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44):『夷狄之有君』—華夏民族比周邊游獵民族先進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八佾第三)。

raw-image

 

孔子說,『中原周邊的夷狄即使有君主,也不如中原諸國沒有君主呢!』 夷狄,泛指周邊遊獵民族,包括東稱夷。北稱狄,西稱戎,南稱蠻,是華夏民族對周邊民族的貶稱;諸夏,中原眾國;亡,無。

 

孔子是個文化中心論者,認為華夏農耕民族是文明先進的,所居住的中原地區是文明的中心。而周邊的遊獵民族是野蠻落後的,是未開化的地區。於是設想了這個極端情況,來闡述他的文化優越觀。

 

正常情況下,中原諸國都會君主。沒有君主的時期是很短暫的。一般出現在爭奪王位,勝負未分之時。舊君去世或被推翻,出現權力真空,新君又尚未勝出之際。這個是暫時的。總會分出勝負。『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政治共識,決定了『無君』狀態必然是不穩定而短暫的。而夷狄則沒有君主。這裡的『君』有特定的涵義,是指遵行儒家禮義的君王。夷狄的權位最高者,稱之為『王』或『首』,不稱為『君』。『夷狄之有君』是不可能的,而『諸夏之無君』則是暫時的。即便在兩種極端情況下,孔子也認為夷狄不如華夏,華夏勝過夷狄。

 

孔子還有段話,也表現出他的華夏文化優越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第九)。

 

孔子對學生說乾脆去夷狄那裡得了。這肯定是他的受挫後的氣話,不是真心所想。學生就問,『夷狄地區,太落後了,怎麼過得慣!』 當指物質和文化都很落後。孔子很機智,回答到,『我們這樣的君子去那裡居住的話,就不落後了。』言下之意,華夏君子去周邊夷狄地區,就會改變那裡的落後。雖然這是氣話和戲言,但卻在不經意間真切流露出孔子內心的文化優越感和傲慢。

 

孔子意識到價值觀和社會習俗具有比政治制度更深沉、更廣泛和更強勁的作用,政治制度必須適應價值觀和靠價值觀來支撐。所謂『禮失求諸野』。華夏民族信奉忠孝價值和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相應的禮俗,即便暫時『無君』,也是文明的,也必然恢復到『有君』。就如美國聯邦政府『關門』,也不會嚴重影響美國人民的生活;而夷狄即使有君,但他們的日常生活仍然不忠不孝,野蠻而未開化,『有君』也是暫時的。就如假使讓美國總統來中國當政,他肯定無法施展,社會的基本面不會有什麼變化,也幹不長久。

 

這句話也是『夷夏之防』的思想來源。既然周邊民族比華夏民族落後,那就只能是『以夏變夷』,而不能『以夷變夏』。只能允許夷狄歸化華夏,而不能允許華夏採納夷狄的禮儀習俗。但儒家及華夏民族其實對『以夏變夷』不感興趣,沒有積極主動地去『以夏變夷』,只是不拒絕夷狄主動歸化華夏。

 

那到底華夏民族是不是比周邊民族更先進更文明呢?從生產方式及產出來看確實如此。華夏民族的農耕生產方式,靠在土地上勞動獲取經濟資源,比遊獵民族的掠奪方式更文明,產出也更高。游獵民族獲取經濟資源要麼直接靠捕獲或收取自然資源,要麼靠搶奪其它民族的經濟資源。但從價值觀和競爭規則而言,很難說有多大進步。遊獵民族的價值觀更接近於動物世界的『叢林法則』,力者能者為大為王,不唯老是從。人老了,體力智力衰退了,就會被年青人替代。基本上停留在動物的競爭法則水準。而華夏民族遵行『忠孝』價值。老人年紀大了,即使體力和智力衰退了,也掌握著權力和話語權,年青人必須得服從父母和老人。本質上仍然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但在這個基礎之上附加了老人的權威,不完全以體力和智力為競爭的依據。就與動物相比較而言,在生產方式和競爭規則上,遊獵民族比華夏民族確實與動物更接近,稱其未開化也言之成理。

 

顯然,價值觀及競爭規則是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的。農耕生產方式需要穩定的外部環境,老人的經驗也更重要,所以會對競爭有所抑制。而靠游獵獲取經濟資源,面臨的外部威脅大,必須通過激烈頻繁的競爭才能保持群落的戰鬥力,才能維持生存。如果說孔子及儒家的『忠孝』價值有什麼正面的歷史作用,那就是避免了遊獵民族那麼頻繁、激烈和殘酷的爭鬥;但負作用就是導致失去戰鬥力和協同能力,沒有抵禦外侮的能力,以至屢被來自北方的遊獵民族所侵襲和統治。

 

2018年5月20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江上小堂的沙龍
97會員
334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江上小堂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8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  這段話也很難理順,怎麼解釋都有說不太通的地方。勉為其難吧! 先建立時間線。互鄉這個地方有個年輕人來見孔子,然後孔子與他對談了一番,弟子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1/21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2024/10/31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  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稱呼弟子們。『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進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陽貨第十七)。儀封人也如此稱,『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八佾第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Thumbnail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雍也第六) 。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那樣的善辯,與宋朝那樣美貌,那就很難免害于今天這個世道』。  而,與;祝鮀(tuó),衛國大夫,能言善辯,受到衛靈公重用;宋朝:宋國的公子,名朝,因長得帥受衛靈公寵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台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雍也第六)。  武城是魯國的一個小城邑。子遊去那裡擔任城宰,也就是最高行政長官。可能回到孔子身邊時,孔子很重視舉才,就問他,『你在那裡發現作用了什麼人才嗎?』子遊就回答
Thumbnail
《詩經·小雅·正月》(部分)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ling5。民之訛言,寧莫之懲ting5。(訛民之言,寧莫懲之的倒裝)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bong5(蒙)。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hiong5?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kiok8(協kik8)。謂地蓋厚,不敢不蹐tsik。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t
Thumbnail
《詩經·小雅·正月》(部分) 謂山蓋卑,為岡為陵ling5。民之訛言,寧莫之懲ting5。(訛民之言,寧莫懲之的倒裝)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bong5(蒙)。具曰予聖,誰知烏之雌雄hiong5? 謂天蓋高,不敢不局kiok8(協kik8)。謂地蓋厚,不敢不蹐tsik。 維號斯言,有倫有脊t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雍也第六)。  孔子的學說被後人稱為儒家,但孔子及弟子並沒這樣自稱。《論語》通篇只此一個『儒』字。蓋當時儒是一種職業,充當喪葬、婚禮、祭祀等重要活動的司儀。這些都是人之所需,故稱之為儒。   孔子學習過和熟悉這一套,但卻不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於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八佾第三)。  『儀』,地名,屬衛國,在今河南蘭考縣境內;『封人』,管理土地的官員。孔子路過儀這個地方,他慕名前來求見孔子。就對看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第三)。 魯哀公曾問過孔子,『何為則民服?』(為政第二)。這次問的是孔子的學生宰予。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他也是魯國人,據記載小孔子二十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Thumbnail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甯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第三)。 孔子在衛國逗留了很多年,跟衛靈公王相談甚歡。孔子遊說的諸侯中,衛靈公算是孔子的知音了,很欣賞孔子主張那一套,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顏淵第十二)。但不知為什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