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今天,我家的小天使,13歲的黑貓也因為慢性病離開了我們。
但和預期相反的,比起悲傷,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空洞,好像有一部分隨著他一起被抽離了。
並不是不會悲傷,但回想起來我感到最難過的,都是他因為生病身體不舒服時、為了要做檢查,毛被剃得東缺一塊西缺一塊的樣子,又或是剛檢查完麻醉半退,想起身卻東倒西歪時的模樣,這些時刻最讓我感到難受。
他離開後,我以為自己會崩潰爆哭。但當一切安靜下來,只剩我一個人的時候,我發現什麼都沒有,只剩下空虛。那感覺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或許比悲傷更可怕,沒有東西會讓我感到難過或愉悅。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漸漸地,難過、開心等情緒又回到我身上,在心底深處也鬆了一口氣。
在那幾個月期間,我還是盡量讓自己維持規律,做平常會做的事。但有很大部分的時候,就只是什麼都不做。告訴自己,「沒關係,不想做就不要做了,某一天我會再次提起想做什麼的慾望,現在就先不急了吧。」
而既使是在那段時間裡,我還是很喜歡和養貓的朋友,聊著養貓的日常。
「他比我早走一步離開了這奇怪的世界。這不代表甚麼。
像我們這種信仰物理的人知道,
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區別,
只不過是長久以來揮之不去的幻影。」
——愛因斯坦,1952年致好友米歇爾‧貝索(Michele Besso)
現在偶爾還是會想起他,偶爾想起生病時的樣子會難過,但大部分是他撒嬌討摸的樣子、狂叫討吃的貪吃模樣,或者是枕在我手上,呼嚕呼嚕睡得愜意。
我知道他一直都在,只要我還記得。
我們無法避免悲傷,但一定要記得,他們為我們、為這個世界帶來多少快樂和貢獻。
所以我也想,等以後我死後,辦一場派對——比起哭聲,一定有更多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