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情緒,但我不是情緒:認知分化的第一階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情緒調色盤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那天開會,阿誠一被點名簡報進度,整個人明顯慌了——臉緊繃、手在抖、語速越講越快。散會後他苦笑說:「唉,我真的很沒用,每次簡報都砸鍋。」

我看著他,心裡浮現一句話:
「你現在很焦慮,但你不是焦慮。」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處理事情,而是被情緒帶著走。

以為自己就是那個慌張、挫敗、不夠好的人。 但事實是——

你有情緒,但你不是情緒。

情緒只是經過你的一場風,不是你的人生定義。

這,是重新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raw-image

🌊 第一層:為什麼我們總是成了情緒本身?


你試著想像一個畫面:

你跌進海浪裡,全身打轉、看不清方向。這時你不會說「我就是海浪」,而是「我在海裡」。

可當我們被情緒淹沒時,我們常常說的是:

  • 「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
  • 「我真的很糟糕」
  • 「我根本沒救了」


我們讓一時的感受,蓋住了整個自己。

就像一片烏雲遮住陽光,我們忘了,其實太陽一直都還在,只是被暫時擋住了。


🪞 第二層:分化,是你和自己之間,多出來的那一點距離


「分化」這個詞乍聽之下很學術,其實它的本質,是一種溫柔的清醒

它不是叫你否認情緒、壓抑感受,而是提醒你:
這些感覺雖然強烈,但它們不是你全部。

你可以說:

  • 「我現在感到很焦慮」而不是「我就是一個焦慮的人」
  • 「我今天覺得自己很沒用」但不代表「我就是沒用的人」


分化,就像你站在屋簷下,看著雨下,知道它會來,也會走。

你開始學會陪自己走過情緒,而不是被情緒帶走。


🧠 第三層:為什麼這個分化這麼重要?


在職場裡,我們常常逼著自己要理性、有效率,但其實,很多時候卡住的不是能力,而是情緒卡住了我們的能量

你可能有過這些心聲:

  • 提案被打槍後:「我一定不夠好」
  • 被誤會時:「為什麼老是我?」
  • 工作卡關時:「完了,我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


這些情緒其實在說:我在乎、我害怕、我想做好

但如果我們沒看清這點,就會被這些念頭推著跑,最後只留下疲憊、懷疑,甚至自我否定。

分化讓你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的感覺是什麼?它想告訴我什麼?」

這時候,你不再是情緒裡的小船,而是拿回了方向盤的自己。


🔍 第四層:練習分化的三個方法,從今天開始


1. 改變你對話的語言


把「我就是失敗」換成

👉「我現在有一個『我失敗了』的想法,我可以看看這是真的嗎?」

這麼一改,情緒就從「我是」變成「我有」,多了空間,就多了選擇。


2. 給情緒一個名字


不是「我心情爛透了」,而是

👉「我察覺自己在生氣,同時也有點委屈。」

當你能說出情緒的名字,它就不再是模糊的黑雲,而是可以理解、可以安放的情感。


3. 和情緒說話,而不是讓它說了算


試試這樣對自己說:

👉「我知道你現在很不安,但我們可以一起慢慢來,好嗎?」

這不是逃避,而是溫柔地帶著自己往前走


🌱 結語:你不等於你腦中的第一句話


你不是那個說「我沒用」的聲音;
你不是那場焦慮;
你不是那個被批評後就崩潰的人。

你,是那個能說出:「我現在感覺好像不行,但我願意再看看」的人。


下一次情緒來了,先別急著對自己下定論。

就像你不會因為一場雨,就說這世界永遠陰天。

你有情緒,但你不是情緒。

你是那個願意看見情緒、理解它、陪自己穿越風雨的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4會員
322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Thumbnail
2025/04/23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Thumbnail
2025/04/23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Thumbnail
2025/04/23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情緒管理的方法,包括感受當下的情緒、自我對話、視覺化和情緒釋放等步驟。通過這個方法,人們可以學會如何理解和處理自己的情緒,以達到情緒穩定和心靈平衡的目的。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Thumbnail
很長一段時間處於一種脾氣暴躁的狀態。嘗試過自由書寫,卻沒有實質的改善。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自我覺察後才發現根本的原因。 因為自己是用一種負面消極的自由書寫。誤以為自我檢討就能放下,徹底改變自己的壞脾氣。 習慣自我消化情緒的人,要注意在腦海中與自己交談的方式。單純的寫下當下的心情及引發的原因,不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文章強調情緒的存在並非問題,重要的是應對和表達方式。作者提到壓抑情緒可能導致惡性循環,最終失控。情緒穩定的人會接納和承認情緒,但不做出任何錯誤反應,只是單純地經歷情緒。最後,作者鼓勵讀者一起努力學習承認和接納情緒。
Thumbnail
瞭解情緒能量管理的核心,接受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根源、表達情緒的健康方式,為您的內心花園在情緒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多美麗的色彩,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Thumbnail
瞭解情緒能量管理的核心,接受自己的情緒、理解情緒的根源、表達情緒的健康方式,為您的內心花園在情緒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多美麗的色彩,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