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薪資條是不是有好多看不懂的?
你以為自己要領的是月薪三萬六,結果領到手只剩三萬出頭;你以為過試用期會調薪,結果別人有你沒有;你以為年終兩個月是基本配備,結果公司說:「今年績效未達標,明年再拼拼看。」
如果你曾經對薪水感到迷惘、震驚、或是被「年薪100萬」這種話術打動過,那麼這篇文章就是寫給你的。
1. 領到第一份薪水,瞬間懷疑人生
很多新進同仁在進公司前的幻想是:「月底我要領第一份薪水了,好興奮!」但當實際金額出現在帳戶裡時,表情瞬間從期待轉為呆滯。
「欸?怎麼跟我當初記得的不一樣?」
然後才開始猛翻聘任通知書、問人資、上網查勞保健保怎麼扣……但抱歉,這一切都太晚了。
有些人以為月薪36K就是實領36K,沒想到扣完勞保、健保、勞退提撥、稅負之後,現實打臉得響亮。甚至還有誤會公司提撥的6%是自己可以領的(那是你退休後的事啦孩子)。
2. 招募說的都是真的?你確定他有決定權嗎?
有些同仁會私下說:「我記得招募當初說過……」但說真的,招募人資並不是核薪窗口,也不是員工個人薪資的代言人。尤其在大公司裡,人資是分工的,招募、薪資、考勤、教育訓練根本是不同部門。
我曾遇過某職類過試用期會調薪(例如業務+3,000月薪),但有些職位(如客服)制度上就沒有這條件。偏偏有新進員工不知從哪裡聽來風聲,以為自己也有,過試用期後發現沒調薪,直接打來問:「當初你不是跟說我會加薪?」
真想對著電話靜靜說一句:「白紙黑字寫在哪?你都敢這樣問,那不就是在自爆你跟其他同仁談過薪資內容嗎?公司可是秘薪制唷!」
3. 年終的話術,是最夢幻的彩虹糖包裝
這段我自己親身體驗過。年資還很菜的我,面對某上市公司開出「年薪100萬」的承諾,還算了一下「哇,等於月薪五萬…,不過年薪比我之前的薪資還高呢!」
(他們說一年都可以領到20個月呢!100/20)
結果實際的月薪配得比較低,理由是:「我們把年終平均攤在整體薪資一包,你月薪低一點沒關係,公司會幫你存起來,年底一次給。」
聽起來像極了家長幫你存紅包錢的概念。
結果等到發年終那天,公司說:「我們這邊是常態分配制度,要績效在平均以上才會有高於平均的發放……但今年營收也不太理想……」
我的心情從期待跳水到怨念三尺,當初被口頭說服,沒要求寫進聘任通知書,如今一毛都拿不回來,也只能默默刷開104。
4. 薪水差異不是偶然,是制度+話術+自己沒問清楚
你以為會調薪,結果那只是傳說;你以為會有年終,結果只是去年有。今年公司只會說:「我們有制度,只是制度是浮動的。」
我不否認有些新人真的沒看清楚聘任通知書,但企業端如果刻意模糊資訊,或是讓制度變得「聽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不保證」,那就是在玩一種風險外包的文字遊戲。
5. 結語:薪水是你的職涯起點,別讓它成為幻覺
薪資絕對不是談一次就算了的事,它是你職涯的主力燃料。
不管你是不是新人、是不是第一次進大公司、是不是很想把握這個「機會」,請記得:你要為自己的薪資負責。
確認內容有沒有白紙黑字?
年終是「保證」還是「可能」?過試用期會不會調薪是「制度」還是「傳說」?你談的是「總薪資」還是「本薪+其他不確定數字」?
在職場的「薪」世界裡,沒有人會幫你主動避開坑,就算你在人資工作十年,也會踩一次不夠精明的坑。
所以與其年資資深,不如先讓自己的視野清楚。
薪水談得不清不楚,職涯也會走得糊裡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