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梵文 Sudhana,最初受文殊師利菩薩之教誨,遍遊南方諸國,次第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虛心求學,稱為五十三參。
文殊師利菩薩 為善財童子說法
初.文殊師利菩薩為善財童子說法 【五十三參目錄】
【經文】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漸次南行,經歷人間,至福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往昔諸佛曾所止住教化眾生大塔廟處,亦是世尊於往昔時修菩薩行能捨無量難捨之處;是故,此林名稱普聞無量佛剎,此處常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 羅伽、人與非人之所供養。
時,文殊師利與其眷屬到此處已,即於其處說普照法界修多羅,百萬億那由他修多羅以為眷屬。說此經時,於大海中有無量百千億諸龍而來其所;聞此法已,深厭龍趣,正求佛道,咸捨龍身,生天人中。一萬諸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無量無數眾生,於三乘中各得調伏。
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童子,在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無量大眾從其城出,來詣其所。時,有優婆塞,名曰:大智,與五百優婆塞眷屬俱,所謂:須達多優婆塞、婆須達多優婆塞、福德光優婆塞、有名稱優婆塞、施名稱優婆塞、月德優婆塞、善慧優婆塞、大慧優婆塞、賢護優婆塞、賢勝優婆塞…… 如是等五百優婆塞俱,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復有五百優婆夷,所謂:大慧優婆夷、善光優婆夷、妙身優婆夷、可樂身優婆夷、賢優婆夷、賢德優婆夷、賢光優婆夷、幢光優婆夷、德光優婆夷、善目優婆夷…… 如是等五百優婆夷,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復有五百童子,所謂:善財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儀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覺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 如是等五百童子,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復有五百童女,所謂:善賢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賢稱童女、美顏童女、堅慧童女、賢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 如是等五百童女,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
文殊師利菩薩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來集,隨其心樂現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諸大眾;以自在大慈令彼清涼,以自在大悲起說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樂,以廣大辯才將為說法。
復於是時,觀察善財,以何因緣,而有其名?知此童子初入胎時,於其宅內自然而出七寶樓閣,其樓閣下有七伏藏,於其藏上,地自開裂,生七寶芽,所謂:金、銀、琉璃、玻璃、真珠、硨磲、碼瑙。善財童子處胎十月然後誕生,形體肢分端正具足;其七大藏,縱廣高下各滿七肘,從地湧出,光明照耀。
復於宅中自然而有五百寶器,種種諸物自然盈滿。所謂:金剛器中盛一切香,於香器中盛種種衣,美玉器中盛滿種種上味飲食,摩尼器中盛滿種種殊異珍寶,金器盛銀,銀器盛金,金銀器中盛滿琉璃及摩尼寶,玻璃器中盛滿硨磲,硨磲器中盛滿玻璃,碼瑙器中盛滿真珠,真珠器中盛滿碼瑙,火摩尼器中盛滿水摩尼,水摩尼器中盛滿火摩尼……。如是等五百寶器,自然出現。又雨眾寶及諸財物,一切庫藏悉令充滿。
以此事故,父母親屬及善相師共呼此兒,名曰:善財。又知此童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深種善根,信解廣大,常樂親近諸善知識,身、語、意業皆無過失,淨菩薩道,求一切智,成佛法器,其心清淨猶如虛空,迴向菩提無所障礙。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善財童子已,安慰開諭,而為演說一切佛法。所謂:說一切佛積集法,說一切佛相續法,說一切佛次第法,說一切佛眾會清淨法,說一切佛法輪化導法,說一切佛色身相好法,說一切佛法身成就法,說一切佛言辭辯才法,說一切佛光明照耀法,說一切佛平等無二法。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為善財童子及諸大眾說此法已,慇懃勸諭,增長勢力,令其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令憶念過去善根;作是事已,即於其處,復為眾生隨宜說法,然後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聞佛如是種種功德,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文殊師利而說頌曰:
三有為城廓, 憍慢為垣牆,
諸趣為門戶, 愛水為池塹。
愚癡闇所覆, 貪恚火熾然,
魔王作君主, 童蒙依止住。
貪愛為徽纏, 諂誑為轡勒,
疑惑蔽其眼, 趣入諸邪道。
慳嫉憍盈故, 入於三惡處,
或墮諸趣中, 生老病死苦。
妙智清淨日, 大悲圓滿輪,
能竭煩惱海, 願賜少觀察!
