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改變思維,迎接新的人生階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是由過去的所見所聞、生活經歷與各種環境因素所累積而來的。

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們的認知方式與行為反應,但正因為這些習慣與模式,往往讓我們難以走出固有的框架,挑戰自我,甚至是改變現狀。

要改變思維方式,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也是人生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關鍵一步。


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在她的著作中提到:「改變想法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做一些你之前沒做過的事,而這些事正是你原本的想法不認同的事。」

這句話意味著,改變的關鍵在於行動,而非僅僅停留在思考層面。

當你習慣於某種思維模式時,唯有以實際行動為起點,跳脫舒適圈,挑戰原有的信念,才能突破自我,迎向成長。


為何你需要改變?

改變的動力往往來自於對新目標的渴望。

當你設定了一個對自己更具意義、更有價值的目標時,這份內在動力會激勵你去尋求改變。

無論是職業生涯、生活方式、或是人際關係的轉變,你開始意識到,現有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無法再幫助你達成新目標。

正如同《破框能力》一書提到的,把你帶到目前位置的能力,不能繼續把你帶到另一個位置時,你需要改變!

改變是必然的選擇,這不僅是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更是對自身成長的需求。

raw-image

Photo by Francesco Gallarotti on Unsplash


外在行為的轉變與內在思維的升級

改變的過程中,外在行為的改變與內在思維的調整是相輔相成的。

你若能夠勇於行動,做一些之前未曾嘗試過的事,這些行為的改變便會逐漸塑造新的自我認知。

當你在行動中突破自己的極限,並取得成就時,你的內心便會開始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我有能力成為一個更強大的自己。」

這正是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所說的—「改變想法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做一些之前不曾做過的事。」

這些行為,可能一開始讓你感到不適,甚至會與你原本的想法與價值觀相抵觸,但這些挑戰,會在無形中塑造你嶄新的思維模式,並幫助你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


改變的契機:走出舒適圈,勇於嘗試

每當我們覺得自己困於現況,甚至有些無法自拔時,這恰好是改變的契機。

那些我們抗拒或不願嘗試的事,往往成為我們突破現有框架的枷鎖。

要改變現狀,就需要對自己提出新的挑戰,接受曾經不認同的事物,進行行動上的突破。

如果你對於公共演講感到畏懼,那麼或許可以從小範圍的演說或分享開始,逐漸增強自信心;

如果你過去習慣於單一的工作方式,試著向不同領域的人請教,拓寬視野;

如果你對某些觀點心存偏見,試著去了解對立的聲音,可能會獲得全新的啟發。

無論大小,這些行動都是改變的起點,是你邁向新階段的第一步。

唯有不斷挑戰原本的信念與做法,才能走出困境,進而改變未來。


結語

改變思維方式,並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勇氣,需要行動,也需要對自我認知的突破。

當你有了新的目標,並意識到過去的方式無法再滿足當前需求時,便是時候進行轉變了!

唯有跳脫舒適圈,勇於挑戰原本不認同的事,你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突破。

接受挑戰,勇於改變,你將會發現自己更強大、更有智慧,而有機會朝向更有成就的未來邁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ita chen的沙龍
0會員
11內容數
rita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提出的「學習目標」與「表現目標」觀點,說明過度在意他人眼光可能阻礙個人成長。文章比較兩種目標導向的差異,並鼓勵讀者培養學習心態,從錯誤中學習,而非追求完美形象。
Thumbnail
2025/04/18
心理學家卡蘿·杜維克提出的「學習目標」與「表現目標」觀點,說明過度在意他人眼光可能阻礙個人成長。文章比較兩種目標導向的差異,並鼓勵讀者培養學習心態,從錯誤中學習,而非追求完美形象。
Thumbnail
2025/04/0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策略性思考,重新定義工作內容,以擺脫「窮忙」狀態,並提升效率。文章核心觀點來自書籍《破框能力》,建議讀者減少繁瑣事務、策略性安排工作、優先處理對未來發展有益的工作,以及區分工作的重要性與緊急性。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領導者,也適用於一般職場人士及個人生活。
Thumbnail
2025/04/09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策略性思考,重新定義工作內容,以擺脫「窮忙」狀態,並提升效率。文章核心觀點來自書籍《破框能力》,建議讀者減少繁瑣事務、策略性安排工作、優先處理對未來發展有益的工作,以及區分工作的重要性與緊急性。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領導者,也適用於一般職場人士及個人生活。
Thumbnail
2025/03/29
避免「能力陷阱」:持續精進的關鍵,在於跳脫舒適圈,勇於嘗試新事物。本文探討能力陷阱的成因、影響和解決方法,幫助讀者提升自我,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29
避免「能力陷阱」:持續精進的關鍵,在於跳脫舒適圈,勇於嘗試新事物。本文探討能力陷阱的成因、影響和解決方法,幫助讀者提升自我,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設計一個更好的自己,聽起來感覺很抽象,這是有機會做到的,但需要透過仔細思考和精心規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從「解構」、「觀點」、「重塑」和「呈現」這四個面向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設計一個更好的自己,聽起來感覺很抽象,這是有機會做到的,但需要透過仔細思考和精心規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從「解構」、「觀點」、「重塑」和「呈現」這四個面向來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瞭如何破除限制性信念,以提升顯化成功的機會。透過反推練習、自我肯定以及接納不安等方法,讀者將學會如何辨認和改變負面信念,從而擺脫舊有的觀念限制。無論是從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是對成功的自我懷疑,這些方法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步驟來促進自我的成長與自由。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瞭如何破除限制性信念,以提升顯化成功的機會。透過反推練習、自我肯定以及接納不安等方法,讀者將學會如何辨認和改變負面信念,從而擺脫舊有的觀念限制。無論是從原生家庭的影響,還是對成功的自我懷疑,這些方法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步驟來促進自我的成長與自由。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哈囉兄弟們,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了如何行動、男人的責任,以及心理健康的建設。今天,我們要深入探討後面的幾個重點章節。每個章節都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比前幾章還要更關鍵。你可以隨時使用下方或左側的目錄跳轉到你感興趣的章節,但我強烈建議你通篇閱讀。相信我,這篇文章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哈囉兄弟們,上一篇文章我們聊到了如何行動、男人的責任,以及心理健康的建設。今天,我們要深入探討後面的幾個重點章節。每個章節都非常重要,甚至可能比前幾章還要更關鍵。你可以隨時使用下方或左側的目錄跳轉到你感興趣的章節,但我強烈建議你通篇閱讀。相信我,這篇文章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改變思維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本文提供了三個關鍵問題的深入探討:如何知道改成怎樣的思維?怎麼改?代價是什麼?並給出豐富的個人經驗分享,適合對改變思維感興趣的讀者進行學習和探索。
Thumbnail
改變思維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本文提供了三個關鍵問題的深入探討:如何知道改成怎樣的思維?怎麼改?代價是什麼?並給出豐富的個人經驗分享,適合對改變思維感興趣的讀者進行學習和探索。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改變的第一步:練習從不同的觀點思考。
Thumbnail
改變的第一步:練習從不同的觀點思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