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叫不動,不是你沒有本事,而是你還沒講出一個能點燃大家熱情的好故事。
用權威壓人,或是硬邦邦地說教,效果往往是最差的。
許多企業老闆在講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講,你覺得大家都聽進去了嗎?很多時候不過是表面點頭,心裡翻白眼罷了。
光靠職位高和講道理來帶領團隊,不如說一個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來得有效。一個好故事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一樣,能夠勾起人們的好奇心,把聽眾帶進一個全新的情境。
在那樣的狀態之下,聽眾會自然而然地放下原本的成見和防衛心,像小時候聽床邊故事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聽聽看,接下來會怎麼樣,而你想傳的訊息,也更容易被聽眾接收進去。
想讓對方改變態度,光靠命令是沒有用的,要讓對方覺得「做這件事情很不錯!」。
舉例老徐是某家生技公司的經理,經過倉庫時,發現環境亂七八糟。
第一種作法
直接對倉管人員小張說:「小張,明天客戶要來,倉庫要掃一掃,架子及櫃臺也要擦乾淨。」小張在心中百般個不樂意,表面點頭稱是,結果卻是拖拖拉拉、隨便敷衍。
第二種作法
老徐說:小張,明天有大客戶要來參觀倉庫,現在感覺有點亂。你要是能在下班前把這裡打掃乾淨、把貨架弄整齊,櫃檯擦亮,不只客戶會覺得我們超專業,總經理也會很有面子。
而且總經理還說,如果拿下這筆訂單,將會請大家吃一頓好吃的,而你就是最大功臣啦!小張聽到有好吃的,精神馬上好起來,捲起袖子開心地去辦事了。
卡內基曾說:❤️讓人們覺得照你說的意思去做很開心,比直接命令強一百倍!
說故事是提高影響力最有效的方法,讓聽眾聽完之後覺得:對啊,這樣做應該很不錯!進而自動自發願意改變,把你的想法變成他們的想法,這才是故事領導的最高境界。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些道理我知道啊,但是我又不是作家、小說家,口才又不好,實在不會說故事,有沒有什麼很簡單又效果很好的方法呢?答案是:有的。
作者提出一個簡單卻強大的故事架構,稱為CAR 模型(CAR分別代表背景、行動和結果),這個說故事模型可以幫助領導者,快速組織思路,讓故事既有邏輯又有感染力。
我用一個案例來做說明:
1.背景(Context)
我是某公司新事業單位的業務主管,這單位成立三個月了,業績非常的差,客戶簽約率不到10%。沒有新客戶,哪來的新業績啊?
我們就像漂在茫茫大海上的一隻破船,搖搖晃晃,客戶總是找一堆理由躲著不見面,沒有簽約,還談什麼業績獎金、未來願景?
連其他部門的同事都在嘀咕說:「這個單位還能撐多久啊?」
2.行動(Action)
有一次,我們在開業績檢討會,小美這位才來不到一個月的業務新人,忽然站起來說:「我有個想法!每次打電話給客戶,他們不是不接,就是推說沒空,要不我們直接跑去他們公司堵人咧?只要客戶露出一點點感興趣的樣子,我們就馬上說:『今天簽約吧!只有今天才有折扣優惠喔!』。
你們覺得這樣會不會更有效果呢?」她講完,大家愣了一下,會議室安靜得連根針掉下去都聽得見。
3.結果(Result)
聽完小美的建議,我眼前一亮,心想:「嗯,雖然麻煩了點,但這想法不錯,不妨試試看吧!」於是立馬拉著法務人員開會,把合作條約弄得簡單一點,簽約流程更順暢,同時和總經理爭取優惠的條件。
弄好新合約之後,我交給業務團隊說:「來,公司願意挺我們,我們也要努力衝一波!」於是大家卯起勁來跑了一個月,拼命拜訪客戶。
成果是這個月新增了六個客戶,簽約率高達 35%,創下三個月來的最高紀錄。老闆樂得合不攏嘴,大手一揮請全部人一起吃飯,邊吃邊誇說:「大家表現的非常好,這個新事業很有潛力啊!」
小美不是什麼超級業務員,也沒有豐厚的資歷,但她的點子讓我們打開另一扇窗。
❤️只要肯換個心態、換個方法,主動出擊,創造奇蹟不是夢。
1.背景中的阻礙
指的是原來採用電話開發的方式沒有成效,電話中客戶可以用任何理由掛斷電話,業務開發的效果不好。
2.行動是關鍵
換個方法才可能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此化被動為主動,直接去找客戶、等客戶,有興趣現場馬上簽約,打鐵趁熱。
3.結果是意料之外
改變之後得到超乎預期的好成績,化不可能為可能。同時也讓聽的人反思,自己有時候是不是太固著於現有的方式,不懂得跳脫慣性思維?
