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要聲明
本篇內容為原創作品,嚴禁抄襲,亦不接受媒體報導,更不允許以任何形式轉載、截圖或分享至其他平台,如需引用,請先取得原作者正式授權。尊重創作,是對內容最基本的尊重。感謝理解,也感謝每一位願意守護這份文字價值的朋友。🙏✨------
本篇已先行發表於Threads(連結),歡迎追蹤。
------
「AA 制不是很公平嗎?」
我們交往七年,所有開銷對半,房租、帳單、聚餐、旅遊,甚至連超商買的飲料,也要分得清清楚楚。
剛開始,我也覺得這樣很好,彼此獨立,沒有人吃虧。但隨著時間過去,我漸漸開始懷疑——這樣的愛情,真的公平嗎?
我們住在新北永和,一間 12 坪的套房,租金、管理費、水電,所有開銷都是 1:1 分攤。他是工程師,我在金融業,薪資相當,誰也不比誰少賺,AA 制理所當然。
「這樣最合理,沒有人佔便宜。」他說得雲淡風輕,但我心裡卻越來越不安。有一天,我加班回家,看到桌上擺著外送的便當盒。「你吃飯了?」我問。「對啊,我順便幫妳點了一份,一起付錢就好。」他抬起頭,語氣自然得像是在說「天氣不錯」。
我愣住了。
他知道我今天特別忙,卻不是「幫我帶份晚餐」,而是「順便幫我訂一份」,還記得要跟我 AA。我坐下來,看著眼前的飯菜,突然有點不知道該怎麼下嚥。
「如果連一份晚餐,都要算得這麼清楚,這段愛情,到底還剩下什麼?」
「我們是情侶,還是合夥人?」
這個念頭,在我心裡揮之不去。七年了,我們的關係始終如一,錢分得乾乾淨淨,彼此獨立,不拖累對方。
這不是很好嗎?可是,愛情應該是這樣的嗎?
那天週末,我們去看電影。「今天我出電影票,等一下妳出餐點,這樣就剛好對半。」他邊走邊說,語氣自然得像是在談公事。
我沒說什麼,點了兩杯飲料和一盒爆米花,付完錢後,他低頭看了一下發票,然後轉過來:「妳的那杯比較貴。」,「所以?」我不解地看著他。「妳補差價就好。」
當下,我心裡有一種說不上來的難受。不是因為那幾十塊的差額,而是這段關係,怎麼算得這麼精?
「你一定要分這麼細嗎?」我忍不住問。他笑了笑:「不然呢?我們本來就是 AA 制啊。」
這一刻,我突然意識到——這七年來,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分享過什麼。我們只是,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順便陪伴對方而已。
「這樣的愛情,真的能走到最後嗎?」
「這台車,以後我們一起開。」
某天,他興奮地告訴我,他終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台車。「太好了!」我替他開心,「之後出遊就不用擠捷運了。」,「對啊,而且停車費我們可以對半分,這樣比較省。」
「……停車費,對半分?」我當下愣住。
這台車是他的名字、他的貸款,但當他開心地宣布我們「可以一起開車」時,卻理所當然地認為,停車費應該對半分。「可是,這台車是你的啊?」我試圖讓他意識到不對勁。「但妳也會搭啊,這樣分才公平。」他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那維修保養呢?保險呢?會一起付嗎?」
「那當然不用,這些我自己來。」他這話說得坦蕩,可是我越想越不對勁。為什麼,他總是把「我們一起用的東西」當作要共同分擔的理由,卻從沒想過,我需要的時候,他願不願意無條件付出?
那天晚上,我盯著停車場裡的新車,心裡突然有種說不出的疲憊。
這 7 年的 AA 制,真的平等嗎?還是我一直以來,都在錯誤的關係裡自欺欺人?
