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癌症末期到重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螢幕上的亮點,正在控訴一項事實:你肚子裡長了數十顆「腫瘤」,現在,已是個瀕臨生死邊緣的癌末病人!


讀完《我修的死亡學分》的我,彷彿跟著作者,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他從意氣風發的生活,瞬間被拉到癌症四期的黑暗中,開始了向死而生的道路。


《我修的死亡學分》 的作者李開復,生於台灣,長於美國,擁有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學博士學位。曾經獲選時代雜誌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無疑是世俗所謂的人生的勝利組。


於事業一帆風順之際,癌症突然降臨。從起初的否認、不能接受,開始提筆準備遺囑。到後來逐漸接受,自己研究病情,找到一線曙光!


漫長的檢查歷程,加上化療過程中的辛苦,我光是用閱讀的,就已經感到驚心動魄。實際會活在那樣的情境中,應該是更令人震撼的吧!


在接受治療的期間,作者看到了自己過往的盲點,也學會分辨,什麼才是人生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如何重拾健康? 四個80分自我管理原則


經過一連串的努力和治療,作者最終恢復健康,並認為癌症是上天送給他的禮物。過程當然不是那麼容易,主要是有遇到好醫師,自己也非常認真研究病情,配合治療調整作息和飲食。再加上,一群充滿愛的家人無限的支持。


在這些因素當中,我最想要瞭解的,就是作者如何調整他的生活習慣?而這點,可以從「四個80分自我管理原則」中看出端倪。


「四個80分自我管理原則」是由鄭慧正醫師所提出,內容關乎健康的四件大事(NESS),分別是飲食(Nutrition)、運動(Exercise)、睡眠(Sleep)、減壓(Stress reduction)


四項內容底下,又可再依時間序,細分成前、中、後,進行綜合管理。執行時,不需要求每一項都做到一百分,只要達到80分即可。


鄭醫師說:「影響健康的幾個因素全都有交乘作用的。愛吃美食,如果能用運動去平衡,那就無妨;運動不足、睡眠品質不好,那就設法減壓、用清淨飲食調節身心負荷。」


這樣有彈性又輕鬆自在的做法,讓人得以持續,最終達到好吃、好玩、好睡、輕鬆的結果。


❤️人生觀徹底改變~不再那麼在意效率


為什麼會得到癌症?


作者回想後,認為過去的自己過度拼命,總是把效率擺在第一,也從不理會身體發出的警告。


凡事工作優先、業績第一,睡不好就吃安眠藥,精神差就猛灌咖啡。演講的聽眾,不到一千人就不去;記者讀者群不多的,則不見。行程總是滿檔,每分每秒都精確的計算過,一定要選擇最有效能的事情做。


罹癌後,因朋友的引薦,作者見了星雲大師,大師提醒他:

「追求最大化影響力,最後就會用影響力做藉口,追求名利。不承認的人,只是在騙自己。」

後來,他逐漸不再用量化的思維,算計每件事的價值和意義。因為他發現,生命中有許多的價值和意義,不是我們所能看得見且精確計算的!


當作者不再那麼在意效率,焦慮感逐漸降低,也學會不用別人的標準參加競賽後,赫然發現,反而能夠從容的,走自己的路。


❤️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


古人說:「心誠則靈」。星雲大師說:「面對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藥。病痛最喜歡的就是擔心,最怕的就是平和。」其實這些,都是一種自我暗示,就像安慰劑一樣。


作者認為,要培養正面思考的習慣,可以從三個方向著手:


1.自我建設、用正面的語氣說話


作者說,起初得知自己罹癌的那段期間,是最痛苦的日子。還好有正能量的朋友,推薦他可信賴的醫療團隊,讓他發現,淋巴癌的存活跟治癒率都蠻高的。因此,對自己的身體,更有信心。


2.多做讓自己快樂的事


正面的思想可以安定無助的身心,可以做的事情包括禪修、打坐、與自己的身體對話、聽音樂、看電影、開心大笑,只要自己覺得有用的,都是好的方法!


3.多接觸正面的思想、正能量的朋友


透過閱讀,我們可以接觸正面思想。若身邊有正能量的朋友,那就再好不過了!


正能量雖然無形,但卻有很大的力量,讓作者從疾病的困頓中,找到康復之路。


💕寫在最後


我們通常都會認為,財富等同於金錢,然而,人生的財富並不僅止於此。在書的後頭,作者細數他生命中所有的財富。罹癌後才發現,生命中最珍貴,卻一直被忽視的,是始終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家人們!


