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信」這個詞,從網路用語開始流行,特別常被用來形容戀愛市場裡那些過度自信、認為自己條件很好,卻對他人要求極高的人。
那麼,這種人是怎麼出現的?又為什麼讓人如此反感?
💡 一、什麼是「普信男」、「普信女」?
「普信」是「普普通通卻自信爆棚」的縮寫,這類人在戀愛中的典型特徵包含:
- 自認為「不錯」,對對象條件開得比天高
- 覺得「我條件這麼好,對方應該感恩交往」
- 遇到拒絕時會說:「你以為你很好嗎?」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明明條件普通,卻在交友軟體開口閉口就是「要會做菜」、「不准胖」、「最好身高168以上」、「不要太強勢,我喜歡溫柔的女生」。
🧠 二、普信背後的心理:自信?還是補償?
其實「普信」的背後,很多時候是源自於一種自我價值感的扭曲。這可能來自:
🔹 原生家庭影響:從小被過度捧大,或是被灌輸「你是最棒的」,卻從未被鼓勵自我反思。
🔹 社群迷思:被短影音和交友市場渲染,「好像只要我有自信,就一定能贏」,誤把自信當成優越。
🔹 補償性自戀:表面看起來自信,其實內心極度不安全,透過貶低他人、抬高自己來尋找自我價值。
🧪 三、戀愛市場裡的普信行為表現
- 把感情當成選妃:條件列滿,卻沒看到對方是否也會選你
- 初次見面就瘋狂評論外貌、體態、穿著
- 對感情抱持「高高在上」的態度:覺得自己值得更好,卻沒有努力變好
- 覺得「我願意追你就是給你機會」:這不是愛,是交易
🔍 四、如何辨識普信人的底層邏輯?
- 不願承認自己的平凡: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卻無法接受別人的評價。
- 對他人要求比對自己還高:希望對方體貼、溫柔、賺錢、會生活,但自己卻沒幾樣做到。
- 無法被拒絕:一旦被拒,馬上翻臉,批評對方不識貨。
💡 五、我們該怎麼面對普信人?
如果你在戀愛中,遇到這樣的對象,建議:
✅ 先界定界線:不用被對方的評價綁架,他說你不好,不代表你真的不好。
✅ 回到自身價值:你的價值不需要靠對方的認同來成立。
✅ 不需要委屈配合:不要為了符合對方的幻想而改變自己。
💬 最後補充:你也可能「不小心」成為普信人?
很多時候,普信不是壞,而是「沒有自覺的自以為是」。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挑對象時,總是列滿條件,卻沒好好看自己有什麼,也許你該問問自己:
👉「我真的是一個值得被這些條件反選的人嗎?」
普信,其實是個提醒——提醒我們在戀愛中,也要懂得「平衡」、「成長」,而不是只會「索取」。
我是 R,追蹤我看更多 GPT 調教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