野蠻而未開化,『有君』也是暫時的。就如假使讓美國總統來中國當政,他肯定無法施展,社會的基本面不會有什麼變化,也幹不長久。

 

這句話也是『夷夏之防』的思想來源。既然周邊民族比華夏民族落後,那就只能是『以夏變夷』,而不能『以夷變夏』。只能允許夷狄歸化華夏,而不能允許華夏採納夷狄的禮儀習俗。但儒家及華夏民族其實對『以夏變夷』不感興趣,沒有積極主動地去『以夏變夷』,只是不拒絕夷狄主動歸化華夏。

 

那到底華夏民族是不是比周邊民族更先進更文明呢?從生產方式及產出來看確實如此。華夏民族的農耕生產方式,靠在土地上勞動獲取經濟資源,比遊獵民族的掠奪方式更文明,產出也更高。游獵民族獲取經濟資源要麼直接靠捕獲或收取自然資源,要麼靠搶奪其它民族的經濟資源。但從價值觀和競爭規則而言,很難說有多大進步。遊獵民族的價值觀更接近於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力者能者為大為王,不唯老是從。人老了,體力智力衰退了,就會被年青人替代。基本上停留在動物的競爭法則水準。而華夏民族遵行『忠孝』價值。老人年紀大了,即使體力和智力衰退了,也掌握著權力和話語權,年青人必須得服從父母和老人。本質上仍然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但在這個基礎之上附加了老人的權威,不完全以體力和智力為競爭的依據。就與動物相比較而言,在生產方式和競爭規則上,遊獵民族比華夏民族確實與動物更接近,稱其未開化也言之成理。

 

顯然,價值觀及競爭規則是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的。農耕生產方式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老人的經驗也更重要,所以會對競爭有所抑制。而靠游獵獲取經濟資源,面臨的外部威脅大,必須通過激烈頻繁的競爭才能保持群落的戰鬥力,才能維持生存。如果說孔子及儒家的『忠孝』價值有什麼正面的歷史作用,那就是避免了遊獵民族那麼頻繁、激烈和殘酷的爭鬥;但負作用就是導致失去戰鬥力和協同能力,沒有抵禦外侮的能力,以至屢被來自北方的遊獵民族所侵襲和統治。

 

2018年5月20日

avatar-img
90會員
330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論語》中,“冕”字共出現六處,分別是: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罕第九)。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甯戚』(八佾第三)。 林放,字子丘,魯國人。與孔子同時代,以知禮著稱。他問孔子禮的根本是什麼?孔子回答道,『你這個問題意義非常重大!禮,與其奢侈,寧可節儉;就喪禮而言,與其鋪張治辦,寧可真情哀悼。』 易,治理;戚,悲傷。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八佾』這一篇的主要內容是孔子關於禮和樂的論述。既有對禮樂的一般性闡述,又有針對具體事例的評論。第一條就是針對魯國季氏僭用禮樂的批評。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第三)。    孔子批評季氏,說,『他在庭院中觀賞八佾組成的舞蹈佇列表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為政第二)。 一世有三十年,十世就是三百年,百世就是三千年。『損』和『益』都是易經中的卦象。孔子晚年專注于注釋《易經》,相傳《易經》中的《易傳》即為孔子
《論語》中,“冕”字共出現六處,分別是: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罕第九)。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五、養癰貽患 「三千里地山河,玉樹瓊枝作煙羅」這是江南勝景;唐亡之後,南唐在江南立國,傳了三代,到了後主李煜的手中,李煜精於文學、音律、美學,有極高的藝術天份;對李煜來說,守著錦繡河山、守著嬌妻美妾,吟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  桓魋(tuí):宋國大夫,是宋桓公的後代,當時正輔佐宋景公,權勢很大。聽說孔子投奔宋國而來,擔心齊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會削弱他的權勢,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進入宋國。   
Thumbnail
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第七)。  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這裡又說孔子有四不語。第一不解釋自然界的怪異之事,洪水地震,日蝕月蝕等;二不推崇武功蠻力,刺客、劍俠,力士之類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談論淫亂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會利用民眾敬奉鬼神的心
當我們說馬列外來時,共匪說民主也是外來。我回應:中國文化裏蘊藏的民主渴求,既有充沛浩大之源,又有清晰可見之流。大要如下: 1、《尚書》: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2、《左傳》:天之愛民甚矣,豈其使一人肆於民上,以從其淫,而棄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3、孔子作春秋,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 4、孟子: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SrWwZyEo 「厓山之後,無中華」─談「近代中國的蠻族化」 2024.05.17~鰲峰筆 前言: 「現在的台灣好似南宋末年。"台灣一定會投降""台灣人已經充滿恐懼,很多人已經準備投降""只要解放軍越強悍,台灣就
  「養敵人作自己樁腳」這種事,雖然能作,而且不得不作、非作不可,但是,又豈能播之於口? 五、養癰貽患 「三千里地山河,玉樹瓊枝作煙羅」這是江南勝景;唐亡之後,南唐在江南立國,傳了三代,到了後主李煜的手中,李煜精於文學、音律、美學,有極高的藝術天份;對李煜來說,守著錦繡河山、守著嬌妻美妾,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