在李開復的故事中,我們見證了一個人,如何在面臨生命危機時,重新審視自身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面對癌症的挑戰,他不僅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健康,還在內心深處找到真正的平和與意義。


透過「四個80分自我管理原則」,他不再被完美所束縛,而是以更輕鬆的方式追求健康與快樂。最終,正能量成為他最強大的武器,讓他在黑暗的隧道中找到光明。這不僅是李開復的康復之路,也是每個人都可以學習到的,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力量,重拾生活的希望。


總之,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可以在前人的經驗中,記取教訓,避免踩同樣的坑,及早注意自己的健康、飲食、作息。要多多關注自己,才不會錯過身體求救的信號。還要多多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才不會在人生畫上句點時,帶著遺憾離開!


#塔妮雅閱讀

#2025年第15本

#天下文化



《我修的死亡學分》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iorange.biz/3JCmN


塔妮雅的閱讀沙龍:https://vocus.cc/salon/tanja_read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塔妮雅的沙龍
173會員
273內容數
政大研究所畢業 育有四女的全職媽媽 老二為重度腦麻的孩子 無法遊歷四方 那就在書海裡傲遊吧! ​ 2023年分享60本讀書心得 2024年分享100本成人書籍+44本童書 2025年將持續閱讀分享更多成人及親子共讀的好書 ​ 合作邀約:ktokuleo@gmail.com
塔妮雅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總覺得壓力山大,生活若能完全沒有壓力最好嗎?如果你也是這麼認為,那就錯了!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認為,人生如果真的完全沒有壓力,就糟糕了!因為,壓力有存在的必要,適度的壓力可以活化大腦功能,鍛鍊專注力並提高記憶力,是人生不可缺乏的刺激。
Thumbnail
2025/04/29
總覺得壓力山大,生活若能完全沒有壓力最好嗎?如果你也是這麼認為,那就錯了!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認為,人生如果真的完全沒有壓力,就糟糕了!因為,壓力有存在的必要,適度的壓力可以活化大腦功能,鍛鍊專注力並提高記憶力,是人生不可缺乏的刺激。
Thumbnail
2025/04/23
《生時間》提供一套四步驟方法:精華、雷射、提振活力、反省,幫助讀者聚焦重要目標,創造更多自由時間。作者強調選擇每日精華、排除幹擾,提升專注力並照顧身心健康,透過持續反思調整策略。
Thumbnail
2025/04/23
《生時間》提供一套四步驟方法:精華、雷射、提振活力、反省,幫助讀者聚焦重要目標,創造更多自由時間。作者強調選擇每日精華、排除幹擾,提升專注力並照顧身心健康,透過持續反思調整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螢幕上的亮點,正在控訴一項事實:你肚子裡長了數十顆「腫瘤」,現在,已是個瀕臨生死邊緣的癌末病人! 讀完《我修的死亡學分》的我,彷彿跟著作者,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他從意氣風發的生活,瞬間被拉到癌症四期的黑暗中,開始了向死而生的道路。
Thumbnail
螢幕上的亮點,正在控訴一項事實:你肚子裡長了數十顆「腫瘤」,現在,已是個瀕臨生死邊緣的癌末病人! 讀完《我修的死亡學分》的我,彷彿跟著作者,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他從意氣風發的生活,瞬間被拉到癌症四期的黑暗中,開始了向死而生的道路。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我在學生時代,讀的教科書裡提到,大約每四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得到癌症,換句話說,只要你運氣夠好,不是因為年紀輕輕就因為意外而死亡的話,那大概就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得到癌症,最近看到新的資料,罹癌的機會已經提升到三分之一了!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Thumbnail
窗外落葉蕭蕭,我在窗裡,連呼吸都費勁。   肺癌末期了。   因為遺傳、因為我一直以來的不作為,癌細胞蔓延得很快,發現的時候腦部、肝臟、骨頭……早都已全被侵蝕,一年前被強制送醫到現在,好幾次這條命都是鬼門關前搶回來的。鄭醫師每每來看我,搖頭之外總是抱以無奈的嘆息。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在知道自己有罹癌的可能後,我開始面對自己的膽怯及拆解內心的恐懼.....
Thumbnail
在知道自己有罹癌的可能後,我開始面對自己的膽怯及拆解內心的恐懼.....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