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辦法注意事項》(民國113年2月5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思考】辦法通過後,學務處/輔導處的責任加重?


一、修正前的規定【修正前第二十四點】


1、幾時可以要求帶離?


教師依第二十二點所為之管教無效或學生明顯不服管教,情況急迫, 明顯妨害現場活動時 ,教師得要求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派員協助,將學生帶離現場。必要時,得強制帶離,並得尋求校外相關機構協助處理。


2、帶離到哪裡?


各處室人員將學生帶離現場後,得安排學生前往其他班級、 圖書館或輔導處(室)等處,參與適當之活動,或依規定予以輔導與管教。


二、修正後的規定【修正後第二十五點】


1、幾時可以要求帶離?


教師依(修正後)第二十三點所為之管教無效或學生明顯不服管教,顯已妨害現場活動,教師得要求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派員協助,將學生帶離現場。情況急迫時,學務處或輔導處(室)應派員協助處理 ,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 ;有危害他人生命、身體之虞時 ,得強制帶離現場,並尋求校外相關機構協助處理。


2、帶離到哪裡?


各處室人員將學生帶離現場後,得安排學生前往圖書館 、輔導處(室)或其他適當場所 ,參與適當之活動,或依規定予以輔導與管教。(注意喔!沒有其他班級囉!)


3、強制帶離的阻卻違法事由【修正後第二十四點】


(1)、教師依法令之行為,不予處罰。

(2)、教師業務上之正當行為,以及為維持教學秩序和教育活動正常進行之必要管教行為,不予處罰。

(3)、教師對於現在不法之侵害,而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行為,不予處罰。但防衛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

(4)、教師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名譽或財產之緊急危難而出於不得已之行為,不予處罰。但避難行為過當者,得減輕或免除其處罰。

(5)、教師有第一項至前項不予處罰之情形時,亦不得予以不利之成績考核。


三、實質上加重學務處/輔導處的責任


過去僅為教師得要求學務處/輔導處派員協助而已,但是新版的規定增加了「情況急迫時......非有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的要件,讓學務處/輔導處不得拒絕教師的請求。但於此同,也透過法規的修正,讓相關人員的責任可以免除或減輕,以增加協助第一線教師的意願。

avatar-img
63會員
15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du-lawyer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會如何形容香港的學生?試用十秒想一想三個描述。 剛才所想的三個描述有甚麼共通點? 為甚麼你會有這樣的形容? 是香港學生的自身的問題,是教育制度導致,還是社會環境造成,抑或是全球劇變的結果?
Thumbnail
聲明啟事:本文內容之人、事、時、地、物皆和「現實地球世界」無關。文章內容可能涉及性、犯罪、暴力、爭議性議題。 令人想像不到的事件,或許你我周遭正在發生,因此吾人不可不慎,必須時時心存警惕。 每一則事件,背後皆有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相信大家在每所學校都會面臨一些必須遵守的校規,而這些規定因為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對於學生來說,有些校規可能會讓人感到難以接受。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處理呢? 舉一個我們學校的例子,最後師生們算是達成一個
Thumbnail
一萬台幣的作家全集 法國文壇至高榮譽的【七星】,五月十六日重新出版了兩大冊的【波特萊爾作品全集】,有幸躬逢其盛,於第一時間於書店景仰觀望。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你會如何形容香港的學生?試用十秒想一想三個描述。 剛才所想的三個描述有甚麼共通點? 為甚麼你會有這樣的形容? 是香港學生的自身的問題,是教育制度導致,還是社會環境造成,抑或是全球劇變的結果?
Thumbnail
聲明啟事:本文內容之人、事、時、地、物皆和「現實地球世界」無關。文章內容可能涉及性、犯罪、暴力、爭議性議題。 令人想像不到的事件,或許你我周遭正在發生,因此吾人不可不慎,必須時時心存警惕。 每一則事件,背後皆有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相信大家在每所學校都會面臨一些必須遵守的校規,而這些規定因為學校的教育理念和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對於學生來說,有些校規可能會讓人感到難以接受。如果你遇到了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處理呢? 舉一個我們學校的例子,最後師生們算是達成一個
Thumbnail
一萬台幣的作家全集 法國文壇至高榮譽的【七星】,五月十六日重新出版了兩大冊的【波特萊爾作品全集】,有幸躬逢其盛,於第一時間於書店景仰觀望。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昨天看到新聞 "教育部昨天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獎懲準則」,規範全國國中小學校一致性的獎懲及管教基本原則及相關程序。" 感覺似乎終於正視了家長的責任嗎? 民間團體和27頁條文,似乎還是偏重兒少人權的保障,教師們只能自求多福吧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