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數窮不如守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位學員在向上管理高爾夫課程結束後給我寫信,說他覺得自己不會講話是個硬傷,很羨慕可以侃侃而談的同事,在課堂上不敢爭取和我互動練習,在工作上他也同樣如此退縮,所以不敢去找上司溝通交流,他深知這是自己的硬傷,問我可以怎麼處理。


以下內容是我給的回饋與建議:

某某同學你好,很高興你能夠寫信給我,希望我的回應對你有所幫助。

我對你上課的印象就是你的態度非常好,擔任小組長時總能聽取組員的討論,然後做出最佳的選擇,這是你們小組後來拿到冠軍的原因,也記得課堂上我兩次邀請你們隊伍上台演練,你都讓賢給其他隊的人,現在想想很是可惜,如果能多次看到您的演練,我對回應你的提問,會更有把握。


向上溝通的關鍵從來不是口若懸河言詞流利,它的重點應該是「增進瞭解、增進關係、達成共識」,而要做到這三點,我想傾聽和回應更為重要,跟您分享積極性傾聽的四步驟:

1.傾聽:重視對方的發言,在肢體與神態上都尊重在乎對方,這一點你上課時做得很好。

2.複述:主動複述對方說話的重點,這可以讓對方有被重視的感受。

3.確認:跟對方確認你的複述是否正確。

4.提問:詢問對方的期待或你還不清楚之處,然後再進入傾聽的狀態。


除了積極性傾聽之外,良好的表達也會影響向上溝通的效果,所以,跟上司呈現構想或方案時,最好能把握”重說三次”的原則:

1.重:重點先講,先講重點方便對方接下來的聆聽,也更能聚焦表達。

2.說:說明解釋,說明為何你認為這是重點。

3.三:指得是先想好三種方案或支持你重點的三個例子。

4.次:再次強調重點,加深印象。


如果能照著上面的「聽」和「說」練習,那麼你和上司的關係就會越來越近,也能治癒你的硬傷。

此外,和上司溝通交流時,還要注意TOP(Time、Place、Occasion,時間、地點、場合)分寸的拿捏:

1.Time: 及時不如待時,最好能與上司事先約定好時間,以免不能令上司有出其不意的感受。

2.Occasion:要投其所好而好之,別一頭熱,弄不好可是熱臉貼上司的屁股。如果不知道這場合是否妥當,不妨先拋出問題或論點的一部份,察言觀色。

3.Place:需深入對話的事情,就要找個不被打擾的地方;別在大庭廣眾和上司談敏感性的問題。


你肯定是個有領導能力的人,這也是眾人選你當組長的原因,真正的領導者覺察到自己的弱項時,會馬上採取行動去改善去實踐。

老子在道德經第五章說:「言多數窮,不如守中。」意思是話說的太多,大多會走到窘境,還不如把握適中的原則。所以,你不必羨慕那些侃侃而談的人,反倒是要多多的練習四個步驟的積極性傾聽、”重說三次”的表達技巧以及拿捏好TOP的分寸,那麼你和上司的關係就會越來越近,你的硬傷也能很快的治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15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員工離職究竟是損失還是轉機?本篇回應一位主管的提問,深入探討資深員工價值、離職責任歸屬與管理者該承擔的角色。離職損失不只看年資,更關乎貢獻與管理策略。學會辨析真因,才是真正的領導力修煉。
2025/04/21
員工離職究竟是損失還是轉機?本篇回應一位主管的提問,深入探討資深員工價值、離職責任歸屬與管理者該承擔的角色。離職損失不只看年資,更關乎貢獻與管理策略。學會辨析真因,才是真正的領導力修煉。
2025/04/21
馬斯克點出領導最大挑戰:「建立能說真話的反饋系統」。本篇從他的一句話出發,探討領導者如何打造真正開放、坦誠與長久運作的組織反饋文化。不是靠英明決策長久,而是靠制度防錯、集體進化。
2025/04/21
馬斯克點出領導最大挑戰:「建立能說真話的反饋系統」。本篇從他的一句話出發,探討領導者如何打造真正開放、坦誠與長久運作的組織反饋文化。不是靠英明決策長久,而是靠制度防錯、集體進化。
2025/04/21
三十歲的職涯焦慮,該堅守穩定現狀,還是勇敢跳槽挑戰?一位畢業生的諮詢,引出對職業倦怠、自我成長與長期目標的深刻思辨。本篇分享實用評估法,幫助你在人生關卡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2025/04/21
三十歲的職涯焦慮,該堅守穩定現狀,還是勇敢跳槽挑戰?一位畢業生的諮詢,引出對職業倦怠、自我成長與長期目標的深刻思辨。本篇分享實用評估法,幫助你在人生關卡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老師』的年紀通常比學生大,學經歷通常都比『學生』好,天經地義。 所以, 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 那麼, 當老師說:
Thumbnail
因為我曾見過友校某生的「升學備審資料」, 資料中有好多她在學三年期間,每場上台報告後,收到的『同學回饋單』! 那讓我驚豔不已: 老師的評價 vs 同學的評價,如果你是教授,你較信誰說的? ☙ ❦ ❧ 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在每次報告後,收到『同學回饋單』,就像在方格裡的格友留言那樣!
Thumbnail
因為我曾見過友校某生的「升學備審資料」, 資料中有好多她在學三年期間,每場上台報告後,收到的『同學回饋單』! 那讓我驚豔不已: 老師的評價 vs 同學的評價,如果你是教授,你較信誰說的? ☙ ❦ ❧ 我希望我的學生,也能在每次報告後,收到『同學回饋單』,就像在方格裡的格友留言那樣!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Thumbnail
這該從何說起呢…… 偶爾在班級中,會遇到學生跟我抱怨其他老師,這種場合通常很尷尬……我承認我還蠻想知道那些同仁做了什麼被學生討厭的事?(八卦總是令人牽掛) 因為這樣,我才可以不要踩地雷,這是為了學生以及自己好 (這個理由夠冠冕堂皇)~~ 但是學生講得太嗨的話,那我好像眼睜睜地在看同仁的笑話?!這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老師可能會需要改進的地方 : 尊重學生:老師應該尊重所有學生,避免針對特定學生或群體。 某些學生被老師針對,這是不應該的。 公正公平:老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學生交了作業,但老師卻說沒交,並給你們打了低分,這是不公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此篇文章作者感受到自己是一個失敗的學生,直到意外間聽到了另一位教授的話語。這段話提醒了作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身的情緒和感受,將他人的建議誤解為批評或否定。但當我們重新調整心態看待事件時,會發現其中可能有著善良與好意。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不管是額外的獎勵, 當面的提醒叮嚀, 私訊的分享...... 這的確都是老師自己要為某生多做的, 學生沒有要求老師這麼做, 老師也沒有義務這麼做。 但老師做了, 學生的反應通常有這三種: ❦ 謝謝老師 or ❦ 好 or ❦ (已讀不回)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