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會記得某一天,而是記得某一瞬間。」
這則小語有股力量,吸引著我。這段話源自於20世紀的義大利詩人切薩雷.帕維斯。
其實講的仍是當下的力量,也就是意識的概念。
我們都認識這兩個字,意識在醫學術語裡表示「清醒」。
但對我們生而為人的目的來說,它的含義更廣:
那是一種開放的覺知狀態,
不只讓我們能夠觀照自己跟周遭的生活,還賦予我們選擇的力量。
儘管能成為人類是因為我們擁有意識,但多數人都沉浸在內在世界裡,
毫無意識,甚至一直沉睡著,
沒有覺察到有個劇本在心智中不斷地運作。
我們也相信那個劇本就是真實的我們。
但那雜音只是我們的想法。
而我們一整天都在實踐這些自己創造出來的想法。
或許你會想「我沒有啊,我沒有在實踐想法。』
但是事實上,我們從一早睜開眼睛,就一直在實踐想法,
直到眼睛閉上為止。
而我們也會把這些想法貼上標籤,認為那就是「你」。
覺得自己很可憐、很委屈、很倒楣、很老、不夠漂亮、不夠成功、不夠好⋯
但那些想法不是你。因為你是創造想法的人,
而不是那些想法本身。
所以當有負面想法的時候,
如果不斷地專注在負面思想裡,這思想就會呈現力量,
你專注在哪裡?力量就在那裡。
思想可以影響許多方面,
也因此我們也可以透過思想,創造轉變。
有時候如果能夠觀照自己在面對威脅時,
試著去感受身體的轉變。
換句話說,如果用「有意識」跟一個讓你覺得會緊張的人說話,
那很有可能也會發現自己變得防備心很重,
你會發現肩膀和下顎的肌肉也就會繃緊,
當進入不熟悉的環境,
有時會強化身體的感受,或是抽離?
試著用有意識、清醒的去觀察自己,
學習著只要關照不要評斷,
讓自己只是觀察就好。
往前進的道路,就是學習認識自己。
學著怎麼花時間獨處、靜坐,真正傾聽自己的直覺、
去關照完整的自我,尤其那個黑暗的自我,一直想要藏起來的部分。
唯有自己跟自己獨處時,才會知道,
原來每一個當下都是自己在影響著自己,自己也能夠改變著自己。
雖然像在繞口令,但實際上每個人最重要的鑰匙都握在自己手上。
當我們不去相信所有想法,不去認同這些負面的想法,
並理解到我們是創造想法的人,
提醒自己:『想法並不代表我們』。
這時就會感到無比自由。
這可以展開練習,在安全的地方,也就是內在安靜的片刻。
每天花幾分鐘運用這些提示會很有幫助,
「這想法是我自己創造的嗎?」
「對我有幫助嗎?」
「如果沒有幫助,那麼可以選擇放下」。
嘗試這樣的練習,協助自己進入意識,
若要產生有效地變化,就必須要建立能夠堅持下去的作息。
從每天給自己的小小承諾開始,
讓自己在療癒過程中,練習為自己持續下去。
讓那記得的一瞬間,充滿勇氣與信心,
而你所記得的,不見得是那一天,而是那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