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T十六型人格問世好變年了,以前測出的人格類型翻來覆去的看,總看不出與自身的相似處。幾年後再測,方知是過往不夠了解自己,以為是測完便能從無知到頓悟的測驗,原來是要先對自己有一定理解,才能測出最符合的結果。
共實也不曉得在二十年前的台北市,這樣的成長環境是否主流,但家裡是從來不說愛的。看書的習慣是學姊姊,後來一頭扎進去,發現書中世界太美好,妥妥是逃避現實的桃花源。一開始只看小說,後來開始雜著看各類書,看多了也在書中找到救贖,又更確切地說,從開始看書那一刻起,就注定文宇是我的救贖。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日劇名稱真實的反應在我的成長過程,乃至今日亦如此。總是想到林奕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的文字是我靈感的謬思,亦能說是我文筆的謬思,每每翻看其書,總能感覺用字遣詞像井泉噴發,妙不可言。
我是INFJ,儘管被說是「撕裂到不正常的成長環境」,但我深愛我的INFJ人格,它讓我如此不同,讓我之所以是我。
-撰寫於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