那天,我發燒到 39 度,渾身無力地躺在床上,頭痛得像要炸裂。
「可以幫我買碗粥嗎?」他坐在電腦前,耳機掛在脖子上,頭也不回地說:「妳叫外送比較快吧?」
我愣住了。「可是……外送要等很久。」,「啊?可我現在在打排位耶,等等吧。」,我看著他的背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我們住在同一個空間,睡在同一張床上,可是當我發燒到爬不起來時,他卻連走幾步路去買碗粥都不願意。
「算了。」我掀開棉被,扶著牆慢慢站起來。「妳幹嘛?」,「自己去買。」,他嘆了口氣:「幹嘛這麼麻煩?點外送不就好了?」
這一刻,我突然覺得這個房間比外面還冷。七年來,我們的金錢AA,感情卻也像這樣一點點被算計、切割,直到什麼都不剩。
「如果愛情也要斤斤計較,那它到底還剩下什麼?」
「35 歲了,我們到底在等什麼?」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一個個步入婚姻,只有我們,還住在這間租來的套房裡,過著精準分帳的 AA 制生活。這天,我終於忍不住問他:「我們有想過結婚嗎?」
他愣了一下,然後說:「結婚很花錢啊,現在這樣不是挺好的嗎?」,「但我們已經 35 歲了,總該有點規劃吧?」,他拿起手機,一邊滑一邊說:「再存一下吧,等經濟穩定點再說。」
「這句話,七年來你說過多少次?」
這些年,我們一起攤過水電費、房租、伙食費,連旅行的花費都精算到小數點後,但當我問起「結婚」這個話題時,他卻從沒給過確定的答案。「所以,你是還沒準備好,還是根本沒想過?」
他抬頭看了我一眼,語氣平淡:「我當然有想過啊。」,「那……你存了多少結婚基金?」
他笑了笑,輕描淡寫地說:「現在存錢哪有這麼容易?還要付房租、開銷……」
我沉默了。
這七年來,我們一起分擔了生活的所有費用,但原來,「未來」這件事,他從來沒有打算和我一起分擔。
「如果我們連未來都要AA,那這段感情,還能走下去嗎?」
「這間房,我能住進去嗎?」
那天,他隨口提起:「我最近在看房子,想買一間屬於自己的家。」,我心裡一陣激動,這是不是代表——他終於開始規劃我們的未來了?「真的嗎?」我小心翼翼地問:「那我們以後就不用租房子了?」
他愣了一下,語氣平淡:「我是說我要買房,不是我們。」,我的心,像是被冷水潑了一身。「所以……這裡,以後會是我們的家嗎?」,「如果妳願意一起分貸款的話,當然可以一起住。」
「分貸款?」
我怔怔地看著他,腦海裡浮現這七年來的每一次 AA 制——房租對半、聚餐對半、旅遊對半,甚至連車子的停車費、保養費,他都要分得一清二楚。
如今,連「未來」也要我自己付出對等的金額,才有資格參與嗎?
「所以這間房子,只有你的名字?」
「對啊,畢竟貸款是我在扛。」他語氣理所當然,「但妳要住進來的話,房貸就一起分,這樣比較公平。」
我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覺得胸口悶悶的。
「七年的感情,最後換來一間,我得出錢才能住進去的房子?」
「我們的關係,真的只是金錢的計算嗎?」
買房的事過後,我開始重新審視這段感情。七年來,我們的愛情模式從未改變——房租對半、生活費對半、旅行費用對半,就連生日禮物,也變成:「我們一起買禮物,這樣比較划算。」
這樣的我們,真的還是情侶嗎?
某天,我提早下班,經過一家甜點店,突然想買個蛋糕回家。站在蛋糕櫃前,我想到一個問題——如果今天是他買蛋糕,他會不會也為我準備一份?
答案,很明顯。
他一定會問:「妳要吃嗎?妳的部分自己付。」
我空手回家。
晚飯時,我試探地問:「你覺得我們的感情,還有熱情嗎?」
他看了我一眼:「怎麼了?」
「我們七年了,連一次不計較的付出都沒有,這樣真的還算是愛情嗎?」
他皺起眉頭:「但這樣才公平啊,愛情本來不該有壓力。」
我靜靜地看著他,心裡有個聲音越來越清晰——我們的關係,早已不像戀人,更像合夥人。
「如果連愛情都要斤斤計較,那我們還剩下什麼?」
「我們是在談戀愛,還是在簽合約?」
這幾天,我的腦海裡反覆浮現這個問題。七年來,我們算得太清楚了,清楚到讓人心寒。有時候,我想知道,如果我遇到困難,他會不會主動拉我一把?還是會問我要不要「對半分」?