妙智清淨月, 大慈無垢輪,
一切悉施安, 願垂照察我!
一切法界王, 法寶為先導,
遊空無所礙, 願垂教敕我!
福智大商主, 勇猛求菩提,
普利諸群生, 願垂守護我!
身被忍辱甲, 手提智慧劍,
自在降魔軍, 願垂拔濟我!
住法須彌頂, 定女常恭侍,
滅惑阿脩羅, 帝釋願觀我!
三有凡愚宅, 惑業地趣因,
仁者悉調伏, 如燈示我道!
捨離諸惡趣, 清淨諸善道,
超諸世間者, 示我解脫門!
世間顛倒執, 常樂我淨想,
智眼悉能離, 開我解脫門!
善知邪正道, 分別心無怯,
一切決了人, 示我菩提路!
住佛正見地, 長佛功德樹,
雨佛妙法華, 示我菩提道!
去來現在佛, 處處悉周遍,
如日出世間, 為我說其道!
善知一切業, 深達諸乘行,
智慧決定人, 示我摩訶衍!
願輪大悲轂, 信軸堅忍轄,
功德寶莊校, 令我載此乘!
總持廣大箱, 慈愍莊嚴蓋,
辯才鈴震響, 使我載此乘!
梵行為茵蓐, 三昧為采女,
法鼓震妙音, 願與我此乘!
四攝無盡藏, 功德莊嚴寶,
慚愧為羈鞅, 願與我此乘!
常轉佈施輪, 恆塗淨戒香,
忍辱牢莊嚴, 令我載此乘!
禪定三昧箱, 智慧方便軛,
調伏不退轉, 令我載此乘!
大願清淨輪, 總持堅固力,
智慧所成就, 令我載此乘!
普行為周校, 悲心作徐轉,
所向皆無怯, 令我載此乘!
堅固如金剛, 善巧如幻化,
一切無障礙, 令我載此乘!
廣大極清淨, 普與眾生樂,
虛空法界等, 令我載此乘!
淨諸業惑輪, 斷諸流轉苦,
摧魔及外道, 令我載此乘!
智慧滿十方, 莊嚴遍法界,
普洽眾生類, 令我載此乘!
清淨如虛空, 愛見悉除滅,
利益一切眾, 令我載此乘!
願力速疾行, 定心安隱住,
普運諸含識, 令我載此乘!
如地不傾動, 如水普饒益,
如是運眾生, 令我載此乘!
四攝圓滿輪, 總持清淨光;
如是智慧日, 願示我令見!
已入法王城, 已著智王冠,
已繫妙法繒, 願能慈顧我!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觀善財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欲親近諸善知識,問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是故於此勿生疲厭。」
善財白言:「唯願聖者,廣為我說,菩薩應云何學菩薩行?應云何修菩薩行?應云何趣菩薩行?應云何行菩薩行?應云何淨菩薩行?應云何入菩薩行?應云何成就菩薩行?應云何隨順菩薩行?應云何憶念菩薩行?應云何增廣菩薩行?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善哉功德藏, 能來至我所,
發起大悲心, 勤求無上覺。
已發廣大願, 除滅眾生苦,
普為諸世間, 修行菩薩行。
若有諸菩薩, 不厭生死苦,
則具普賢道, 一切無能壞。
福光福威力, 福處福淨海,
汝為諸眾生, 願修普賢行。
汝見無邊際, 十方一切佛,
皆悉聽聞法, 受持不忘失。
汝於十方界, 普見無量佛,
成就諸願海, 具足菩薩行。
若入方便海, 安住佛菩提,
能隨導師學, 當成一切智。
汝遍一切剎, 微塵等諸劫,
修行普賢行, 成就菩提道。
汝於無量剎, 無邊諸劫海,
修行普賢行, 成滿諸大願。
此無量眾生, 聞汝願歡喜,
皆發菩提意, 願學普賢乘。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此頌已,告善財童子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善男子!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能發心已,求菩薩行,倍更為難。
「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勝樂;其國有山,名曰:妙峰;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雲。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行?乃至菩薩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德雲比丘當為汝說。」
爾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踴躍,頭頂禮足,遶無數匝,慇懃瞻仰,悲泣流淚。
續… (第一參) 拜德雲比丘
見 :【五十三參目錄】
***
按 : 五十三參的啟示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