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INTP的人類,必須寫下自己的盲點,但其實也非常有自知之明🤣
所以就這樣誕生了這篇文!「完美主義拖延症」也可以延伸到「分析癱瘓」,但這篇主要是要探討「完美主義拖延症」這件事情,後續也再來寫一篇分析癱瘓。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很常陷入「完美主義」自己的你,更了解自己才能更通透。
(同時也在提醒自己我哈哈哈哈)

🚧 為什麼「內容沒準備好」總成為你遲遲不出發的理由?
你是不是也常說:「我再修一下」、「感覺還可以更好」、「等我弄完就要上線了」?
聽起來像是對品質的堅持,但其實你卡住的不是內容,而是 完美主義式的拖延症。這是創業者中最容易忽略、卻最真實的盲點之一。
🧠 完美主義拖延症,是怎麼發作的呢?
- 想做到最好:你想給別人看到最完整的東西,覺得只要內容一好,自然會有流量、有轉換。
- 怕被批評:內心默默擔心:「萬一大家不喜歡怎麼辦?」、「這樣專業嗎?」。
- 預期太高:每次都想一次完成一百分,導致根本無法開始第一步。
- 比較心作祟:你看了別人精緻的頁面、爆紅的貼文,就越不敢發自己的東西。
🎯 內容從來不是一次就完美,而是邊做邊調整
很多成功的內容創作者都不是一開始就完美,而是不斷「測試 → 調整 → 放大」。
舉個例子:
- 一位做「自媒體變現」課程的創業者,原本什麼都想做好再發,結果三個月沒動靜。後來她試著用「MVP最小可行內容」的方式,先發出一篇觀察短文,結果引來 30 則私訊詢問課程,才終於打開流量開關。
✍️ 那到底該怎麼開始?
- 先發出 70 分的內容:你永遠可以改,但不能永遠不發。
- 用內容測市場反應:市場才是你最好的編輯,而不是你自己。
- 設定時間,而不是完成度:例如「我今天晚上 10 點前發一篇內容」,而不是「我改到滿意再發」。
- 建立小步快跑機制:一週一篇內容、一個短影片、一則貼文,重點是 建立動能,不是追求完美。
💡 結語:創業從來不是做最完美的那一個,而是做最快開始的那一個
你不需要完美,你需要開始。讓市場回饋成為你的加速器,而不是讓完美成為你永遠的煞車。
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的行銷知識,歡迎收藏+追蹤! 👇
IG : 快樂腦
📬如有合作歡迎詢問 : happybrainshake@gmail.com
#快樂腦#行銷知識#行銷策略 #品牌成長 #2025 #數位行銷 #創業
#自由工作者 #數位游牧 #歡迎詢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