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正式老師,我支持代理教師敘薪比照專任教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教育部近期終於公布「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便是第十六條之一的新增條文:

「代理教師具有代理該教育階段、類(科)別合格教師資格者,其提敘薪級,比照專任教師之規定。」


有些正式教師看到這條修正條文,心裡有種相對剝奪感,似乎代理和正式教師已經沒有區別了,例如:「既然現在代理可以比照專任教師規定,那我以前拚死拚活地考教甄,到底是為了什麼?」確實,在教甄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的情況下,載浮載沉經年累月,在全臺各地試場千錘百鍊,終於苦盡甘來,求得安穩的鐵飯碗……因此,當代理教師成功爭取自身權益時,反而覺得自己的權益受到剝奪了,這樣的心情我能夠理解,但恕我不能認同。


首先,條文中有明確指出,代理教師須具有「代理該教育階段、類(科)別合格教師資格者」才能提敘薪級。也就是說,代理教師中只有「拿到該教育階段科別教師證」才能夠提敘,如果是三招以後(大學畢業即可報考),只有大學畢業證書而沒有教師證,是無法提敘的。既然是「已經拿到教育部頒發教師證的教師」,本質上而言,就是國家認證的合格教師,那麼提敘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再者,就目前的教育現場而言,代理教師是非常重要的人力來源。許多正式教師不想接的行政、導師工作,常常丟給代理教師,而代理教師往往又無法拒絕(或許是為了往後教甄考量、或許是為了保住工作等)。除此之外,代理教師因為一年一聘,如果不點頭應下種種不合理的要求,那麼聘期一到大概就只能走人,繼續尋找未知的下一間學校流浪。試問,這樣同工卻不同酬、不平等的情況合理嗎?若想改善教育人力不足的問題,應該從根本上思考:為什麼越來越多師培生不願踏入教育界?為什麼正式教師不願接下導師或行政工作?是不是教育界的工作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有些人可能會說:「偏鄉常常有萬年代理啊!」、「代理招考常常早就內定了」、「代理可以透過關係進去」……我必須坦言,這些狀況都真實存在,但我並不認為這是合理的(畢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改善整體教育工作環境,讓優秀人才願意留在教育界貢獻一己之力,那麼教育人才便不會短缺,而且對於國家未來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這些成年人希望給他什麼樣的世界?是任由不公不義繼續發生、惡性循環,抑或從我們這一代就試著改變現況呢?


因此,我身為一位正式老師,我無法眼睜睜地看著代理教師遭受如此不公平的對待,我們同樣生而為人,同樣是教師,為何不能彼此互相關懷?為何不能享有公平正義的合理待遇呢?

