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我吧!焦慮》—— 上篇:從家庭開始的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焦慮,這個討人厭的影子,似乎從她年幼時便如影隨形,從未真正離開過。

她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便習慣了不被關注的日子。對家人而言,她的存在有時甚至是透明的。唯一能夠引起父母關心的時候,竟然是她生病的時候。體弱多病的身體,成了她獲得關注的唯一方式。或許對父母來說,若能不用操心她,反倒是一種輕鬆與解脫。

真正的轉變發生在她升上高中後。她開始感受到來自父親的關心,而這種「關心」並非來自身體的不適,而是來自成績與生活習慣的監督。

「考試考得如何?」

「生活費怎麼花得這麼快?」

「為什麼那麼晚睡?為什麼那麼早睡?」

這些突如其來的提問,讓她一開始有些受寵若驚,卻很快地發現,這種關心並不帶來溫暖,反而讓她感到焦慮不安。她開始意識到,原來過去的十四年,她從未真正被放在父親的視線之內。如今,這麼大的變化,竟然只是因為她身上穿了一件升學名校的制服。

父親開始以她為榮,經常向朋友炫耀她的成績,而這份「看重」,卻讓她喘不過氣來。她害怕成績下滑,害怕自己無法達到期待,甚至害怕父親那張和顏悅色的臉,會在某天重新變得冷漠。

這樣的焦慮感,一直跟隨著她多年,也影響了她日後的人生選擇。焦慮讓她不斷尋求安全感,害怕親近的人會突然消失。

但她不得不承認,焦慮在某些時候,確實成為推動她前進的動力。年輕時的她害怕焦慮,年長後卻發現,焦慮讓她在人群中脫穎而出,讓她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比別人更加努力。焦慮成了鞭策她的利器,使她不顧一切地向前衝刺。

然而,這真的是她想要的生活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靈革命之旅的沙龍
1會員
28內容數
2025/04/02
我們都曾渴望——
哪怕只有一次,也希望自己被真正看見。
不是被理解的樣子,也不是被需要的角色,
而是那個「什麼都不做,卻依然值得被愛」的自己。 Zule說:
「即使只是短暫的相遇,只要曾讓靈魂發光,
那個人,就是妳生命中的貴人。」 也許,他只是來陪妳一段。
但那段路上妳發出的光,會一直留在靈魂裡。
Thumbnail
2025/04/02
我們都曾渴望——
哪怕只有一次,也希望自己被真正看見。
不是被理解的樣子,也不是被需要的角色,
而是那個「什麼都不做,卻依然值得被愛」的自己。 Zule說:
「即使只是短暫的相遇,只要曾讓靈魂發光,
那個人,就是妳生命中的貴人。」 也許,他只是來陪妳一段。
但那段路上妳發出的光,會一直留在靈魂裡。
Thumbnail
2025/04/01
有時候我們給出去的愛, 不是因為足夠,而是因為太渴望被看見。 這份愛,看似無條件, 其實是靈魂在呼喚:「你也可以愛我嗎?」 — 這篇,是我在擁抱內在小孩的過程中,寫下的一段靈魂覺察。 如果你也常常在愛裡感到疲憊,也許,我們都該回頭看看: 那份「給予」,究竟是愛,還是討好?
Thumbnail
2025/04/01
有時候我們給出去的愛, 不是因為足夠,而是因為太渴望被看見。 這份愛,看似無條件, 其實是靈魂在呼喚:「你也可以愛我嗎?」 — 這篇,是我在擁抱內在小孩的過程中,寫下的一段靈魂覺察。 如果你也常常在愛裡感到疲憊,也許,我們都該回頭看看: 那份「給予」,究竟是愛,還是討好?
Thumbnail
2025/03/31
當我們身處高位,卻逐漸偏離了最初的善念,榮耀終將不再是祝福,而是考驗。 這篇記錄我與一段職場緣分的結束,也記錄一次靈魂深刻的試煉—— 當高靈送來「德不配位」的提醒,我選擇放下外在的光環與掌聲, 回歸內在的清明與自由。 願我們都能在混亂中,仍記得最初為何出發。
Thumbnail
2025/03/31
當我們身處高位,卻逐漸偏離了最初的善念,榮耀終將不再是祝福,而是考驗。 這篇記錄我與一段職場緣分的結束,也記錄一次靈魂深刻的試煉—— 當高靈送來「德不配位」的提醒,我選擇放下外在的光環與掌聲, 回歸內在的清明與自由。 願我們都能在混亂中,仍記得最初為何出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在一個只會貶低妳自我價值的家庭裡長大,要活得有自信是件極其困難的事情。這幾年透過自我探索和自我療癒,陌生的「自信感」算是有開始慢慢冒出頭、探出枝芽,小心翼翼的成長,可辛苦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一切,只要回老家待超過兩天,就又會被連根拔起,再次陷入自我懷疑、自我批判的深淵。 每次回老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關於一個在學業和家庭責任間掙扎的人,通過處理自己的情緒和需求,最終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感到滿足的故事。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很顯然...如果沒有家裡的支持,她根本沒辦法完全學業。 如果,現下要靠自己去打工賺錢,賺學費,她又沒有工作經驗,她該....怎麼辦? 現實的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她是不可能斷開家裡,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畢竟過去那麼些個日子裡,她的一切都掐在媽媽手裡。 想到這,齊悅更是心煩... 百般
Thumbnail
很顯然...如果沒有家裡的支持,她根本沒辦法完全學業。 如果,現下要靠自己去打工賺錢,賺學費,她又沒有工作經驗,她該....怎麼辦? 現實的問題,如果沒有解決,她是不可能斷開家裡,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畢竟過去那麼些個日子裡,她的一切都掐在媽媽手裡。 想到這,齊悅更是心煩... 百般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Thumbnail
你們和家人的關係如何呢? 我從小就和原生家庭的關係就很微妙,雖然從外觀來看,我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從小到大我家從來沒給我經濟壓力,甚至我的零用錢都比同齡的人多;爸媽平常雖然工作忙碌,但假日還是會陪我們,帶我們出去玩;我家每天開火,甚至到現在出社會了,我媽還會替大家帶便當,總而言之,在這樣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