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朋友最擔心的莫過於所謂的「腎虧」到底是不是腎臟出現問題?這也是腎臟科醫師在門診時最常被問到的。很多男性發現自己的腎功能有問題,都會很擔心自己是不是「腎虧」或是「敗腎」,害怕影響到性能力。但實際上腎功能異常並不等同於「腎虧」或「敗腎」,也不一定會影響到性能力。
🔹 1. 「腎虧」的概念(中醫觀點)
在中醫裡,「腎」不僅指解剖學上的腎臟,還包括與生長、發育、生殖、內分泌和免疫等多方面的功能。
- 「腎虧」通常指腎氣、腎陰或腎陽不足,可能會導致:
- 腰膝痠軟、疲勞乏力(腎氣不足)
- 頭暈耳鳴、失眠多夢(腎陰不足)
- 畏寒怕冷、手腳冰冷(腎陽不足)
- 性功能減退、夜尿頻繁(腎精虧損)
📌 中醫的「腎虧」範圍廣泛,不完全等同於西醫的「腎功能衰退」。
🔹 2. 「腎功能」的概念(西醫觀點)
在現代醫學中,「腎功能」主要指腎臟的生理功能,如:
✅ 過濾血液,排除廢物與毒素(如尿素、肌酐)
✅ 維持體液與電解質平衡(鈉、鉀、鈣等)
✅ 調節血壓(透過分泌腎素)
✅ 促進紅血球生成(分泌紅血球生成素 EPO)
📌 如果腎功能下降,可能會導致慢性腎病(CKD)或腎衰竭,常見症狀包括:
- 水腫、高血壓、尿液異常(蛋白尿、血尿)、疲倦、貧血
- 嚴重時可能需要洗腎
🔹 3. 「腎虧」與「腎功能」的關聯
雖然中醫的「腎虧」和西醫的「腎功能不全」不完全相同,但有些重疊的症狀,例如:
- 「腎虧」的水腫、疲倦、夜尿多,在腎功能減退時也可能出現。
- 「腎虧」的腰痠、性功能減退,可能與腎臟病無關,而是與內分泌、神經系統或心理因素有關。
- 腎臟病的高血壓、尿毒症等症狀,並非「腎虧」所能涵蓋。
📌 簡單來說,「腎虧」是中醫的概念,範圍較廣;腎功能衰退則是腎臟實際生理功能的下降。
🔹 4. 如何保養腎臟?(適用於中西醫觀點)
無論是預防「腎虧」或保護腎功能,都可以從以下方式著手:
✅ 多喝水(幫助腎臟排毒,避免腎結石)
✅ 均衡飲食(少鹽、少糖、少高蛋白食物,減少腎臟負擔)
✅ 避免過度疲勞、熬夜(中醫認為「腎精」易耗損)
✅ 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腎臟健康)
✅ 避免長期服用傷腎藥物(如某些止痛藥、抗生素)
✅ 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避免腎臟受損
🔹 5. 結論
- 「腎虧」是中醫的概念,指的是腎氣、腎陰、腎陽的不足,範圍較廣,與腎功能不全不完全等同。
- 「腎功能不全」是西醫的診斷,指腎臟過濾功能下降,可能導致慢性腎病甚至腎衰竭。
- 有些「腎虧」的症狀可能與腎功能有關,但很多時候是內分泌、神經或其他系統的問題。
- 保養腎臟,應該從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控制做起,而非單純依靠補腎藥物或補品。
💡 如果有腎臟問題,應該透過檢查(尿檢、腎功能檢測)來確定是否真的有腎臟疾病,而非僅依靠中醫的「腎虧」概念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