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Netflix看到一個影片預告是魔戰世界的角色是主角,然後這些角色都有人物表情就像演員一樣,好奇之下點進去看。原來是一個殘疾男孩透過遊戲來展示自己persona的故事,非常觸動人心。雖然我的殘疾不及他嚴重,但也深有感觸,有必要寫一寫。
回想起自己初時發現活動能力遞減,醫院方面為我安排不同檢查時,因為要輪候,就把我安排留院觀察。這些入院經歷不單只是一天,而是幾天;不只是一次,而是幾次。短則留院兩、三天,長則三個星期都有,要視乎他們安排始我的檢查做完沒有,還有我的身體狀況。原本我的病房是腫瘤科,但最後一次入院檢查,因為腫瘤科病房已經滿員,就安排了我到寧養病房。當然我知道寧養病房的意思是什麼,但這裏的環境比起擠迫的腫瘤科病房寬鬆,而且每張床的天花板上,掛了一幅風景畫,讓病人躺在床上睜開眼睛就可以見到圖畫,感覺比起一般病房沒有那麼侷促和絕望。當時的護士長有好幾天都看到我,有次巡房就問我:「如果康復後你會想做什麼?」我就說:「上班賺錢。」
護士長聽後沉默不語。當時我就不明白,為什麼他沒有再接話。但現在想起,可能他會覺得我已經入住寧養病房,是垂死之人,康復之後竟然還想上班。
但這真的是我當時的心願,我只想身體健康,平凡安靜地當個普通的打工仔。比起多天困在床上(因為我不良於行,為免發生意外就不讓我下床),我寧願被大公司剝削我的勞動力,也不想一直躺在這裏,不知道在等什麼。
Netflix制作的紀錄片《伊貝林:在魔幻世界登入人生》,就是紀錄一名叫馬茲·斯坦(Mats Steen)的男子,他患有杜興氏肌肉失養症(就好像《一公升眼淚的主角》的肌肉萎縮症一樣,長到一定年歲,慢慢會失去肌肉控制的能力,最終會死去)的挪威男子,隨着病情惡化,他逐漸無法參與日常活動。他除了身體不能控制肌肉之外,他的大腦發展正常。在生命的最後階段,Mats開始寫部落格,記錄自己與疾病共存的心路歷程。他於25歲時辭世,並留下部落格的登入密碼。他的家人透過部落格公佈他的死訊,意外收到來自世界各地遊戲好友的悼念與回應。
Mats由一出世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身體限制了他可以做的事。影片是根據他發佈的文字,進行演員配音演繹。我們透過演員的演繹,可以模擬現實中Mats的心聲,就好像在聆聽一個朋友在訴說自己的故事一樣。影片的獨白中提到Mats是名列前茅,但他說:「可是我沒有工作可做,無處可去。我的夢想就是能夠工作,讓自己受到重視和尊敬。」
當我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深有感觸,因為當時在我最迷惘和低落時,我的心願也和他一樣可以上班賺錢就好。
⋯⋯
他的殘疾比我更加嚴重,在上小學的時候已經要以輪椅出行,父親在他的喪禮上悼詞說:「在最初一出生時我就非常抱歉,因為給予他一個充滿限制的身體。他不能交友、不能戀愛、不能工作。」但影片中事實證明即使他身患殘疾,但仍然可以透過遊戲中幫助其他玩家解決人生的問題,甚至是可以和女玩家調情。父親在悼詞提到這點他說感到有點自豪。(西方人的悼詞都會在在悲傷氣氛中開一點小玩笑,讓人覺得溫暖。)
影片一開始就是以Mats的家人為出發點,父母知道兒子在生時花了很多時間在電腦和遊戲上,所以去世後就登入他的部落格宣布他已經離開了的消息。
父母覺得兒子在現實中沒有朋友、沒有社交。覺得遊戲上認識的都不是真正的朋友。但意想不到的是,有很多人透過在公告上的email聯絡他的家人,告訴他的家人,Mats是他們真正的朋友,會聽人傾訴,而且站在他們的角度出發去解決問題,他幫過很多玩家解決困難。對於他離世的消息感到可惜。
影片中提到Mats在《魔獸世界》的工會有線下聚會,玩家來自不同國家,他們想邀請他出席。但每一次他都拒絕,就算線上通話也拒絕。當時工會的會員不知道他的身體條件,因為他忽冷忽熱的態度,就令人覺得是他冷漠的表現。