avatar-img
8會員
12內容數
一位很菜的高中國文老師。 也許是因為自己太用力生活,所以哭泣、所以憤怒。 有些難以說出口的,就轉化成文字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木子老ㄙ的天地 的其他內容
今天回診時,醫師和我提起這幾年來看身心科的教師增加不少,甚至還有老師只差幾年就能領月退,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毅然決然選擇離開教職……
去年十月起,我漸漸發現自己的狀態和往常不太一樣;十月中下旬病情更是急轉直下,醫師強烈建議我請假休養一陣子;直至十一月為了請假手續而轉至公立醫院看診,醫師診斷為「鬱症,重度,無精神病特徵」……
此次是我第一次復發,但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在短短幾週內從中度憂鬱直落到重度憂鬱的程度。寫作本文的當下,是我在這一、二週內相對比較好的時刻,但我仍清楚地感受到思考變得極度緩慢和混亂、敲鍵盤的手指無力抬起、每一次呼吸似乎都吸不到空氣般難受……
前陣子剛改完高一同學們的第一次作文練習,因為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基本上都大同小異,所以萌生了寫本篇文章的念頭,希望幫助剛上高一的同學更快掌握高中國寫題。(※學測國文想要高分,國寫是關鍵!) 回歸本文正題,如果我們想具體、深刻地描繪一位人物,可以怎麼寫呢?
升上高中,不只課業難度大幅提升,還有探究與實作、自主學習等前所未有的課程,人際關係、環境適應、親子衝突……各式各樣的議題等著你去面對。第一次段考剛結束,也許你會想:「我這麼努力念書,為什麼成績還是這麼差?」木ㄗˇ老師想告訴你:「先別急著否定自己!」
所謂的Z世代,是指1997~2012年間出生的青年(目前是12~27歲),而我正好就屬於Z世代這群人。偏偏我的職業又是教師,對我來說,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成為一大挑戰。以「教師」這個職業來說,「準時下班」幾乎是「夢想」……
今天回診時,醫師和我提起這幾年來看身心科的教師增加不少,甚至還有老師只差幾年就能領月退,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毅然決然選擇離開教職……
去年十月起,我漸漸發現自己的狀態和往常不太一樣;十月中下旬病情更是急轉直下,醫師強烈建議我請假休養一陣子;直至十一月為了請假手續而轉至公立醫院看診,醫師診斷為「鬱症,重度,無精神病特徵」……
此次是我第一次復發,但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在短短幾週內從中度憂鬱直落到重度憂鬱的程度。寫作本文的當下,是我在這一、二週內相對比較好的時刻,但我仍清楚地感受到思考變得極度緩慢和混亂、敲鍵盤的手指無力抬起、每一次呼吸似乎都吸不到空氣般難受……
前陣子剛改完高一同學們的第一次作文練習,因為發現同學們的問題基本上都大同小異,所以萌生了寫本篇文章的念頭,希望幫助剛上高一的同學更快掌握高中國寫題。(※學測國文想要高分,國寫是關鍵!) 回歸本文正題,如果我們想具體、深刻地描繪一位人物,可以怎麼寫呢?
升上高中,不只課業難度大幅提升,還有探究與實作、自主學習等前所未有的課程,人際關係、環境適應、親子衝突……各式各樣的議題等著你去面對。第一次段考剛結束,也許你會想:「我這麼努力念書,為什麼成績還是這麼差?」木ㄗˇ老師想告訴你:「先別急著否定自己!」
所謂的Z世代,是指1997~2012年間出生的青年(目前是12~27歲),而我正好就屬於Z世代這群人。偏偏我的職業又是教師,對我來說,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成為一大挑戰。以「教師」這個職業來說,「準時下班」幾乎是「夢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熟悉教學助理的工作後,在新學期開始時,我總會預設自己可以更輕鬆的應對。然而,這都是我在腦中的理想值,因為在現實中,老師總是會給我不一樣的挑戰。 過去跟課較為單純,通常只要帶小組討論與偶爾講解一點文章,我已相當熟練。不過,這學期不僅因換課程且老師想要改變課程規劃,外加老師希望我也能幫忙教新助教與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重點整理[下]
Thumbnail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重點整理[上]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免責聲明】 以下做法與言論僅代表個人經驗,本人的做法、想法、情緒與反思僅代表個人行為,不代表學校立場,也不代表全國體育班以及該校體育班,更不代表師資培育機構與實習機構,本人行為僅屬個人做法,本人也已從該校離職,與學生毫無師生關係。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熟悉教學助理的工作後,在新學期開始時,我總會預設自己可以更輕鬆的應對。然而,這都是我在腦中的理想值,因為在現實中,老師總是會給我不一樣的挑戰。 過去跟課較為單純,通常只要帶小組討論與偶爾講解一點文章,我已相當熟練。不過,這學期不僅因換課程且老師想要改變課程規劃,外加老師希望我也能幫忙教新助教與
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新制,規定調查小組「全數外聘」,教育部和人本基金會表示是為了防止「師師相護」。 人本沒有提供全面研究結果,拿著幾個個案,就把法規整個修了?? 哪條法沒有錯誤執行,那六法全書是不是都要重寫了? 人本基金會和教育部,竟然沒有學術研究的態度? 就大喇喇地在主導教育法規的改革? 意外嗎?
Thumbnail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重點整理[下]
Thumbnail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重點整理[上]
昨天聽一位校長夥伴說,他們有一份「性平案」報告一直被退,來來回回兩個多月,因為遣詞用字不夠理性客觀,充滿主觀意識和價值判斷等等,弄到行政人員都不想做了! 原來老師不只是「教師」,還得是「律師」,會寫理性客觀的陳述書;甚至還要是法官,能出冷靜公正的「判決文」。 今早則又看到教育部位因應數位化時代挑
Thumbnail
【免責聲明】 以下做法與言論僅代表個人經驗,本人的做法、想法、情緒與反思僅代表個人行為,不代表學校立場,也不代表全國體育班以及該校體育班,更不代表師資培育機構與實習機構,本人行為僅屬個人做法,本人也已從該校離職,與學生毫無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