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EO已死」到擁抱 AISEO:AI 時代數位可見性的關鍵轉捩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0 分鐘

AI 崛起的時代,SEO 已死?一個迷思的辨析

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技術驅動的深刻變革時代。人工智慧(AI),尤其是生成式 AI 的浪潮,正以驚人的速度和廣度滲透到我們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從 ChatGPT 引發的全球熱議,到各種 AI 工具在圖像生成、程式編寫、內容創作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這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預示著資訊獲取和人機互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在這股浪潮面前,許多長期依賴數位管道進行資訊傳播、品牌建立和客戶溝通的組織與個人,都感受到了一種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新技術潛力的興奮,也伴隨著對既有模式有效性的疑慮。一個核心問題在行業內被反覆提及和討論:當使用者可以越來越多地透過與 AI 的直接對話獲得答案;當搜尋引擎本身也開始整合 AI 來提供更即時、更全面的資訊摘要時;那個長期以來被視為獲取自然流量、提升線上可見度關鍵手段的「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是否正逐漸失去其存在的價值?投入其中的資源和精力,是否到了該重新評估甚至轉移的時候?「SEO 已死」的論調,不再是危言聳聽,而是許多人在觀察到 AI 的強大能力後,自然產生的疑問。

raw-image


然而,當我們深入觀察市場的實際動態時,會發現一幅遠比「AI 全面取代搜尋」更為複雜、更值得玩味的圖景。

一方面,AI 的顛覆性影響顯而易見。用戶行為確實在演變,對話式查詢、直接獲取答案的需求日益增長。但另一方面,搜尋引擎——尤其是像 Google 這樣的巨頭——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根據 Rand Fishkin 及其合作夥伴 SparkToro/Datos 的研究數據,Google 在 2024 年處理的搜索查詢總量據估計超過了 5 萬億次,與前一年相比,甚至實現了約 21.64% 的顯著增長[1] 。這個龐大的數字提醒我們,傳統搜尋引擎至今仍是全球數十億人探索資訊、解決問題的最主要入口之一,其基礎地位並未輕易動搖。

更有趣的是,來自 Google 內部的聲音也為這幅圖景增添了更多層次。其 CEO Sundar Pichai 曾公開表示,他們在搜尋結果中整合的 AI Overviews 功能,根據測試結果,反而觀察到用戶的整體搜索使用量有所增加[2] ,同時用戶滿意度也在提升。這似乎暗示著,AI 與搜尋之間可能並非簡單的零和博弈,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共生甚至相互促進的關係。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這些看似矛盾的信號?AI 的崛起與搜尋引擎的持續活躍,這兩者並存的現象,對所有希望在數位世界中被看見、被理解的品牌、組織和個人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這是否預示著資訊的發現與傳播機制正在經歷一場更底層、更結構性的重塑?

顯然,輕率地宣告「SEO 已死」忽略了問題的複雜性。我們所處的,並非一個可以簡單拋棄過往經驗的時代,而是一個需要敏銳洞察變化、深入理解底層邏輯、並對自身策略進行根本性調整的關鍵時刻。SEO 的核心,從來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性的排名技巧,更是關於如何讓有價值的資訊在龐大而動態的數位空間中,有效地被目標受眾(以及現在還要加上被 AI 系統)所發現、理解和信任。這個核心需求,在 AI 時代不僅沒有消失,反而因為資訊傳播路徑的多元化而變得更加重要,也更具挑戰性。

本文的目的,正是要穿越眾說紛紜的表象,深入探討 SEO 在 AI 驅動下的真實演變。我們將分析 AI 帶來的具體挑戰,例如零點擊搜索的趨勢加劇、用戶資訊獲取路徑的改變等;同時,我們也將闡述為何 SEO 的基本原則依然有效,以及它的重心需要如何轉向——從單純追求點擊排名,到更側重於提升資訊在 AI 環境中的可見度、權威性和影響力。我們將勾勒出適應這個新時代的關鍵策略方向,並探討衡量成效的新思路。這是一場關乎所有數位參與者的重要對話,旨在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並佈局一個 AI 與 SEO 共存共榮的新未來。

看清全局 - AI 如何雙向影響搜尋與用戶行為

為了理解為何 SEO 需要,也確實正在演變,我們必須先清晰地描繪出 AI 技術正如何從根本上、多維度地重塑我們所熟悉的搜尋地景以及用戶的資訊互動模式。這並非微小的調整,而是涉及資訊流動路徑、用戶期待以及內容價值評估標準的結構性變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層面:

影響一:答案的即時化與「零點擊搜索」的常態化 (Zero-Click Search)

多年來,搜尋引擎優化的核心目標之一,是提升網站在搜尋結果頁 (SERP) 上的排名,以爭取用戶的點擊,將其引導至品牌自己的數位領地——官方網站。然而,這個傳統的「點擊為王」邏輯,正受到日益普遍的「零點擊搜索」現象的嚴峻挑戰。

所謂零點擊搜索,指的是使用者在搜尋引擎上提出了問題,並且直接在搜尋結果頁面本身就獲得了滿意的答案,無需再點擊任何連結跳轉到其他網站。這種情況其實早已存在,例如當你查詢今日天氣、一個詞語的定義、或某位名人的身高時,Google 通常會直接在頁面頂部給出答案(即時答案 Instant Answers)。此外,精選摘要 (Featured Snippets) 和知識面板 (Knowledge Panels) 等功能,也早已在蠶食著傳統的點擊量。

延伸閱讀 你有聽過 零點搜尋 (Zero-Click Search) 嗎?背後其實隱藏了你行銷佈局的重要關鍵。

而現在,AI 技術,特別是 Google 推出的 AI Overviews (過去稱為 SGE),正將零點擊搜索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使其從特定場景下的特例,逐漸變為許多查詢類型下的「新常態」。AI Overviews 不再只是簡單摘錄片段文字,而是能針對更複雜的問題,綜合網路上多方來源的資訊,生成一段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摘要性回答,直接呈現給使用者。這意味著,對於許多研究性、知識性甚至部分比較性的查詢,使用者可能在看完 AI 生成的概要後,就認為自己的資訊需求已被滿足,從而失去了進一步點擊探索原始來源網站的動機。

這對資訊提供者(網站、品牌、內容創作者)帶來了根本性的挑戰。即使你的網站內容品質極高,甚至被 AI 概要所引用,你也可能無法獲得過去那樣直接的流量回報。這不僅僅是流量數字的減少,更是對傳統以網站流量為核心的數位行銷成效評估體系(KPIs)的衝擊,迫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在使用者不「到訪」的情況下,品牌的價值如何體現?資訊的影響力如何衡量?(雖然具體的零點擊搜索比例會因查詢類型、時間、地區等因素變化,且統計口徑亦有爭議,但其趨勢在 AI 的催化下日益顯著,已是行業共識)。

影響二:資訊起點的多元化 - 搜尋框不再是唯一入口

傳統的用戶資訊獲取旅程,往往始於一個標誌性的動作:在 Google 的搜尋框內輸入關鍵字。搜尋引擎結果頁面如同一個中心化的資訊集市,所有品牌都在這裡爭奪用戶的注意力。

然而,AI 的崛起正在打破這種單一入口的壟斷格局。使用者,尤其是年輕一代和對新技術接受度高的人群,開始將 AI 聊天機器人或 AI 搜尋引擎(例如 ChatGPT、Perplexity AI、Microsoft Copilot,甚至 Google 自家的 Gemini 等,正如 Rand Fishkin 的研究所指出的那樣,這些工具都在瓜分用戶的注意力)視為他們探索世界、獲取資訊、甚至進行創意發想的 起始點。他們可能直接向 AI 提出一個開放式問題,進行多輪對話,或者讓 AI 幫助他們完成研究和總結。

在這種模式下,傳統的 SERP 可能被完全繞過。AI 介面本身成為了主要的資訊仲介者和過濾器。這對品牌的可見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僅僅優化網站在 Google SERP 上的排名顯然已不足夠。品牌需要思考,如何在這些新興的 AI 資訊入口處,在用戶旅程的最前端,就能有效地呈現自己的資訊、觀點和價值? 如果你的潛在客戶的第一站是 AI 助手,你如何確保你的品牌聲音能夠被聽見,甚至被 AI 準確、正面地轉述?這關乎到品牌在用戶心智中第一印象的建立。

影響三:搜尋引擎自身的智能化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AI 的影響並不僅限於提供前端的答案介面,它同時也在賦能搜尋引擎的「內核」,使其變得更加「聰明」。現代搜尋引擎越來越擅長運用 AI 技術(如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來深入理解查詢背後的真實意圖(Semantic Search),而不僅僅是匹配字面上的關鍵字。它們能更好地理解上下文、辨識同義詞、解讀複雜語句,甚至判斷內容的細微差別,如情感色彩、專業深度等。

