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電影,我幾乎是無法抵抗的。
短短的兩小時就道盡人生百態,我們的生命不也是這樣曇花一現嗎?因此某種刻在骨子的DNA好像就會讓我忍不住去親近那本質似乎相通的事物,希望在這段被特意濃縮的時空中找出一些有關自己的蛛絲馬跡。這種難解的心理驅動不停發生在我身上,彷彿有個不知在何處的神秘人物正徑自寫下我的故事。
☁️☁️☁️
來到三月份,劇情走到哪了呢?天氣依然忽冷忽熱,早晚溫差也大,中午步行數分鐘就會微微出汗,傍晚時臉頰則不停被冷風吹。不過自從上個月開始翻讀《黃帝內經》相關書籍資料後,保護自己身體的意識也逐漸升高。
除了洋蔥式穿法之外,圍巾、口罩與毛帽是我的三大秘密武器。只要腦中閃過一絲絲「有點涼」的念頭,我便不再存著僥倖的心態,罔顧五臟六腑日常的盡心盡力,而乖乖做好預防措施,提前抵禦風邪入侵。
☁️☁️☁️
除了跟隨黃帝向醫家岐伯請益保養之道外,我也在作家伊凡的引領下,對《這本楞嚴經很當代》所描述的世界真面目深感驚奇,真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境界多到數不清。
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迷妄是沒有原因的,所以才被稱為迷。」它好像就這樣突然出現,然後展開成我們的這片世界。至於展開的方式或機制是出於某種因緣起滅或科學的物理性,但只要沒有了迷,也就沒有了所謂的因緣或物理定律,如同沒有了問題,就不需要答案。
不過身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裡,還是有它的基本規律。我們光溜溜地來到這裡,自然而然一件件地穿上衣服、外套、圍巾、毛帽,想要脫掉時,基於邏輯推演,也需從外層解開,再脫去內部,始能重新看見原本赤身的自己。佛陀說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值得反覆咀嚼。
☁️☁️☁️
談到電影,又談到世界,於是也激起我去了解知名編劇指南《先讓英雄救貓咪》發現了什麼。一部劇本就價值千萬的資深編劇布萊克,在他風趣直白的口吻裡,指出了人總會被某種原型、象徵與結構所吸引。
特別是當主角面臨有關生存、失去、愛欲、死亡,或是父母、子女、情侶、夥伴關係等涉及本能欲望的困難與恐懼時,最受我們觸動與共鳴。像是我們的眼球看似都被《與神同行》或《星際效應》中那令人歎為觀止的世界所震撼,但心中湧起劇烈波瀾時仍是來自於親子之間的特殊情感。即便像我幼小雙親離婚,後來父親因病過世、母親皈依佛門,自己對結婚生子也都無感的人來說,依然會為之動容。
情節的展開方面,英雄的目標與任務終會變得次要,自我認識與個人領悟才能讓我們感到通體舒暢。就算取得阿拉丁神燈或是萬用遙控器(死亡筆記本還是別亂拿),我們都期待主角在最後意識到魔法不是一切。那些與眾不同且不被理解的阿甘或超人代表,隨波逐流的選項永遠不會出現在眼前,否則我們會有給予負評的衝動!這麼一看,「人」其實非常強大耶!
☁️☁️☁️
我們在世界之內,有時候又在世界之外。我非常享受於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字世界,《新文化苦旅》以時間為軸,攤開整個世界地圖,三月份我剛好來到東晉的桃花源,被陶淵明的飲酒詩再次驚艷。
學生時代背誦過的課文在中年重新讀來,感觸完全不同。「心遠地自偏」實在已經超越時空,彷彿掙脫了物理性的束縛,但這份「此中有真意」的體悟,卻「欲辨已忘言」。詩人選擇不說,我們要如何進入他的世界呢?
不過撇開境界上的尋求,乾乾淨淨的文字讓人神清氣爽,眼睛一亮,五言一行的工整詩句也讓人賞心悅目,看著舒服。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對現代的我們來說過得太苦,但他的白紙黑墨真的寫得太美,直接就將我們抓進他的世界。
『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
這個月我在日誌的第一頁空白處寫下幾句感觸,同時也希望提醒自己。
為何是這幾句話呢?想要試著解釋原因,又覺得有點麻煩,想想還是算了。等等…怎麼有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既視感?總之就是這個月看書後的心得省思!
☁️☁️☁️
由於這一年愛上了東西方哲學,原本偶然下遇見了法國哲學家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柏格森的《創造的進化論》,內容似乎是探討「直覺」的生命哲學,但大致翻看後便毅然決然地放棄閱讀,文字過於艱深,直接把我擊退,或許我還不夠成熟,理解的時機未到,但這趟哲學之旅還是會持續下去。
閱讀後寫下筆記並且和目前的生活進行聯想這件事向來對我很受用,因此《喜歡的日子,與哲人對話》連載計劃也順利完成了第四章與第五章內容。有時候沉浸在過去的時空,讓當時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對話,彷彿能生出一個未來的自己,好比檢視房間內過去買下的物品,並思考和現在生活的關係,能對未來的安排有更清楚的方向。有點像新陳代謝!
