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的點心?這種熱帶樹被雷劈越劈越旺!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圖片非當事油豆樹。作者:ChatGPT

圖片非當事油豆樹。作者:ChatGPT

你可能聽過台灣老人罵不孝子是「雷公的點心」,暗示這種人會被雷劈。但你知道嗎?在熱帶雨林裡,真的有某些樹專門當雷公的點心,而且劈得越多,活得越好!


一篇發表於《New Phytologist》的最新研究發現,在中美洲巴拿馬的熱帶雨林中,有種叫做油豆樹(Dipteryx oleifera)的大樹,不但能承受猛烈的雷擊,還能從中獲得生存優勢。


每年全球有數以億計的樹木被雷劈倒或燒毀,但油豆樹卻經常在雷劈之後安然無恙,甚至更上一層樓。研究團隊發現,當這些樹被雷擊中時,周遭平均有 9 棵鄰近的樹會因電流傳導而死亡,而油豆樹本身卻只受到輕微損傷。這就像是一次森林中的「清場行動」,把它的競爭對手一口氣掃光,讓它可以獨占陽光和資源。


為什麼他們會想要研究這個題目呢?原來是在2015年,當Gora老師在巴拿馬進行研究時,發現有一株油豆樹顯然是被雷劈過。但是,這棵樹卻幾乎毫髮無傷--儘管那次的雷擊強烈到把附近超過10棵樹給殺死。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陸陸續續發現更多曾經是「雷公點心」但是卻活了下來的油豆樹。於是,他們決定要深入探究。


透過使用一套獨特的雷電定位系統,研究團隊得以追蹤巴拿馬中部的Barro Colorado自然紀念區中共93株遭雷擊的樹木,並持續追蹤這些樹木2-6年。他們記錄了這些「雷公點心」的存活情形、寄生藤蔓數量,以及附近的樹木的存活狀態。這些樹木其中有9株是油豆樹。


結果發現,這9株油豆樹在雷擊後全部都活了下來,而且受損輕微。但是,其他84株樹木損害嚴重:葉片掉落數量是油豆樹的5.7倍,且有64%在兩年內死亡。


他們發現,每次油豆樹被雷擊時,平均會造成周圍的9.2棵樹死亡。為什麼會這樣呢?研究團隊推論,這是因為樹與樹之間有藤蔓或樹枝互相接觸,導致雷擊時電流通過。觀察分析後發現,油豆樹的左鄰右舍死亡的機率比其他區域的樹高出48%。


更神奇的是,雷擊還會幫油豆樹驅趕藤蔓這類「寄生」植物。研究顯示雷擊造成藤蔓數量平均減少了 78%,也就是說,雷擊會讓原本糾纏在樹上的藤蔓被電流燒斷。由於藤蔓會搶走樹的陽光和養分,所以少了這些累贅,樹反而長得更好。研究團隊發現,可能是因為雷擊的關係,油豆樹周圍的藤蔓數量普遍較少。


研究團隊發現,油豆樹通常比周圍的樹高出 4 公尺,這讓它更容易吸引雷電。研究團隊估算,它們被雷擊的機率比一般樹高出 68%,幾乎就像是森林裡的天然避雷針。而且它們能活幾百年,平均每 56 年就被劈一次,一輩子可能劈好多次都不怕。在他們研究的時間(五年)裡,甚至有一棵樹被雷劈了兩次,但還是活得好好的。


這種能力(是否該稱之為「耐雷性」?)不只幫助自己存活下來,還讓它的繁殖能力大增。因為雷擊可以幫它清除身上的藤蔓以及周圍的競爭者,讓油豆樹取得更多優勢。研究團隊指出,這種「耐雷性」讓油豆樹的後代繁殖成功率提高了 14 倍!


換句話說,油豆樹不只是活過雷擊,而是靠雷擊茁壯。以前我們以為雷劈是災難,但對這些樹來說,雷電其實是大自然的加速器,幫它們爭得森林中的一席之地。


所以,下次再聽到「雷公的點心」,別只想到被懲罰,有些雷公點心,是越劈就會變得越強的!當然,研究團隊也對於油豆樹的「耐雷性」非常感興趣,想要瞭解其中的機制!


