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大約是80歲,乍聽之下好像很漫長,但是如果換算成天數,其實你從出生到死亡中間只會有3萬天。這3萬天該怎麼過? 轉眼間你還剩下多少日子可以揮霍?
書名: 《不為錢而活,32歲那年我把自己FIRE了: 實現精神自由,擺脫金錢焦慮》作者: 雪球滾滾。有著作權,侵害必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翻印。你知道大多數的普通人,一生都是怎麼過的嗎?
在這短短的3萬天中,你會有9000天在睡夢中度過,1000天在生病中度過。
幸運的話,大半時間睡你身邊的會是你最深愛的人。
而工作時間占了5000個日子,希望你會做那些令你感到愉快和滿意的事。
另外吃、喝拉撒所佔的時間約是2000天。
通勤的時間共有1000天,如果你住在郊區,那麼可能會翻倍也說不定。
你還會花上3000天玩手機、看電視、追劇,剩下還有1000天在洗漱打扮上。
對了,年幼時期的成長和求學大概也要花掉你3000天。
這樣算下來,你還剩下5000天,可以去旅行和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是不是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多!?
梳妝打扮、吃喝拉撒、學習與成長、睡覺和生病大概率都是不能再減少的項目,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工作和上網或使用3C的時間。
我知道你會說:
可是工作很重要啊! 沒有工作怎麼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
2024年的時候,我在微博上看到個熱門話題:
不要把工作當成天大的事。
某位博主說自己的工作狀態就是:
忙到沒時間喝水、來不及吃飯。
為了趕在期限內完成工作,經常要犧牲睡眠通宵加班,甚至連周末都必須處理工作。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如履薄冰,時刻都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渴望被肯定和理解。
工作上一旦出了點小錯誤或問題,便會感到壓力山大,連續失眠好幾晚。
後來年過30歲之後,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身體越來越差,才明白需要調整心態。
這個話題一出,很快就引發了無數網友的共鳴。
在這個節奏快、強度大、壓力高的現代環境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在職場中都渴望被認同。
人人都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於是對自我要求過於嚴苛,導致壓力過大以至於影響了生活。
2024年,拍攝於深圳
某一天我看了走鐘獎和金鐘獎,發現兩個典禮的氣氛完全不一樣,非常有意思。
先聊聊走鐘,整體來說氣氛愉悅又輕鬆,來賓和主持人講話自然且真實,沒有讓人感到太多的壓力。
反觀金鐘,整體來說古板、壓抑又緊繃,一個個來賓或主持人上台之後,不是緊張到忘詞就是講話超級卡,看得我都捏一把冷汗。
我認為工作千萬不給自己太多壓力,只有當你去領悟和實現工作真正的意義,才會發現工作上,其實根本沒什麼大不了的事。
先反思一下,工作中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過於追求完美,做什麼都謹小慎微,花了不少心思,事情完成得卻並不滿意?
任務還沒開始就反復推敲,出現一點兒失誤就很自責,懷疑自己能力不行?
很在意同事的態度,對方一次不回應你就各種猜忌,對方一句話你就患得患失?
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兒就情緒崩潰或退縮?
心理學上有個過度思慮的概念:
思慮過多容易耗盡一個人的精力,還會降低生活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甚至會否認自己的價值。
說白了,想太多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對於可控的事保持謹慎,對於不可控的事保持樂觀。
比起想太多,不如多學習建設自己,用行動代替胡思亂想,把力氣用在事情本身上,問題或許便能迎刃而解。
如果你在工作中經常瞻前顧後,一定要確保萬無一失才肯著手去做,那麼變少了工作的樂趣。
想知道筆者是如何理解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這句話的嗎?
請至下方連結完成登記,成功之後您將會收到邀請的email,請依照指示完成所有步驟即可加入讀者行列。
新書怎麼購買? 要如何獲得完整連載文章?
請看這篇QA幫助你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