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的並不是寫作,而是坐下來開始寫。」——史蒂芬·普萊斯菲爾德(Steven Pressfield)
內阻力:你最大的敵人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
下定決心要開始健身,結果跑步機和啞鈴買回來後,就成了房間裡的擺設;計畫轉職進入更有挑戰性的行業,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對某個領域充滿興趣,買了一堆書,但每次翻開幾頁後就被生活瑣事打斷,最後這些書只是漂亮地擺在書架上。
你明明不甘現狀,卻總是被某種看不見的力量拖住,無法踏出關鍵的一步。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內阻力(Resistance)。
史蒂芬·普萊斯菲爾德(Steven Pressfield)在《一生之敵》(The War of Art)一書中,把這股力量形容為我們一生都要與之對抗的敵人。
這種力量無形無色,但卻無所不在。它讓我們拖延,讓我們找藉口,讓我們過度忙碌,卻又從未真正朝目標前進。

內阻力,簡單來說,就是阻礙你成為理想中自己的所有力量。
內阻力的四大特徵
想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了解敵人。普萊斯菲爾德指出,內阻力有四個關鍵特徵:
- 方向性 —— 它總是與你「該做的事」相反
- 欺騙性 —— 它會讓你產生「這不緊急」或「等時機成熟再做」的錯覺
- 內源性 —— 它來自你內心的恐懼,而非外在環境
- 普遍性與恆定性 —— 只要你想要突破自己,它就一定會出現
這意味著,無論你是想開始寫一本書、健身、學習新技能、轉職,甚至只是想要每天更自律一點,內阻力一定會出現,而且它不會消失。
但內阻力的存在,並不代表你無法戰勝它。相反的,只要你學會與它共存,並找到突破的方法,你就能達成那些你曾經以為「不可能」的目標。
內阻力如何影響你的生活
很多人以為內阻力只是「拖延症」,但事實上,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形式,甚至有些形式讓你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受它控制。
1.拖延與完美主義
「我今天不適合寫作,等靈感來了再開始。」 「等我準備得更充分一點再去報名考試。」 「等公司穩定一點,再考慮創業。」
這些話你是否很熟悉?這些就是內阻力在運作的經典例子。
內阻力讓你相信,現在不是最佳時機,但它不會告訴你——最佳時機根本不存在。
而另一種變形,則是完美主義。
內阻力讓你相信,只有等到「所有條件都完美」時,你才可以開始行動。但事實是,那個「完美時機」永遠不會來,你只是被內阻力困住,遲遲不敢開始。
2.無意義的忙碌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的行程表排得滿滿的,但回頭看看,卻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重要的事情都沒做?這就是內阻力的高級變形之一——用忙碌來掩飾逃避。
例如:
- 過度應酬:你不是真的想見這麼多人,只是想避免獨處時面對真正重要的事情。
- 不斷學習但不行動:你讀了一堆關於創業的書、參加了一堆課程,但從來沒有真正開始行動。
- 做瑣事來逃避困難的任務:你寧願花一整天整理電腦檔案,也不願意開始撰寫那份重要的報告。
內阻力最狡猾的地方,就是它不會讓你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反而讓你覺得自己「很努力」。但這種努力,根本沒有讓你更接近你的目標。
3.受害者心態
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運氣不好」,或者「條件不夠」,所以無法達成理想中的生活。這種「受害者心態」也是內阻力的一種表現。
- 「我沒有人脈,當然無法創業。」
- 「我出生在普通家庭,沒辦法變得富有。」
- 「我的個性不適合當領導者,所以我永遠只能當員工。」
這些想法看似合理,卻其實是內阻力在騙你——讓你相信,你的失敗是環境造成的,而不是因為你的選擇。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成功人士都是從極端不利的環境中走出來的。他們的關鍵差異,不是環境,而是他們選擇不讓內阻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如何戰勝內阻力?
普萊斯菲爾德提供了一個終極方法:
從業餘愛好者(amateur)
變成職業選手(professional)
1.什麼是職業選手心態?
職業選手與業餘者的最大差別在於:
- 業餘者 等待靈感,職業選手 按計畫行動。
- 業餘者 依賴情緒,職業選手 不管心情如何都會執行。
- 業餘者 只做簡單的事情,職業選手 會正面迎戰困難。
- 業餘者 害怕失敗,職業選手 接受失敗,並持續改進。
換句話說,職業選手不靠感覺行動,而是靠紀律行動。
2.培養職業選手的習慣
如果你想戰勝內阻力,你需要做的就是開始行動,並且培養一些能讓你持續行動的習慣。
- 固定時間與地點執行重要任務
例如,想寫書的人,應該每天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坐下來寫作,不管靈感是否來臨。 - 設定「最低行動標準」
內阻力會讓你覺得開始一件事很困難,所以你可以設定一個「最低標準」,例如「每天只寫100個字」、「每天只運動5分鐘」。當你開始之後,往往會比預期做得更多。 - 公開承諾,增加行動成本
告訴朋友、家人或社群媒體你的計畫,這樣當你想放棄時,會有額外的動力繼續前進。 - 將行動視為日常,而非「特別事件」
內阻力會讓你覺得行動是一件「需要特別準備」的事。但如果你把它變成日常,就像刷牙一樣,內阻力的影響力就會減少。
「難的不是寫作,而是坐下來開始寫。」
這句話適用於任何想要改變自己的人。
內阻力無處不在,但真正的高手,並不是沒有內阻力,而是學會如何與它共存。
當你決定不再讓內阻力掌控你的生活,並以職業選手的態度行動時,你會發現,真正的突破,來自每天踏出的那一步。
現在,你願意開始了嗎?
註:本書目前只有簡體版
#以對話引導思考_以論辯形塑觀點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世安|🔗分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