「你覺得,我們之後會結婚嗎?」
某天晚上,我問他。
「怎麼突然問這個?」他一邊滑手機,一邊不以為意地說:「結婚要考慮很多吧,財務、責任、未來的規劃……」
我打斷他:「所以,你有想過我們的未來嗎?」
他停頓了一下,笑了笑:「當然有啊。」
「那你的未來裡,有我嗎?」
空氣凝結了幾秒。
他沉默了一會兒,語氣輕描淡寫:「如果未來還適合,當然會有。」
這一刻,我的心徹底冷了。
七年的時間,他還在考慮「適不適合」,還在權衡利益、規劃得失,卻從來沒想過,感情本來就該是一種「願意」的選擇,而不是一場理性的交易。
「如果我們的未來都要精打細算,那這份愛情,還剩下什麼?」
「這筆愛情,我不想再計較了。」
這七年來,我以為我們是在談戀愛,但回頭看看,我們更像是簽了一份嚴格的財務合約。
每一筆開銷都有分攤比例,每一次消費都要計算公平,就連未來的規劃,也只是「如果適合,再看看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可是,愛情,從來不是一場算計。
那天晚上,我看著他熟睡的側臉,突然發現——我好像已經很久沒有真正「想念」過這個人了。我們不吵架、不爭執、不欠彼此什麼,卻也沒有任何溫度。
第二天早上,他問我:「這週末要去逛家具店嗎?」
「逛家具店?」我疑惑地看著他。「對啊,我房子的裝潢快好了,以後你來住,也要有些東西適合妳。」,這句話,曾經是我最期待的,但此刻卻讓我徹底清醒。「我來住」——而不是「我們的家」。
我笑了笑,語氣平靜:「不用了,你自己決定就好。」,這一次,我不再爭、不再問,甚至不再期待。
我終於明白,這筆愛情,已經無法再投資了。
「如果連愛情都變成精算遊戲,那我選擇退出。」
「這筆愛情,我選擇不再投資。」
我曾經以為,愛情可以公平,金錢可以對半,這樣的關係才長久穩定。七年前,我也認同 AA 制,覺得這是尊重彼此、維持獨立的方式。但七年後,當我們把每一杯飲料、每一份晚餐、甚至未來的可能性都算得如此清楚時,我才發現——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成為一個「我們」。
那天晚上,我們坐在沙發上,他邊滑手機邊說:「你下週要記得給我房租喔,我這次先墊了。」,「嗯。」我淡淡地應了一聲,卻沒有再接話。
他抬頭看了我一眼,似乎察覺到了我的異樣:「怎麼了?今天心情不好?」
我看著他,終於問出了心裡藏了很久的問題:「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我不想再跟你 AA 制了呢?」,他皺起眉,語氣帶著一絲不解:「什麼意思?」
「如果有一天,我不想再跟你計較這些錢,我只想單純地愛你、照顧你、為你做點什麼,不求回報。」,他笑了一下:「傻瓜,愛情不就是這樣嗎?」
「可我們不是啊。」我輕聲說,「我們之間,從來沒有『不求回報』這件事。」
他愣住了,似乎沒想到我會這麼說。
「這七年來,我們算得太清楚了。」我深吸了一口氣,讓自己語氣平穩,「我們是公平的,卻不親密。」,他皺起眉:「公平不是很好嗎?我們之間沒有誰占誰便宜,這樣才健康啊。」
「可你知道嗎?」我直視著他的眼睛,「有時候,我希望你能為我做一件事,不是因為它合理,而只是因為你心疼我。」
他沉默了,沒回話。
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等待的答案,早就已經顯而易見。
第二天早上,我把那張跟他對半租的房租收據放在桌上,沒有再轉帳給他。
他發訊息問:「怎麼還沒給?」
我只回了一句:「我們談談吧。」
晚上,他回到家,看見我已經收拾好了行李。
他愣住:「你要去哪?」
「我要搬走。」我平靜地說。
「為什麼?」他的語氣裡終於有了一絲焦急。
我看著他,沒有責怪,也沒有憤怒,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因為這筆愛情,已經沒有繼續投資的價值了。」
他看著我,想說什麼,卻終究沒有開口。
最後,我帶著行李,轉身離開這個我住了七年的地方。
曾經,我以為這裡會是我們的家,會有我們的未來。
但現在,我終於明白,當愛情變成精算遊戲,當付出成了一場公平交易,那麼,這段關係,也就沒有了愛情的本質。
愛情,從來不是「計較」,而是「願意」。
而這一次,我選擇不再計較,也選擇放過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