參考文獻:


Evan M. Gora, Helene C. Muller-Landau, K. C. Cushman, Jeannine H. Richards, Phillip M. Bitzer, Jeffery C. Burchfield, Pablo Narváez, Stephen P. Yanoviak. How some tropical trees benefit from being struck by lightning: evidence for Dipteryx oleifera and other large-statured trees. New Phytologist, 2025 DOI: 10.1111/nph.7006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300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無論地上如何滄桑/我深知樹木們地下滿布的網 所以我掉落地面時/甚至充滿了些
Thumbnail
無論地上如何滄桑/我深知樹木們地下滿布的網 所以我掉落地面時/甚至充滿了些
Thumbnail
為了參加娘家弟弟的婚宴,我們夫妻自馬六甲返台一趟,順便渡假。遠遊雖好,終究得回家,舟車勞頓凌晨才到家門,儘管昏暗,我仍一眼確認,庭院那棵原已結果的哈密瓜只剩枯藤。儘管一段時間無人照料,幸而紅毛榴槤、柿子長得很好,這幾棵果樹生命力強,嬌客不嬌,真好。 家公生前種了十幾棵羅漢松,但先生懶得澆水,羅漢
Thumbnail
為了參加娘家弟弟的婚宴,我們夫妻自馬六甲返台一趟,順便渡假。遠遊雖好,終究得回家,舟車勞頓凌晨才到家門,儘管昏暗,我仍一眼確認,庭院那棵原已結果的哈密瓜只剩枯藤。儘管一段時間無人照料,幸而紅毛榴槤、柿子長得很好,這幾棵果樹生命力強,嬌客不嬌,真好。 家公生前種了十幾棵羅漢松,但先生懶得澆水,羅漢
Thumbnail
「蘆莖樹蘭」原產於美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適合亞熱帶的台灣生長,陽台這棵樹蘭二年前來自深坑老街,今年是它第一次開花,很紅、很美令人喜歡!
Thumbnail
「蘆莖樹蘭」原產於美洲大陸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適合亞熱帶的台灣生長,陽台這棵樹蘭二年前來自深坑老街,今年是它第一次開花,很紅、很美令人喜歡!
Thumbnail
講秋之葉色,總是離不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春天,講樹木之花,也絕對不能落下它。 這種木蘭科鵝掌楸珍貴樹種,絕對不能錯過......。
Thumbnail
講秋之葉色,總是離不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春天,講樹木之花,也絕對不能落下它。 這種木蘭科鵝掌楸珍貴樹種,絕對不能錯過......。
Thumbnail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介紹了台北羅斯福路溫州公園旁的加羅林魚木花開滿樹,很特別的樹名。 當初40年前是台電員工師徒二人誤以為拿到的那隻樹枝條是菩提樹而種下的美麗的錯誤。 15年後這棵樹長大了首次開了一樹黃白色花朵。
Thumbnail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介紹了台北羅斯福路溫州公園旁的加羅林魚木花開滿樹,很特別的樹名。 當初40年前是台電員工師徒二人誤以為拿到的那隻樹枝條是菩提樹而種下的美麗的錯誤。 15年後這棵樹長大了首次開了一樹黃白色花朵。
Thumbnail
小品珍珠羅漢松換土洗根與配盆整理記錄
Thumbnail
小品珍珠羅漢松換土洗根與配盆整理記錄
Thumbnail
長長寒流過去東北季風也停了 龍安宮前廣場我們誓師拔蘿蔔 總幹事同行嘆種田也得搞文創 一樣白玉但被美濃註冊不能說
Thumbnail
長長寒流過去東北季風也停了 龍安宮前廣場我們誓師拔蘿蔔 總幹事同行嘆種田也得搞文創 一樣白玉但被美濃註冊不能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