4.引發互動
問同仁說:❤️你們有沒有什麼類似的經驗,讓你印象深刻的?分享給我們吧!
大家一起集思廣益,討論出來的行動方案,絕對比你用命令指派的效果要好。
我認識一個做濾水器的老闆-老鄭,他對公司產品的熱情,真的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有一次,他為了推銷自家最新款的濾水器,拉著我一起去拍宣傳影片。我記得那天天氣很好,他找了一條不起眼的小溪,作為現場拍攝的場地。
這條溪的溪水水色黃濁,上面還不時漂過幾片樹葉,感覺不是很乾淨。老闆架好濾水器,神秘兮兮地看著我們,然後當著我們的面,把那髒兮兮的水倒進儲水箱。
所有的人都瞪大眼睛看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只見那淡黃色的濁水經過濾水器,流出來時居然變得清澈透明,陽光一照,還閃耀著亮晶晶的光澤,我心想:好厲害的濾水功能啊。
接下來,他做了一件更瘋狂的事,直接端起那杯剛濾好的水,對著鏡頭說:「這杯水很乾淨,可以直接生飲,不信,我喝給你們看!」然後「咕咚」一口喝光!我整個人呆住,心裡想:「真的假的?這能喝嗎?不會喝完拉肚子吧?」
老鄭喝完之後還舔舔嘴唇,露出燦爛的笑容說:「這就是我們的新產品,我用我的信譽保證,品質絕對沒問題!」說完馬上拿出一張 SGS 水質檢驗合格證明,對著鏡頭說:「你們看,這個水質不是我吹牛,還經過嚴謹的專業機構認證喔!」
我當場就被老闆說服了,二話不說馬上訂購了一台。那支影片後來被經銷通路瘋傳,老闆成為最佳產品代言人,訂單像雪片般一樣飛來。
老鄭教會我一件事,❤️熱情不是用喊的,而是用行動做出來的。
就像一位廚師端出一盤自己做的菜,邊嚐邊笑著說:「這味道絕對棒呆了!」你還沒吃就會覺得:「嗯,這盤菜肯定好吃,給我來一份!」
有些朋友常說:我不知道去哪找好故事啊?其實,工作日常裡就有現成的素材,比如 Email,就能練習說好故事。
作者曾任職於美國寶僑公司行銷部,有一次他想和高層提出一個關於牙膏的新點子,發現表達方式會大幅影響回應的結果,以下是兩種寫作方式:
第一種:中規中矩
用「目標、問題、結論、下一步」這種公式,正經八百地描述新點子。結果是等了兩天之後,收到副總回信說:「謝謝你的分享,請持續加油。」上層沒有任何感覺。
第二種:CAR模式說故事
內文摘要如下:
副總您好,今天我們進行腦力激盪會,總共丟出了一百多個點子,有個想法我覺得您應該會喜歡。牙膏不主張清潔、預防蛀牙、潔白牙齒,那訴求什麼呢?
我們發現,爸媽叫小孩刷牙時,總是把親子關係搞得雞飛狗跳、又吼又叫。我家九歲的小孩也是一樣。於是我問他:『怎麼樣刷牙,你才會覺得有趣呀?』
他眼睛一亮說:『牙膏擠出來會變色!還會放音樂!』這樣他會搶著刷牙。
我想下一步做市場調查,看看爸媽和小孩怎麼想,有消息馬上跟您說!
這封信寄出不到兩小時,副總馬上回信說:「太棒了,這點子有搞頭!有啥需要馬上跟我說,我等著看調查結果!」
說故事不要說教,領導要有影響力,就得打造出一個願景,而且這個願景的種子,得種進同仁們的心田裡。
賈伯斯的名言:你是想賣一輩子糖水,還是跟我一起改變世界?
塑造願景的主要目的,是讓對方感受到:跟著你有什麼好處?對我有什麼幫助?」人們最在乎的只有自己。
CAR 模型只有三個元素:先講背景,我們現在的狀況、遇到的困境;再說行動,我們可以怎麼做改變;最後秀出結果,我們能得到什麼好處。
結束時記得問問題,鼓勵大家分享自己的相關經驗,討論之後讓對方產生:嗯,這個想法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我可以試試看。
這樣由內而外的改變,才是真正的影響力。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找素材,然後運用CAR模型試試看,你也能說出一個感動人心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