這對內容生態帶來了深遠影響:搜尋引擎(以及那些依賴搜尋數據的 AI 模型)辨別內容品質優劣的能力大大提升了。那些真正提供獨特價值、深度見解、可信資訊、良好體驗的內容,更容易獲得青睞。而那些內容淺薄、品質低劣、關鍵字堆砌、用戶體驗差的網頁,則越來越難以遁形,生存空間將被嚴重壓縮。可以說,AI 技術正在客觀上抬高所有內容創作者的門檻,迫使大家回歸到以用戶為中心、以價值為導向的內容創作本源。

綜上所述,AI 正透過即時答案壓縮傳統點擊、開闢新的資訊入口、以及提升搜尋引擎自身智慧等多重路徑,深刻地改變著搜尋的遊戲規則和用戶的行為模式。面對這些結構性的轉變,一個疑問自然產生:在這樣的新環境下,那個看似依賴「點擊」和「排名」的 SEO,還有生存空間嗎?它的價值又將如何體現?答案或許出乎意料,正是這些變化,反而凸顯了 SEO 演化的必要性與其在新時代的核心價值。接下來,我們將探討為何 SEO 不僅沒有過時,反而需要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應對這些挑戰並把握其中的機遇。

第三部分:適者生存 - 為何 SEO 依然是數位策略的基石?

面對 AI 帶來的零點擊搜索常態化、資訊入口多元化等顛覆性變革,我們不禁要問:那個傳統上與「Google 排名」、「網站點擊」緊密相連的 SEO,其存在的根基是否已經動搖?答案或許令人意外,但卻合乎邏輯:非但沒有動搖,反而更加穩固,只是其表現形式和策略重心正在發生深刻的演變。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回歸 SEO 最根本的價值主張。

不變的核心:在資訊洪流中建立秩序與信任

網際網路是一個浩瀚無邊、持續膨脹且充滿噪音的資訊宇宙。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新網頁、新內容被創建出來。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任何一個試圖為使用者提供準確、相關資訊的系統——無論是傳統的 Google 搜尋引擎,還是像 ChatGPT 這樣需要依賴龐大數據(包括來自網路的數據)進行學習和回答的 AI 模型——都必須解決幾個亙古不變的核心挑戰:

  1. 發現 (Discovery): 如何在數萬億的資訊單元中,找到與使用者查詢相關的內容?這需要有效的爬取 (Crawling) 和索引 (Indexing) 機制。
  2. 理解 (Understanding): 如何讀懂這些內容的真正涵義、上下文關係、以及其中蘊含的知識與觀點?這需要先進的語意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 (NLP) 能力。
  3. 評估 (Evaluation): 如何判斷哪些資訊來源更權威、更可信、更貼合使用者當下的具體需求?這需要複雜的排序演算法、品質信號評估體系(例如 Google 的 E-E-A-T 框架)等。

SEO 的本質,從始至終,都是一門關於如何優化我們的數位內容和資產,以便更好地協助這些系統(無論是搜尋引擎還是 AI)完成上述三大任務的學問與實踐。 它透過一系列的技術設定、內容架構、語意標記和品質信號建設,旨在讓我們的資訊更容易被機器發現、更容易被機器理解其意義、也更容易被機器評估其價值與可信度。

延伸閱讀 SEO下的數位資產優化(DAO,Digital Asset Optimization)

這個基礎性的角色,並不會因為最終呈現給使用者的介面從一個「藍色連結列表」變成一段「AI 生成的摘要」而消失。事實上,當 AI 需要綜合多方資訊來生成一個看似權威的答案時,它對資訊來源的可理解性 (Understandability)可信賴性 (Trustworthiness) 的要求,只會比傳統搜尋引擎更高。因為 AI 的目標不僅僅是「找到」相關內容,更是要「消化吸收」並「整合重述」。

從爭奪點擊到贏得影響力:可見性的新定義

是的,我們必須承認,傳統 SEO 中那種對特定關鍵字排名第一、以最大化獲取點擊為終極目標的執念,對於越來越多的查詢(尤其是資訊類查詢)來說,其直接回報正在下降。這是零點擊搜索和 AI 直接回答趨勢帶來的必然結果。

但是,「可見性」(Visibility) 的定義本身就需要隨之進化。在 AI 時代,更高層次的可見性不再僅僅意味著你的網站在搜尋結果中的排名高低,而是指你的品牌、你的觀點、你的產品或服務的相關資訊,能否有效地被 AI 系統所觸及、理解,並最終 準確、正面地反映在其生成的回應中,甚至被明確地標註為參考來源。

