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為什麼不喜歡學生發問?線上課程無法取代實體課程的原因

時堂-avatar-img
發佈於舒心生活提案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報了幾堂美術創作、居家修繕課,
這些老師專業、教學多年,
年紀跟我們這些學生差不多,都是中年人。
班上學生以婆婆媽媽為主力,
因為小時候「欠栽培」,所以現在想「栽培自己」,
跟學校學生不同,沒人逼我們來,
我們是自願來學習,求知慾強。


raw-image




發現有幾位老師,不喜歡學生發問,
甚至有位老師,總是以嘲笑,甚至羞辱的方式回答。
我心想:
「我們就是不懂才來學的啊,又不是來踢館的,
你不需要不高興啊?」




我覺得,「威權式老師」是七、八十歲那一代的教學態度,
而這些老師年紀跟我差不多,照理說「同梯」應該好溝通才對,
我猜想他們所待的職場文化、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是也是這樣不友善?
如果連大人的成人教育,都會碰到這種老師,
難怪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上學。


以前在國外求學時,
老師很喜歡大家發問、跟同學互動。
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
台灣的教育還是停留在「講光抄」!唉!


班上還有舊生很兇的公開表示:
「上課本來就不能拍照錄影」
之前,我還有碰過有班長不准人抄筆記的!




我大驚!心想:也許你不需要,
但對新生而言,學習美術工藝類,的確有這需要。
我不可能看一眼就懂線條、比例、調色等等。
我是拿來作學術研究、私下學習用,
並不會公開放網路或作其他用途。
我的作法是:先徵求老師同意、只拍作品,不拍到任何人。
當然不是全程拍照錄影,而是拍幾張創作過程的照片。


我後來在選課時,會列幾個條件,判斷這老師是否適合我?
不合就不浪費自己時間了。


一、老師能不能讓學生提問?
新生什麼都不懂,一定有滿腹疑問,
不問,怎可能學好?


難怪《好音樂的科學》書中,
建議要學好樂器的秘訣是:
要找到你喜歡的老師+多練習。


如果不能發問,那我報線上課程就好啦!
電腦比老師還有耐心,就算重複觀看也不會罵你笨。




二、如果班上新舊生混同上課,老師願不願意花時間教新生?
有時課程的承辦人,為了湊人數,會新舊生放同一班。
我有過慘痛經驗,
舊生的書法已經寫得有模有樣,根本可以參展。
我卻是從高中後,再沒拿過毛筆!必須從頭學起。
老師沒時間顧到新生。
這班我後來也是退選。



朋友去學油畫,也是什麼都不懂的新生。
她說老師根本沒教她,
結果從頭到尾都是幾位舊生,好心教她調色,
最後她上完一期,也放棄學習,
我覺得好可惜!
她說因為她根本不知在學什麼。


三、舊生是否友善?
如果同學不錯,有請教的對象,學習起來愉快、進步快。
有時看到同學表現好,
會激勵自己要更努力、不要放棄。


我也看過有些人,原本不想繼續上課,
就是因為覺得同學好相處,就當聚會看老友,繼續報名。


以上幾點,
也是我認為線上課程無法取代實體課程的原因。
如果你想當老師,也可以從這幾點思考,如何提高你的招生率?



相關閱讀

你有音樂天分嗎?唯一的天分,就是努力—《好音樂的科學I、II》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2025/03/17
又是美術創作,又是居家修繕的,時堂栽培自己很認真喔,讚讚。😄 但,咦,印象中那些開給成人的課程都很友善(學生肯來就阿彌陀佛了),老師上課就像是與同學聊天啊,或許時堂換個教室/機構看看?❤️
時堂-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7
陽台觀察者 謝謝你的讚美,對我來講是很大的鼓勵! 你講到重點—師資!我跟朋友都找得好辛苦,很希望有人能分享!在找到之前,也只好先當白老鼠! 另,我到你家去,好喜歡你的大作及攝影作品,但我都無法留言?好幾篇都如此,奇怪?不知是不是方格子系統的問題?改天我再試試。
Claydee-avatar-img
2025/03/17
很棒的提點耶,我也覺得解惑是實體課程中的很(如果不是最)重要部分!
時堂-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7
Claydee 對,我也覺得「解惑」最重要!不管學語言、美術等等,有時是「江湖一點訣」!知道後就功力大增! 之前我自學第二、第三外語,也是到某一階段就卡住,因為沒有老師可請教。
avatar-img
時堂(花。酒。香)的沙龍
42會員
116內容數
走過創傷的我,用文字寫下我的心情及療癒筆記。另有電影 、影集、閱讀的心得。 在痞客邦的「花。 酒。 香」主站,還有品酒、日本線香、香皂的心得文。 https://cafe25.pixnet.net/blog
2025/03/10
我常想,台北的綠地越來越少, 如果能多些花草(即使是盆栽),是不是比冰冷的裝置藝術好?可能還比較省錢? 而且專家都說,親近大自然,對身心都好。 從滿滿的人潮爭相拍照,大家笑咪咪,就證明大家都喜歡。
Thumbnail
2025/03/10
我常想,台北的綠地越來越少, 如果能多些花草(即使是盆栽),是不是比冰冷的裝置藝術好?可能還比較省錢? 而且專家都說,親近大自然,對身心都好。 從滿滿的人潮爭相拍照,大家笑咪咪,就證明大家都喜歡。
Thumbnail
2024/12/14
我心情不好,是靠自己化解, 而有人心情不好時, 就是故意激怒對方,看對方生氣、有反應,她很開心!覺得自己贏了!
Thumbnail
2024/12/14
我心情不好,是靠自己化解, 而有人心情不好時, 就是故意激怒對方,看對方生氣、有反應,她很開心!覺得自己贏了!
Thumbnail
2024/11/09
我們是如此害怕,如果我們讓自己感受喜悅, 會有東西出現, 並將它從我們身上奪走
Thumbnail
2024/11/09
我們是如此害怕,如果我們讓自己感受喜悅, 會有東西出現, 並將它從我們身上奪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Thumbnail
當孩子們在作文班看到代課老師,他們心中不禁升起不安與疑惑。透過與孩子們的對話,讓他們更能理解老師的難處,並學會同理。下次面對類似情況,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Thumbnail
當孩子們在作文班看到代課老師,他們心中不禁升起不安與疑惑。透過與孩子們的對話,讓他們更能理解老師的難處,並學會同理。下次面對類似情況,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