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有考生,當孩子考完大考後,爸媽最煩惱什麼呢?
是的,就是要如何選填志願了。

如果孩子很有方向,但是爸媽卻認為他們的興趣在畢業後很難找工作,爸媽們要如何做呢?煩!萬一,孩子不知道自己沒有想法,爸媽要如何陪伴他們,才不會讓他們在未來發現現實不如預期時,轉頭回來責怪父母呢?也煩!
填志願不只是孩子的煩惱,也是父母的困擾。今天的寧閱聊天室就迎來了這麼一對心煩的母子。
這天下午,坊主看著桌上的人類圖出神。這次預約個人解鎖的是一個高中生,但是報名的人卻是他的媽媽。媽媽在表單中寫著:想了解孩子的人類圖,找出適合的大學科系。
看到這裡,腦袋開始出現左邊很合理,右邊有道理的對話。
左腦說:「填什麼科系都好啊,只要孩子喜歡就可以了,反正不管念什麼,都能闖出一片天,不是嗎?」
右腦立刻反駁:「這種想法,根本沒有同理父母的焦慮。做父母的,總是希望孩子能少跌個跤,少走點冤枉路,一生平順,幸福平安,明白嗎?」
就在坊主在左右腦對決時,這對母子走了進來。依照往例,打完招呼,簡單寒暄後,先端上一杯放鬆的花茶,讓他們喝點茶,緩一緩,再開始述說自己的故事。
由於是媽媽報的名,所以由她開始說:「我只有他一個孩子,從小我就很重視對他的教育。我陪著他養成閱讀的習慣,讓他學英文,送他上各種的才藝班。」
真不容易,這可是個非常關心孩子的媽媽!
她繼續說:「他也很乖,安排他學什麼、做什麼,都不會拒絕,而且他也學得蠻不錯,再加上成績都一直保持在班上前幾名,因此親戚朋友們都說我很幸運,生了一個這麼優秀的孩子。」
聽到這裡,坊主也覺得這樣的小孩是家長、老師心中的天使。既然這麼完美,那這位媽媽在煩什麼呢?
媽媽接著說:「但是,他上高中之後就開始走樣。」
果然,「但是」之後才是重點。

「上了高中後,他參加學校的熱舞社。加入熱舞社後,就迷上了跳舞。一開始,他只是待在房間裡,看著Youtube的影片練舞。假日時,偶爾會和同學相約到公園練習。我想他平日上課、補習、唸書,沒什麼機會的運動,所以就想練舞也算是在運動,因此並沒有反對。
但是,升上高二後,他越發沈迷於跳舞。為了練舞,他不上補習班,到了假日更是整天不在家,出去跟同學練舞。為了跳舞,書也不念,考試也不管,成績一落千丈。
爸爸看到成績掉了這麼多,就明確告訴跟他,如果想跳舞,必須將成績顧好,如果做不到,就不准他跳舞。幸好,爸爸的話,他還是有聽進去,為了可以自由地練舞,他又開始用功讀書,成績也慢慢回到原本的水準。
本來我以為跳舞只是他讓自己放鬆的興趣。沒想到,在高三時,他卻告訴我,大學想念舞蹈相關的科系。聽到這話,我心裡都慌了,念這類的科系,以後做什麼工作?他的數理明明成績很好,可以上很好的大學,念很好的科系,為什麼要這樣耽誤自己的前程呢?妳幫我從人類圖的角度去勸他,告訴他跳舞不能當飯吃,當作興趣就好。」
蝦咪!原來這個媽媽不是來解圖,而是要我當說客的,反倒讓我有點失措了!
我是不知道跳舞能不能當飯吃啦,但是我感受這個媽對孩子的控制,已經到了讓孩子想反抗的程度。他想藉由選擇大學的科系,擺脫媽媽的掌控,拿回主導權。
於是,我對這個臭臉的孩子說:「跳舞,我是不懂啦,不過我很喜歡看別人跳舞,因為跳得好的舞者,肢體所展現出來的力與美,真的很好看!」聽完這些話,讓這個從一進門就擺個臭臉的孩子,臉部線條柔和不少。

接著,又問他:「為什麼想念舞蹈相關的科系?要考這些科系,除了學科考試之外,還要做哪些準備哪些呢?」大男孩看我沒有要勸退,反而關心起要如何準備考試,態度更加軟化了,開始願意與我對話。
接著我又問了他一連串的問題,像是如果沒考上想念的科系,有沒有準備第二方案?是要選其他科系?還是隔年重考?關於媽媽擔心的問題,自己有什麼想法?等等
聽著孩子的回答,看著眼神擔憂的媽媽,我想他們之間是有愛的,只是他們沒有平靜地聽對方說話。
最後,我依照孩子的「人類圖」,給予這對在意彼此的母子一點建議:「依照孩子的人類圖設計,他是一個「情緒內在權威的顯示者」。
顯示者對於自己想做的事,通常會堅持下去,如果硬要阻止,可能轉為地下化,這樣一來大人反而會更擔心。媽媽如果願意試著讓他自己嘗試,只要在一旁陪伴,孩子才會願意說出自己的想法,讓我們知道。
但是,身為顯示者做任何事前,請提前告訴身邊的人,一方面是對他們的尊重,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別人的反對聲浪。至於大學要選擇什麼科系,雙方都先別急著決定,多給孩子幾天的時間感受一下,如果對於念舞蹈相關的科系的感受沒有改變,表示這個選擇適合他的機會是高的。」
最後,我告訴媽媽:「榮格阿貝說過:『一個孩子所承受的最大負擔,就是父母未活出的生命。』所以請媽媽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當媽媽過好自己的生活時,孩子也會過好自己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