我們可以打個比方:傳統 SEO 像是在一場百米賽跑中爭奪前三名,目標是衝過終點線(獲得點擊)。而新時代的 SEO,則更像是要確保在一場重要的專家聽證會上,你的專業證詞(你的內容和數據)不僅被法官(AI 系統)聽取和理解,還能在最終的判決書(AI 生成的答案)中被採納和引用,從而影響結論的走向。這是一種從「爭奪流量入口」到「爭奪資訊影響力」的轉變。

戰略的必然:「為 AI 優化」即是為未來佈局

這就引出了我們應對 AI 時代 SEO 挑戰的核心策略方向,也是一個可能被稱為「為 AI 優化」的全新焦點。這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潮流,更是品牌在未來數位生態中生存和發展的戰略必然

為什麼「被 AI 發現、理解、信任並引用」如此重要?

  • 品牌聲譽的塑造場: AI 生成的答案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認識世界、了解品牌的主要管道之一。如果 AI 對你的品牌描述不準確、不完整,甚至引用了負面或錯誤的資訊,其對品牌形象的損害可能遠超傳統的負面搜尋結果。反之,如果 AI 能準確、正面地介紹你的品牌和價值,這無疑是最具公信力的背書之一。
  • 思想領導力的體現: 當你的內容和數據被 AI 認為足夠權威、可靠而被頻繁引用時,這不僅直接向用戶證明了你的專業地位,也間接提升了品牌在行業中的思想領導力形象。
  • 潛在客戶的隱性教育: 使用者在與 AI 互動的過程中,可能正在了解某個問題、評估不同的解決方案。如果你的內容影響了 AI 對這些問題和方案的闡述方式,你就在無形中教育了潛在客戶,將他們導向對你有利的認知框架。
  • 風險管理的必要防線: 確保關於品牌的權威、正確資訊能被 AI 優先獲取,是防止關於品牌的謠言或錯誤資訊透過 AI 管道廣泛傳播的重要手段。

因此,「為 AI 優化」絕非僅僅是 SEO 技術人員的任務清單更新,它應該被視為企業整體數位資產管理和品牌溝通策略的核心組成部分。這關乎到如何確保企業最有價值的知識、數據和品牌故事,能夠在這個由演算法和大型語言模型日益主導的資訊環境中,保持其準確性、可見性和影響力。

總而言之,SEO 的核心使命:「在龐雜的數位世界中,讓有價值的資訊脫穎而出,被目標對象(現在包括了人類用戶和 AI 系統)發現、理解和信任」不僅沒有過時,反而因 AI 的出現而更具戰略縱深。它的戰場從單純的 SERP 排名,擴展到了影響 AI 的知識庫和答案生成;它的目標從爭奪點擊,演變為贏得資訊層面的影響力。這不僅不是 SEO 的終結,反而是其價值定位的一次重要躍升。那麼,具體而言,我們應該採取哪些策略來實現這種「為 AI 優化」的目標呢?這正是我們下一部分將要深入探討的內容。

AI 時代下的 SEO 關鍵戰略方向

既然我們已經認識到 SEO 的核心價值在 AI 時代得以延續,並且其重心正轉向「為 AI 優化」以贏得資訊影響力,那麼下一個關鍵問題是:具體而言,組織和品牌應該採取哪些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以下是幾個關鍵的戰略方向,它們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適應 AI 時代的 SEO 新藍圖:

1. 投資「AI 認可」的權威內容資產:還是要持續深化 E-E-A-T

在 AI 能夠輕易生成大量通用內容的背景下,內容的「品質」門檻被大幅提高。僅僅是「原創」或「相關」已遠遠不夠。AI 系統在學習和生成答案時,會傾向於依賴那些展現出深度、準確性、專業性和可信度的資訊來源。因此,強化內容的 E-E-A-T(經驗 Experience, 專業 Expertise, 權威 Authoritativeness, 可信 Trustworthiness) 不再僅僅是為了滿足 Google 的排名指南,更是為了贏得 AI 系統的「信任」

  • 策略核心: 從「量產內容」轉向「打造權威資產」。這意味著需要投入資源去創造那些真正具有獨特價值、深度見解、經過充分研究、並能體現第一手經驗或專業知識的內容。例如:發布行業白皮書、原創研究報告、深入的案例分析、詳盡的操作指南、由領域專家撰寫或審閱的文章等。
  • 行動啟示: 建立或鞏固品牌作為特定領域可靠知識來源的形象。讓您的內容庫成為 AI 在尋找該領域權威資訊時,無法繞過、樂於參考的「數位圖書館」。

