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沒有絕對對錯」—— 是智慧,還是逃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立場與思考框架

本篇文章並非基於絕對對錯的二元思維,而是從三元思維的角度來探討討論與思辨的價值。我不認同非黑即白,也不接受絕對服從。我相信世界是一片灰色地帶,並非所有問題都有標準答案,而更多時候,我們應該尋找第三條甚至更多的道路,如水般靈活流動。

然而,這並不表示我們應當逃避討論或選擇「模糊焦點」的方式來避免衝突。開放包容固然重要,但在關鍵時刻,還是要做出決策,否則思考將流於空泛,無法真正推動個人成長與社會進步。


「中庸發言」成為維持社交和諧的標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世界沒有絕對的對錯。」這句話你一定聽過,甚至可能說過。它聽起來圓融,像是一種高深的智慧,讓人忍不住點頭稱是。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真的有意義嗎?

當我們討論一個問題,尋求答案,卻得到「大家都對」的回應,這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甚至讓對話變得毫無價值。這種「和稀泥式」的說法,表面上尊重了各種觀點,實際上卻是一種消極的推脫。它不是為了尋找真相,而是為了讓自己不必深究。

這樣的回應,就像哲學版的客服機器人:「感謝您的提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祝您生活愉快。」聽起來客氣,但它真正的作用是阻止深入探討,讓一切停在表面。


「都對」=「都不對」?

存在主義者說:「人生沒有內建意義,我們必須自己去創造它。」如果所有觀點都對,那麼我們還需要努力探索嗎?如果沒有真正值得追尋的方向,那人類的思考還有什麼價值?

當我們說「都對」,其實是在回避選擇。因為真正的選擇,意味著承擔後果,也意味著我們得站在某個立場,經受質疑與挑戰。相比之下,「大家都對」顯然要安全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在許多社交場合,「各有各的道理」成了一句萬用的標準答案。它不會得罪任何人,不會讓自己陷入爭論,也不會讓自己顯得無知——但它真的有幫助嗎?

存在主義者如沙特(Jean-Paul Sartre)曾強調,人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非逃避抉擇。如果所有人都以「沒有所謂對錯」來規避討論,那麼我們其實是在拒絕思考,讓自己處於消極被動的狀態。當所有觀點都被視為等值,那其實意味著——沒有任何觀點真正重要。

試想,假如科學家們都認為「宇宙怎麼運行無所謂,因為每種說法都有它的道理」,那人類還能有今天的科技進步嗎?如果哲學家們都說「人生怎麼過沒有標準,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詮釋」,那麼哲學的討論又如何推動人類的思維發展?

而虛無主義者如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則會質問:如果一切皆對,那麼什麼才有意義?當一切被稀釋為「隨便啦、都可以」的態度時,價值與深度便無從談起。


如何保持思辨與包容的平衡?

真正的智慧,不是模糊焦點,而是能夠穿透表象,看清核心,辨別哪些觀點值得深入探討,哪些只是避免衝突的場面話。當我們願意去分析一個觀點的價值,而不是單純地認同「各自安好」,我們才能真正進步。

我們不需要為了爭辯而爭辯,但我們可以為了理解而討論。不是用「世界沒有絕對」來規避思考,而是能夠從眾多觀點中挑出值得深思的方向。

道家思想告訴我們:「知其白,守其黑」,智慧並非盲目地迎合所有立場,而是懂得如何在二元對立中洞察核心問題。包容不同的想法不等於不經思考地接受一切,開放的心態也不代表所有觀點都值得等量齊觀。

下次,當有人對你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你可以笑著問:「那你的方式是什麼?」看看他怎麼回答。

或者,你也可以回一句:「哦,那意思是大家隨便就好?」有時候,輕輕一問,反而比辯論更有力。因為真正的討論,不是為了證明誰對誰錯,而是為了尋找更清晰的理解方式。

與其用「世界沒有絕對對錯」來草草結束一場對話,不如試著問自己:這個觀點真的值得接受嗎?它能帶來新的視角嗎?還是它只是讓我們停留在自我安慰的表層思維裡?