但實情是其他玩家不知道他的殘疾,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名叫伊貝林(Ibelin)的角色。一個樂於聽人傾訴,積極參與工會活動的人。遊戲的角色可以自由行走,又有健康強壯的體態,其他玩家不會看到螢幕後面的他,在遊戲中的存在令他可以暫時忘記現實中身體殘疾的限制。
這一點我也有同感,每當我在睡夢時,夢中的我身體可以自由行動,和不同朋友或者以前認識的人相處,可能因為現在的我每天獨處的時間都很多,在夢中所遇見的場景,都是和朋友、同伴在一起。有人說夢中的場景都是潛意識自己渴望的事,所以每天獨處的我,實際上也很想有同伴和自己一起。而自由行動是如此普通和基本,對以前的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應該說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我生來就可以用雙腿行走。這樣有什麼困難嗎?」結果當我在夢中醒來,回到現實的時候,原來我是一個要使用輪椅才能出行的人。
所以我也明白為什麼Mats會避開線下見面的活動,因為遊戲中的Persona和他自己現實中,因為身體殘疾而不能自由行動有一個巨大的落差,他不想在遊戲中認識他的人,見到現實中的他會失望。這種失望不只是擔心其他人對自己的「異常」而失望,其實最大的失望是自己所營造的完美角色,和自己真正體態的差異,令自己感到羞愧和尷尬。雖然不是有心用這個完美的形象去欺騙,但即使自己已經接受了這種殘疾,也不代表透過遊戲而認識到的玩家也會接受。為了避免任何的風險,迴避見面也是正常的選擇。
最令我感到傷心的是,Mats有一個喜歡的女孩,女孩也喜歡他。在現實中因為殘疾,他根本沒有機會拍拖和女朋友有親密接觸,而在遊戲中的模擬接吻已經令Mats感到滿足。他亦心知肚明在現實中有那麼多選擇,如果女孩見到他殘疾的一面可能會避開(這個想法其實是我想的,但我認為Mats也會同意)。
Mats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有一次女孩因為長時間玩《魔獸世界》,父母擔心影響學業而沒收了電腦。女孩突然的消失,令倚賴遊戲社交的Mats感到擔心。這個擔心,除了是因為女孩會有什麼事情發生之外,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珍惜的人會無聲地離開而帶來的心痛。女孩之後用公共圖書館的電腦和Mats講述為什麼自己會在遊戲中消失。而Mats竟然為女孩寫了一封信,要女孩轉交給父母看,信中所說的是為什麼不要沒收電腦,他們應該要好好坐下來溝通。
⋯⋯
所以我說,各位讀者們應該好好關心和幫助殘疾的同伴,在現實中殘疾的人其實很害怕其他人因為他們的差異而得到與眾不同的對待。殘疾並不是他們可以決定的,所以殘疾人也想和普通人一樣享有同樣的待遇。如果你表達你的善意關心,就等於告訴他們你包容和接受他們,殘疾人都會記住你的好。
這個舉動就好像一支優質股票在低價時趁低吸納。大眾都恐慌的時候你就主動出擊,別人恐懼時就應該要貪婪。日後殘疾的人會因為你的善良而幫忙你,他給予你的幫忙,往往比你提供的更加。因為殘疾人對於你不會因為社會的目光而逃避,反而選擇幫助有需要的人,內心會心存感激(對!其實我是在說我,你們的閱讀就是對我很大的幫助,所以非常感激閱讀中的大家!)
影片中令我最深刻的是主角即使是殘疾,也不會妨礙他用心去幫助身邊的人。激勵觀眾們即使面對什麼困難,只要自己想做到,也可以用任何方法來實踐。既然Mats都可以做到,就沒有理由懷疑自己做不到。
總結來說這個紀錄片讓人反思很多,而且深深能夠體會到Mats的殘疾帶來的無奈和他對能夠幫助別人的熱誠。其中有幾幕,也不禁令人留淚。我認為是獲益一個良多,值得一看的影片。
今篇完!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訂閱、拍手、likecoin!
https://www.buymeacoffee.com/fionkwankwan
https://medium.com/@fionkwankwa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