2. 進行「品牌實體」的數位梳理:強化機器理解

搜尋引擎和 AI 系統越來越傾向於透過「實體 (Entity)」來理解世界——這些實體可以是具體的人物、地點、組織、品牌、產品等。它們之間的關係構成了龐大的「知識圖譜 (Knowledge Graph)」,AI 經常會查詢這些圖譜來獲取背景知識或驗證資訊。

  • 策略核心: 確保關於您品牌這個「實體」的核心資訊,在網路上是清晰、準確、且高度一致的。這包括品牌名稱、官方網站、聯繫方式、業務描述、創立時間、重要里程碑、產品/服務列表及其屬性等。任何不一致或模糊之處,都可能導致機器理解的混亂。
  • 行動啟示: 這如同為品牌進行一次全面的「數位身份大掃除」。不僅要確保官網上的資訊準確無誤且易於機器讀取,還要積極管理品牌在各大權威第三方平台(如維基百科、Google 我的商家、LinkedIn 公司頁面、重要的行業目錄、評論網站等)上的資訊,力求統一。

3. 佈局「AI 友善」的技術基礎:讓機器輕鬆讀懂

除了內容本身的品質,網站的技術底層也需要適應 AI 的需求,讓機器能夠更容易地訪問、解析和理解內容的意義。

  • 策略核心: 利用結構化資料標記 (Structured Data / Schema.org),為網頁內容添加「語意標籤」。這如同給內容元素(如產品名稱、價格、評分、作者、發布日期、常見問題解答等)貼上清晰的標籤,直接告訴機器「這是什麼」。這能極大減少 AI 理解內容時的模糊性。同時,基礎的技術性 SEO (Technical SEO),如網站速度優化、行動裝置友善性、清晰的網站架構、有效的內部連結、安全的 HTTPS 連線、以及確保內容可被爬蟲抓取(檢查 robots.txt 和 sitemap)等,依然是所有優化的基石。
  • 行動啟示: 將結構化資料的實施視為使您的數位資產「AI-Ready」的關鍵一步。同時,持續投入資源維護網站的技術健康,確保資訊的可訪問性,為 AI 和傳統搜尋引擎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4. 深挖「用戶真實意圖」的內容策略:預見並滿足需求

AI 的強項之一是理解自然語言和複雜的查詢意圖。使用者向 AI 提問的方式,往往比在傳統搜尋框輸入關鍵字更自然、更深入。這要求我們的內容策略也必須隨之進化。

  • 策略核心:「關鍵字思維」轉向「主題思維」和「用戶意圖思維」。不再是簡單地圍繞某個關鍵字寫一篇文章,而是要思考使用者提出某個問題或關心某個主題時,其背後完整的資訊需求是什麼?他們可能有哪些追問?需要哪些不同角度的解釋?內容應該致力於全面、深入地回答一個核心問題或闡述一個核心主題。
  • 行動啟示: 建立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內容規劃流程。利用客戶訪談、客服反饋、銷售疑問、社群討論,甚至直接用 AI 工具來洞察用戶的真實問題和痛點。創建能夠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回答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支柱內容 (Pillar Content)」或詳盡指南,使其成為 AI 在回答相關查詢時理想的參考素材。

5. 擁抱「AI 工具」提升 SEO 團隊效能

在應對 AI 帶來挑戰的同時,AI 本身也提供了強大的工具來輔助 SEO 工作,提升效率和洞察力。

  • 策略核心: 將 AI 工具視為賦能團隊的「助手」而非替代品。探索並應用 AI 工具來加速和優化 SEO 流程中的某些環節。
  • 行動啟示: 鼓勵團隊嘗試使用 AI 進行內容主題發想、草稿撰寫輔助、關鍵字研究擴展、語意相關性分析、生成結構化資料程式碼、自動化技術稽核、用戶評論情感分析、競爭對手監測等。這可以將人力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更專注於策略規劃、內容品質把控和創意發想。

以上這些策略方向,從深耕權威內容、梳理品牌實體、夯實技術基礎,到洞察用戶意圖、善用 AI 工具,並非相互獨立,而是需要整合運用、長期投入的系統工程。它們共同指向一個目標:在 AI 驅動的資訊生態中,確保您的品牌資訊不僅能被「看見」,更能被「理解」、「信任」和「引用」。當然,策略的實施離不開有效的成效衡量,那麼,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新時代,我們又該如何評估 SEO 的價值呢?這將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議題。

