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開場:我 vs 電腦】
我問電腦:「她說早安,總共才四個字,你覺得她有多愛我?」
電腦沒接情緒,只冷冷地回:「你自己去數長度。」
我不死心,還是把她的訊息丟進去讓它判斷。
就算是數字,我也想知道答案。
【語法背後:長度,能不能代表在乎?】
在 Python 裡,len()
是用來計算「東西有多長」的函式。
你可以丟進去一個字串、一串名單、一組資料, 它就會幫你告訴你有幾個字、有幾項、有幾件事。
很冷靜,也很精準。
不像人,有時候說了很多,也沒什麼內容。
【生活語境:我用語法量一段訊息的溫度】
text = "早安"
print(len(text))
這行會輸出 2,因為「早安」有兩個字。
不是 20,不是 200,是 2。

Google colab操作畫面
代表:她沒有講多,但你已經開始想很多了。
【Python 文法時間】
你說:
「她打了一長串,我就覺得她還在乎我。」
Python 的寫法是這樣的:
if len(message) > 20:
print("她應該還有在乎我")
→ 在程式裡,這叫長度比較。
→ 在生活裡,這叫訊息裡藏不住的情緒厚度。
【今天的生活幹話哲學】
有時候不是她話少,
是你早就把她的每個字都放大來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