☁️☁️☁️
在每兩週的自我整理下,我確實又有了新的調整。原本每次寫完一篇小說之後,我就會進行下一件事情,例如剪輯影片、閱讀好書或構思腳本,但這個月我試著連續寫完兩篇小說後再進行切換,似乎省下了一些重新進入故事狀況的時間,於是這個月比上個月多完成了三篇,也一時興起寫了一點點的短篇故事。
雖然過去憑著直覺創作了一些故事,甚至製作成電子書,但我還沒真正嘗試運用編劇書常用的心法來設計人物與世界觀,這會是我下一次的體驗安排。
享受故事、創造故事之餘,我不會忘了還有自己的人生故事要寫。不過在這之前,「主角」的人物解剖應該蠻重要的,於是我研究起了自己的命卦。從自己的生辰時日進行易經推命有一種解謎般的樂趣,而我會覺得有趣肯定也是早就寫好了吧!
我算出自己的先天卦是「風澤中孚」卦,卦意為「兄弟分家不相往來,父財必爭,從官大吉,武為司法,文為財官,科名並茂,猶有一子主是非,婚事成於財貨,也凶於財貨。」而且掌管48年。先不論準不準,能夠斷定得這麼精細,這種說故事的能力還是讓我相當佩服的。這位神秘人物究竟是誰呢?
後天卦則是「天風姤」卦,卦意為「終身忙碌,夫妻同床異夢,僥倖得財,卻防官累,合伙有事,不宜。」看來結婚這檔事真的和我八字不合,剛好我也不執著於此。同時我也正好有效法《鬼太郎》漫畫家水木茂連載漫畫到91歲的精神,不怕活到老,學到老。
雖然一切可能都只是湊巧而已,不過命理算卦的領域真的很好玩!當然最後決定憑著自己的心與感覺過起陶淵明的淡泊田園生活,還是選擇過上布萊克的千萬編劇生活,每一個都很好。
☁️☁️☁️
每一個月份都有一點一滴的變化,長成了2025年第一季結束的我,劇情連一半都還沒走到,大可不必著急。不過現在正逢春天,萬物復甦,是朝氣勃勃的時節,春夏養陽好比易經乾卦「自強不息」的精神,很適合充滿活力地創作!
因此,在花草樹木圍繞的陽光下,三月份我們也分享了兩集Podcast影片,將生活與電影結合起來,很合我的口味!
☁️☁️☁️
一邊畫畫、一邊聽Podcast也是讓我深感幸福的事情之一。《第一百零一個便當》短篇故事的視覺圖仍如火如茶進行中,這個月也花了四小時作畫,目前完成度提高至45%,累積時數十三小時。
當初多少還是會自我懷疑能不能辦到這件事,在畫了十小時之後,我的經驗給了我一個懇切的回答,「做就可以了」!
☁️☁️☁️
最後的最後,來到標題的重頭戲。這個月的天數較多,剛好同時上映了好幾部感興趣的電影,於是一共進了戲院五次,其中兩部正好在三月的第一天和最後一天觀看,真是有始有終!
【BJ單身日記】
故事結構完整,剪輯流暢,畫面動人,娛樂性十足,也有許多溫暖心動的片刻。女主角依然可愛搞笑又討喜,最後以科學與魔法一同融入愛中的巧思,做出非常飽滿的感覺。
【喵的奇幻旅程】
世界觀很有意思,角色們也很鮮明,畫面漂亮流暢,賞心悅目,由於沒有對話口白,中後段步調又比較慢,差一點要睡著。有好幾幕令人歎為觀止的鏡頭,是一部創新非凡的電影。
【米奇17號】
分鏡依然一流,步調安排上很能讓人投入。世界觀的設計很有新意,不過角色好壞有點太分明,好人太好,壞人太壞,而且內容一次包攬太多議題,複製人、外星人、種族、女權議題,還有最搶版面的死亡議題,但最後導演並沒有提供一個自己偏好的看法或角度。看似是男主角的自我救贖之旅,但好像沒有刻劃他心理轉變的原因,有種傻人有傻福的感覺。
【無痛先生】
非常有新意的設定,沒想到「感覺不到痛」也能作為一種superpower。每個角色塑造都很鮮明立體,而且彼此緊密關聯,劇情有讓人意想不到的變化,沒有冷場,是一部內容飽滿的作品。我想它應該歸類為包裝成動作片的愛情片,如果中後段將愛情橋段的情緒再做得更深刻或高漲的話,就近乎完美了。
【型男主廚三星夢】
電影前面的佈局非常精彩,到後面可能更適合做成劇集吧!角色設計其實很有特色,明確的世界觀、清楚的主角困境,劇情卻著墨不夠,花太多篇幅在配角上做文章,卻沒有交代主角心境上的變化,浪費了木村拓哉的好演技。不過導演在設計專業料理與菜單上肯定花費不少功夫,於是忽略了最重要的電影結構,實在有點可惜。
不過能以電影作為這個月的結尾,我真是幸福的人啊!
☁️☁️☁️
走往前去麵店的路上,一切平和,走往圖書館自助環書機的路上,一切祥和,走往電影院洗手間的路上,一切順和。眼前的世界實在美好,有幸身處這個時空,真的太棒了。
如果你喜歡我的日記,也可以讀讀《Day by Day》。
漫步日誌系列
☁️ 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 Content Creator 呢?|漫步日誌 No.2
☁️ 興致一來!歸納最近生活最常做的三件事|漫步日誌 No.1
那我們就四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