延伸閱讀 如何用生成式AI把SEO做好?身為一個SEO操作者看待 GenAI 對 SEO 的四個使用細節

效果衡量的新挑戰 - 在 AI 時代重新定義成功

在我們明確了 SEO 在 AI 時代的演進方向與關鍵策略後,一個實際且關鍵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們該如何衡量這些新策略的成效?如果傳統的點擊量和直接來源流量不再能完全反映 SEO 的價值,那麼,成功的標準又該如何定義?這確實是當前數位行銷領域面臨的一大挑戰,需要我們以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來審視。

歸因的困境:追蹤模糊地帶的價值

傳統 SEO 成效衡量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清晰的歸因路徑,例如使用者透過 Google 搜尋點擊了某個自然結果,最終在網站上完成了轉換(如購買、註冊、下載等)。網站分析工具(如 Google Analytics)可以相對容易地將這次轉換歸功於「自然搜尋」這個管道。

然而,在 AI 驅動的資訊互動模式下,這個歸因鏈條變得模糊甚至斷裂:

  • 追蹤來源的困難: 正如我們先前討論過的,來自 AI 工具(如 ChatGPT)的推薦連結往往缺乏明確的 UTM 追蹤參數,導致這部分流量可能計入了推薦流量(referral),但也有可能被錯誤地歸為「直接流量」(Direct) 或難以識別。使用者可能因為 AI 的推薦而記住了品牌,稍後再直接訪問網站,這使得 AI 的「助攻」作用難以量化。雖然最近 ChatGPT 會在資料引用中,把連結的網站加上了 "utm_source=chatgpt.com" 的追蹤參數,但也只有它有做。
  • 零點擊的影響: 在大量的零點擊搜索場景中,即使品牌的內容被 AI 概要引用,為使用者提供了價值,但因為沒有產生實際的網站點擊,基於點擊或流量的傳統指標完全無法捕捉到這次成功的「曝光」和「影響」。

如果僅僅固守舊有的、以直接點擊和流量為核心的 KPI,我們很可能會嚴重低估在新環境下持續投入 SEO 所帶來的真實價值,甚至可能做出錯誤的資源分配決策。

超越點擊:擁抱更全面的成效觀

面對歸因的挑戰,我們需要轉變思維,從衡量單純的「流量導入」轉向評估更廣泛的「品牌影響力」和「資訊權威性」。因為「為 AI 優化」的核心目標,很多時候並非追求即時的點擊轉換,而是要在資訊的源頭「AI 的知識庫和答案生成過程中」建立品牌的正面形象、專業認知和信任基礎。這是一種更長期、更間接,但也可能更具持久力的價值創造方式。

探索 AI 時代的關鍵衡量指標

雖然完美的衡量體系仍在探索中,但以下一些指標和方向,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評估 SEO 在 AI 時代的成效:

  1. 品牌可見度與權威性指標:
    • 品牌搜索量 (Brand Search Volume): 監測使用者直接搜索品牌名稱或相關產品/服務名稱的趨勢。持續增長可能意味著品牌認知度和考慮度在提升,這其中可能就有早期 AI 互動的影響。
    • 話題佔有率/權威度 (Share of Voice / Topic Authority): 嘗試評估在關鍵行業話題或問題上,品牌被提及的頻率、語氣以及權威性(例如,是否被行業媒體、專家或 AI 本身引用)。(需承認,精確衡量 AI 輸出中的 SOV 目前仍有技術挑戰,但這是重要的思考方向)
    • 高質量反向連結與品牌提及 (Quality Backlinks & Mentions): 持續關注來自權威網站的連結和品牌名稱提及。這不僅是傳統 SEO 的信號,也是 AI 判斷資訊來源可信度的重要依據。
  2. 受眾參與度與忠誠度指標:
    • 直接流量與回訪用戶 (Direct & Returning Visitors): 如果使用者在透過 AI 了解品牌後選擇直接訪問網站,這部分流量的增長可以間接反映 AI 的影響力。回訪用戶的增加也體現了品牌黏性的提升。
    • 網站參與度指標 (On-Site Engagement): 對於那些最終訪問網站的用戶,他們停留的時間、瀏覽的頁面深度、特定內容(尤其是那些可能被 AI 引用的深度內容)的閱讀完成度等,可以反映內容的質量以及與用戶需求的匹配度。
  3. 定性指標與用戶反饋:
    • 線上品牌聲譽與情緒分析 (Online Sentiment Analysis): 利用工具監測社群媒體、論壇、新聞評論等管道上關於品牌的討論,了解公眾情緒和評價。
    • 用戶調研與直接反饋 (Customer Surveys & Feedback): 直接詢問客戶是如何了解到品牌的?在決策過程中哪些資訊對他們最有幫助?是否有透過 AI 工具獲取資訊?
  4. 連結最終商業成果:
    • 銷售線索質量 (Lead Quality): 不僅看數量,更要關注透過各種管道(包括受 SEO 影響的)來的銷售線索的質量如何?是否更精準、轉化意願更高?
    • 銷售週期長度 (Sales Cycle Length): 優質、易於獲取的資訊(可能透過 AI 被有效傳遞)是否有助於縮短客戶的決策時間?
    • 顧客終身價值 (Customer Lifetime Value - CLTV): 被充分資訊賦能、對品牌建立信任的客戶,是否展現出更高的長期價值?

