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提醒我在睡前放下手機,因為其實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早睡早起。但其實這件事情的困難,從來就不只是自律或意志力而已,而是我沒有常常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順位。
在睡前滑手機的時間裡,我想要的,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想讓自己可以什麼都不用想的放鬆時刻。
這其實反映出白天我可能一直在應付別人的期待或情緒,導致我的自主權一直沒有得到滿足。而且在網路裡,每滑一次就能看見好笑的東西,有人在更新自己的生活,有人在分享自己的觀點,有新產品上市的消息……實在太令人上癮了。
很多時候,內心想著別人對我的期待去給他們陪伴,理解他們的情緒,因為不想承擔拒絕後的愧疚感與罪惡感,我常常會勉為其難地接受,這裡也延神出另外一個問題「你做了哪些其實希望自己能拒絕的事」,還有「如何好好拒絕」?
我開始問自己
我做了哪些,其實希望自己能拒絕的事?
我為什麼害怕拒絕?
我想了一下,我想我不只是害怕在拒絕後要面對對方未知的態度與表情,也是害怕在一次次拒絕之後,那個人就慢慢的把我們的親密關係轉移到別人身上,我怕他會覺得我不夠貼心。
最難的是,面對親近的人時,我常常連自己到底想不想,都不確定。我分不清楚,我的願意,是因為我真的想要,還是因為害怕被對方忽略與遺忘。
原來我不是害怕爭吵,我是害怕被忘記,被替代。
我才明白,有些「可以拒絕的事」,有時候不是一件多大的事,可能只是一句聊天的回覆,一場不太想去的聚會,甚至是一起散個步的邀約。
但就是這些小小的事情,累積起來,讓我一點一點忽略了自己想要完成的事。錯過那些我也想說的話,甚至是早起看到清晨陽光的機會。
我還在練習怎麼說「不」,也還在練習看見自己的「想要」。也許關係真正的靠近不是一方的配合,而是雙方都學會好好照顧自己後,真實地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