思考,應該是活的,是流動的,而不是用來裝飾表面的和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灑灑女子路過人間
1會員
42內容數
心靈修行|文學筆記|東方美學|繪本創作|影像敘事
2025/08/07
你有多久沒誠實地看過自己了? 我在攝影現場見過太多靈魂—— 有人站得再挺,心卻卑微到不敢正視鏡頭; 有人穿著華服,卻總想問我:「這樣看起來好看嗎?」 我總想說:「其實,你的美從來不是我來定義的。」 藝術教會我的,不是「創得多完美」,而是「是否夠真實」。 當我拍下自己最失序的樣子, 或是寫下一
Thumbnail
2025/08/07
你有多久沒誠實地看過自己了? 我在攝影現場見過太多靈魂—— 有人站得再挺,心卻卑微到不敢正視鏡頭; 有人穿著華服,卻總想問我:「這樣看起來好看嗎?」 我總想說:「其實,你的美從來不是我來定義的。」 藝術教會我的,不是「創得多完美」,而是「是否夠真實」。 當我拍下自己最失序的樣子, 或是寫下一
Thumbnail
2025/05/06
許多人渴望與成功人士結緣,但有時緣分似乎冥冥之中,本文探討為何有些人難以與「大佬」相遇,並指出這可能與個人能量頻率和靈魂使命有關。文章指出,部分內在敏感、具高維潛質的人,早期生命傾向低調深耕,避免被名利權威干擾,直到準備好接住屬於他們的緣分。他們並非缺乏機會,而是宇宙的安排,等待更匹配的頻率和時刻。
Thumbnail
2025/05/06
許多人渴望與成功人士結緣,但有時緣分似乎冥冥之中,本文探討為何有些人難以與「大佬」相遇,並指出這可能與個人能量頻率和靈魂使命有關。文章指出,部分內在敏感、具高維潛質的人,早期生命傾向低調深耕,避免被名利權威干擾,直到準備好接住屬於他們的緣分。他們並非缺乏機會,而是宇宙的安排,等待更匹配的頻率和時刻。
Thumbnail
2025/05/06
2025/05/05是立夏,也是浴佛節, 一個象徵「洗去塵垢、回歸清明」的日子。 佛不是遠方的神明,而是內在那尊不動的覺知, 那一口看透也看破、仍選擇慈悲與行動的靈魂之火。 洗浴的不是佛像,而是我們日復一日 被雜訊、焦慮、情緒遮蔽的自己。 願今日,你我皆能從能量層微微震動、進而清理 —— 讓舊
2025/05/06
2025/05/05是立夏,也是浴佛節, 一個象徵「洗去塵垢、回歸清明」的日子。 佛不是遠方的神明,而是內在那尊不動的覺知, 那一口看透也看破、仍選擇慈悲與行動的靈魂之火。 洗浴的不是佛像,而是我們日復一日 被雜訊、焦慮、情緒遮蔽的自己。 願今日,你我皆能從能量層微微震動、進而清理 —— 讓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這些人每每面對到紛爭,分明有更好的選擇,就是不選,偏挑那種最糟糕的處理方式。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世上本來就沒有單一普世的絕對標準,反而有著一堆是非對錯的爭論,甚至到最終都沒有標準答案;但在這些思辨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多元的空間也因此被打開,更多的人就可能因此受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為我們做出資訊的決定、行動,沒有絕對的好跟壞,都是依據個人經驗與狀況長出..... 」我們的社會是個集體意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關於對錯的部分,之前有寫過一篇,這次或許可以從同一個脈絡繼續發展,簡單來說當問題確定了,要用何種觀點就有判斷對錯的標準。 上一篇討論的觀點,那是從何種角度出發看事情,這確實無關對錯,但是要從何處切入問題,這就可以區分好壞了。 對錯爭議 跳得太快了,簡單說,當有問題時,觀點是否切題這就能區分對錯
Thumbnail
《決策的兩難》一書探討了整合思維的概念,這種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傳統的二元對立,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運用整合思維來解決複雜的難題,超越傳統的二選一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陷入傳統的二選一困境,開啟思路,發現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決策的兩難》一書探討了整合思維的概念,這種思維模式可以幫助我們超越傳統的二元對立,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本書教導我們如何運用整合思維來解決複雜的難題,超越傳統的二選一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陷入傳統的二選一困境,開啟思路,發現更好的選擇。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Thumbnail
輕鬆的二分法能簡化許多複雜的東西,光與暗、是與否、對與錯、白與黑、左與右,簡單明瞭的標籤不只可以加速處理事情的速度,也能擺脫中間地帶,達到不在意甚至無視範圍最大的模糊空間的功能。
Thumbnail
前言 有關確定性的答案、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真理不管是否存在,相較於這種非黑即白的感覺,生活的經驗中是否大多數時候是灰色的?例如猶豫、矛盾、似是而非、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等處於那種懸而未決的狀態。既然灰色或者說這種不黑又不白的經驗是普遍的,為什麼我們還要一直追求客觀、真理等絕對的價值呢?以
Thumbnail
前言 有關確定性的答案、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真理不管是否存在,相較於這種非黑即白的感覺,生活的經驗中是否大多數時候是灰色的?例如猶豫、矛盾、似是而非、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等處於那種懸而未決的狀態。既然灰色或者說這種不黑又不白的經驗是普遍的,為什麼我們還要一直追求客觀、真理等絕對的價值呢?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