耐心與策略並重的衡量之道

在 AI 時代衡量 SEO 的成效,需要一種更多元、更整合、更注重長期價值的視角。我們需要有耐心,理解許多影響是間接且滯後的;我們需要有策略,選擇那些真正能反映品牌在資訊生態中影響力的指標組合;我們更需要持續學習和適應,因為衡量的方法本身也將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演進。

SEO 的演化,永不止息

回到我們最初提出的問題:「在 AI 崛起的時代,SEO 已死嗎?」經過層層剖析,從觀察市場數據的複雜性,到解構 AI 對搜尋生態和用戶行為的雙重影響,再到重新審視 SEO 的核心價值與演變方向,答案已經清晰地浮現:SEO 不僅沒有消亡,反而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轉型,其戰略重要性甚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凸顯。

我們看到,AI 的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零點擊搜索的常態化壓縮了傳統的點擊流量,新興的 AI 介面分流了使用者的資訊起點,同時 AI 技術也讓搜尋引擎自身變得更加智慧,對內容品質的要求達到了新的高度。

然而,在這些變化的背後,SEO 的根本使命

確保有價值的資訊能夠在浩瀚的數位世界中被有效地發現、準確地理解、並被賦予應有的信任

依然是所有希望在線上建立影響力的組織與個人,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核心課題。這個使命,對於需要消化和整合海量資訊的 AI 系統而言,同樣適用,甚至更為關鍵。

因此,SEO 的焦點正在發生一場關鍵的轉移:從過去主要追求在搜尋結果頁上獲得更高的排名以換取點擊,演變為更側重於優化資訊本身,使其易於被 AI 系統所理解、採納和信任,進而影響 AI 生成的內容,在新的資訊媒介中建立品牌的可見度與權威性。 這不再僅僅是關於技術操作的「優化」,更是關乎品牌數位資產的長期管理、知識體系的結構化呈現,以及在演算法驅動的資訊生態中,主動塑造自身話語權的戰略佈局。

要成功實現這一轉變,我們需要擁抱新的策略重點:

  • 投資於真正具有深度、專業、權威和可信度 (E-E-A-T) 的內容資產。
  • 嚴謹地梳理和管理品牌作為一個數位實體的清晰度和一致性。
  • 建立AI 友善的技術基礎,特別是利用結構化資料讓機器讀懂內容。
  • 深入理解用戶的真實意圖,創造能提供完整答案和解決方案的內容。
  • (並建議)善用 AI 工具來提升 SEO 團隊的執行效率與洞察力。

同時,我們也必須接受,衡量這一切努力的成效,需要超越傳統的點擊指標,採納更宏觀、更多元、更能反映長期品牌影響力的評估體系,即使這意味著更高的複雜度和一定程度的模糊性。

最終的行動呼籲:

AI 與搜尋的融合仍在高速演進中,沒有人能精確預測終局的樣貌。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被動等待或固守舊有模式絕非良策。 對於所有希望在未來數位浪潮中立足的品牌和組織而言:

  • 保持開放心態,持續學習: 密切關注技術發展和使用者行為的變化。
  • 勇於調整策略,付諸實踐: 將「為 AI 優化」的理念融入內容、技術和品牌建設的各個環節。
  • 打破內部壁壘,協同作戰: SEO 的成功越來越需要行銷、內容、技術、產品甚至公關法務團隊的緊密合作。
  • 著眼長期價值,耐心投入: 建立資訊權威性和 AI 信任度非一蹴可幾,需要戰略定力和持續的資源承諾。


