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與感受是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年少時,曾經有過很痛苦的一段時光,當時候每天都留著眼淚看著鏡子說:「如果沒有感受就好了」

但實際上,並不是感受讓我痛苦,是事件讓我痛哭。

有感受,我才能知道要調整,回到內在、回到心。


可是我卻錯誤的覺得是「有情緒」「有感受」是不好的。

我最近上課以及整理過往回溯經歷,才發現,不想要情緒這件事,以及不是第一次發生,不是今生的我才有的印記,反而是從過去以來不斷發生類似的事情。


而且一整個星球的人,都是這樣。甚至把情感抽離去交換別的東西。


我們一直以為有情感是痛苦根源,但恰恰相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靈性|內在學習分享
6會員
258內容數
⭐️靈性學習 內在學習分享⭐️ ✨家族排列 ✨能量回溯/前世回溯/靈魂回溯 ✨靈性療癒 ✨身心靈 ✨跟著@numa.spiritual.field 學習的紀錄✨
2025/04/30
原來,我是在學「落實」 去年上過元素課程(風、水、火、土), 最近才發現自己缺土: 想很多,但就是很難「去做」。 後來才發現,我學靈性,根本是在學怎麼落地。 來,我會接觸靈性,不是為了更飄,而是為了學會「怎麼讓東西落地」。 我也常被土系能量強的人吸引,因為他們做得到我做不到的
Thumbnail
2025/04/30
原來,我是在學「落實」 去年上過元素課程(風、水、火、土), 最近才發現自己缺土: 想很多,但就是很難「去做」。 後來才發現,我學靈性,根本是在學怎麼落地。 來,我會接觸靈性,不是為了更飄,而是為了學會「怎麼讓東西落地」。 我也常被土系能量強的人吸引,因為他們做得到我做不到的
Thumbnail
2025/04/30
最近有人又讓我等,很生氣。 不是第一次了,彷彿我的時間不重要。 但這次我停下來問自己:「我這麼生氣,是因為什麼?」 我發現,真正刺痛我的,不只是等人,而是內在那個覺得「自己不被重視」的感覺。 靈性學習教我,不是每次都忍耐,而是去看懂:這是宇宙給我的提醒,讓我練習劃清界線、尊重自己。
Thumbnail
2025/04/30
最近有人又讓我等,很生氣。 不是第一次了,彷彿我的時間不重要。 但這次我停下來問自己:「我這麼生氣,是因為什麼?」 我發現,真正刺痛我的,不只是等人,而是內在那個覺得「自己不被重視」的感覺。 靈性學習教我,不是每次都忍耐,而是去看懂:這是宇宙給我的提醒,讓我練習劃清界線、尊重自己。
Thumbnail
2025/04/27
失落的時候,不需要逞強。 先靜靜地承認:「我真的很在意。」允許自己難過,不責怪自己。 然後慢慢明白,失落不是失敗,只是提醒我們,有些結果,不是努力就能控制的。 留一點空白,在安靜中,讓心慢慢恢復力量。 你值得被溫柔以待,即使現在還看不見答案,也沒關係。走著走著,就會遇見新的光。
2025/04/27
失落的時候,不需要逞強。 先靜靜地承認:「我真的很在意。」允許自己難過,不責怪自己。 然後慢慢明白,失落不是失敗,只是提醒我們,有些結果,不是努力就能控制的。 留一點空白,在安靜中,讓心慢慢恢復力量。 你值得被溫柔以待,即使現在還看不見答案,也沒關係。走著走著,就會遇見新的光。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尤其「有限度的社交」「思考和談話方式不同」「羞恥感」超級有感😭看到第三點差點掉淚...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思念有很多種樣貌悲傷的、難過的、平和的、有力量的…… 因當下的感受和經歷的事物 喚起的回憶而有所不同當情緒湧現 有些人會大哭一場 也有人選擇防禦 迴避或轉移 每種方法都是自己的選擇 沒有對或錯 好與壞 只要能讓自己好過一點 在那個當下就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於是 隨著時間 悲傷會被縮小 或被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傷心和難過都源自於錯誤的限制性信念,並呼籲大家要刪除這類信念。並且提到,在學習顯化的過程中,有些同學會發現到刪除限制性信念後,不僅在感情上沒有問題,甚至工作和其他方面都開始順利起來。該文也解釋了限制性信念對生活的全方位影響,並概括了教練在顯化班中對學員的諮詢和觀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提到,傷心和難過都源自於錯誤的限制性信念,並呼籲大家要刪除這類信念。並且提到,在學習顯化的過程中,有些同學會發現到刪除限制性信念後,不僅在感情上沒有問題,甚至工作和其他方面都開始順利起來。該文也解釋了限制性信念對生活的全方位影響,並概括了教練在顯化班中對學員的諮詢和觀察。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當感情快速結束,無法放下,是因為一直想著這段感情。被傷害後怨恨是正常的,但每天責罵會影響生活品質。放下不等同於不恨。活在當下,專注於現在的生活,才能重獲新生。
Thumbnail
當感情快速結束,無法放下,是因為一直想著這段感情。被傷害後怨恨是正常的,但每天責罵會影響生活品質。放下不等同於不恨。活在當下,專注於現在的生活,才能重獲新生。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讓自己感覺受傷的,都是自己的個性。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悲傷 悲傷,思索 你的根源區說出哪些悲傷的情緒? 悲傷之自我對話 被控制和被排斥悲傷,不知自己做了什麼而被他人排斥的悲傷,現在看來只是他們個人感受而做出的行為,他人亦活在個人的思想內,感覺這好、這不好,如同我們自己相同、二元分化狀態,轉而同理它們,亦悲憫他們。 緊握不放的情緒,思索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