資料來源

  1. New Research: Google Search Grew 20%+ in 2024; receives ~373X more searches than ChatGPT https://sparktoro.com/blog/new-research-google-search-grew-20-in-2024-receives-373x-more-searches-than-chatgpt/
  2. Q3 earnings call: CEO’s remarks https://blog.google/inside-google/message-ceo/alphabet-earnings-q3-2024/#full-stack-approach
avatar-img
行銷人才培育基地 ThinkWithBlack
8.6K會員
90內容數
這是一個以電商為主的電商行銷教學基地,希望在這裡能夠透過文章知識的傳遞,能夠建構電商所需要的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EO 與搜尋聯播網廣告的結合策略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本文探討如何利用搜索聯播網數據來指導 SEO 優化,並解決常見的優化困境,幫助品牌在短期內獲得流量,並在長期內提升 SEO 排名。透過有效的關鍵字研究、廣告文案測試和頁面效能分析,企業能建立可持續的自然流量來源,最終達成業績增長。
在品牌導入期,僅僅依賴SEO策略並不足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業績。雖然SEO對於長期經營非常重要,但其見效時間長,且需要積累流量和外部連結支持。因此,在品牌導入期,利用如Google Ads和部落客行銷等即時且有效的行銷手段是關鍵,以便迅速引入流量和提高知名度。
當提到 SEO(搜尋引擎優化),Sitemap 似乎總是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網站管理員認為,只要提交 Sitemap,就可以確保網站在 Google 上被收錄。然而,事實上,並非所有網站都需要 Sitemap,這可能會顛覆許多人的認知。根據 Google 官方文件,有些情況下,網站其實「不」需要它
SEO 與搜尋聯播網廣告的結合策略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本文探討如何利用搜索聯播網數據來指導 SEO 優化,並解決常見的優化困境,幫助品牌在短期內獲得流量,並在長期內提升 SEO 排名。透過有效的關鍵字研究、廣告文案測試和頁面效能分析,企業能建立可持續的自然流量來源,最終達成業績增長。
在品牌導入期,僅僅依賴SEO策略並不足以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業績。雖然SEO對於長期經營非常重要,但其見效時間長,且需要積累流量和外部連結支持。因此,在品牌導入期,利用如Google Ads和部落客行銷等即時且有效的行銷手段是關鍵,以便迅速引入流量和提高知名度。
當提到 SEO(搜尋引擎優化),Sitemap 似乎總是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網站管理員認為,只要提交 Sitemap,就可以確保網站在 Google 上被收錄。然而,事實上,並非所有網站都需要 Sitemap,這可能會顛覆許多人的認知。根據 Google 官方文件,有些情況下,網站其實「不」需要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關鍵字優化成為了網絡營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傳統的SEO方法雖然仍然有效,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更精確地鎖定目標受眾,並提升搜尋引擎排名。其中,ChatGPT SEO作為新興工具,展示了驚人的潛力。 什麼是ChatGPT SEO? ChatGPT SEO 是結合了O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改變產業格局的關鍵推動力。本文將深入探討AI未來發展趨勢之一──生成式AI,並分析其在產業中的應用、影響以及預估未來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關鍵字優化成為了網絡營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傳統的SEO方法雖然仍然有效,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更精確地鎖定目標受眾,並提升搜尋引擎排名。其中,ChatGPT SEO作為新興工具,展示了驚人的潛力。 什麼是ChatGPT SEO? ChatGPT SEO 是結合了O
Thumbnail
客觀評估AI狂潮的重量級建議: 投資界編織的AI神話終會破滅,但是它最終會回歸正常演化創造商機。如果你要繼續上班,你要用心學習AI。如果你想要創業賺錢,你要開始研究這個產業,尋找可以切入的契機。
Thumbnail
AI技術的發展如日中天,但也引發了許多道德與創作者權益的議題。從初期到現在的變化,AI的發展對創作者而言是一大挑戰,無論是哪種AI使用者,AI的出現,不代表我們要放棄思考。
Thumbnail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數位化時代中,人工智能(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關鍵力量。本文探討AI的現狀、挑戰以及未來可能性,並提出負責任地發展和使用AI的思考。
Thumbnail
人工智慧(AI)的未來展望 在當今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工智慧(AI)已成為推動創新和進步的重要力量。從自動駕駛汽車到精準醫療,AI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其潛力無限。然而,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也必須關注其對社會、經濟和倫理的影響。
Thumbnail
AI 對於這個世界絕對是全新的幫助,也有明確的商業模式 你再也不需要請人寫文案,照片和影像可以即時產出 對於語言和世界的理銞也會變得快速 這一切都在快速地改變世界當中 但其危險的是,隱隱約約有著要泡沬化的步調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改變產業格局的關鍵推動力。本文將深入探討AI未來發展趨勢之一──生成式AI,並分析其在產業中的應用、影響以及預估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