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自己是個被過敏困擾的人,而且感覺過敏的人口好像越來越多,最近剛好看到一篇在講花粉濃度數量增加的文章,才知道原來導致過敏的花粉量一直在增加,雖然過敏還有很多過敏原,我畢竟不是醫療專業的人員,但可以來分享最近看到的這篇關於花粉過敏的調查,讓我對周圍環境多一層認識。
春季是百花盛開的季節,花粉濃度也是最濃的時候,據調查,北京在花粉季時,一平方英里,相當於259公頃面積的土地上空,就能收集到16噸花粉,16噸相當於4頭成年雄性亞洲象的體重,可見花粉濃度之高。
台灣有很多的過敏原導致的過敏,花粉是其中一種,花粉過敏症在台灣比較少聽到,原因是台灣濕氣較重,對於花粉擴散條件較不利,潮濕的水氣會讓花粉變重落地,不容易在大氣中擴散。
在日本、歐美國家、中國大陸,其實都有很多的花粉過敏患者,台灣雖然因為濕氣較重影響比較不大,不過當我們了解為什麼花粉過敏只會越來越嚴重的現象,會理解為什麼花粉導致的過敏患者每一年只會一直增加,不會減少,也會對於周遭的環境多一層認識。
花粉患者會越來越多的原因:
1.開花大小齡和樹齡增加
首先要先澄清一下,雖然說是花粉,不過其實準確說,是樹產生的花粉,因為花的花粉顆粒較大,傳播距離有限,而且花產生的花粉數量遠沒有樹產生得多,樹的花粉顆粒較小,量也大,風一吹就容易到處傳播。
而樹木開花結果的程度,其實還分成大年和小年,量大就是大年,量小就是小年,也就是說一定會有特別感覺花粉過敏特別嚴重的一年。另外會導致花粉量增加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那就是一棵樹會產生的花粉量,會隨著樹木生長的大小而增加,樹木越大當然會有更多的花粉產生。
可能有人會說,在城市中的行道樹能不能選擇其他植物?但這其實行道樹的選擇需要滿足好幾個條件,除了當然要符合城市的地理條件以外,還需要成長快、壽命長、保養成本低、生命力強、不需太長修剪打理,還要盡量保持常青狀態,同時符合以上條件的植物,能選擇的就很有限了。
不過當然城市在規劃這些綠植管理的技術和方式還會持續進步,找到最適合和城市和人類共存的植物。
2.氣候變遷影響
據醫學期刊《柳葉刀-星球健康》在2019年刊登過的一項研究,它分析了1990-2018年北半球17個國家的花粉數據,發現隨著平均氣溫每增加1度,植物花粉產量將增加16.8%。
目前我們都知道每年的平均溫度不斷上升,極端氣溫出現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這些都會導致花粉產量增加。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過的一項統計,在1990-2018年間,北美花粉季節的程度增加了20天,花粉濃度增加了21%。
在日本情況更明顯,日本種植了大量的杉樹,杉樹只要樹齡超過25年,就會像圓柏一樣產生大量花粉,2019年日本花粉過敏發病率為42.5%,其中杉樹花粉症就佔了38.8%,大約是每三個日本人就有一個杉樹花粉過敏,也被稱為日本的"國民病"。
從全世界來看,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50年,全球花粉過敏性患者將有40億人,相當於目前全世界的一半人口,所以我們感覺周遭過敏的人越來越增加,其實不只是感覺,而是實際正在成長的趨勢。
有鑑於環境變化對於過敏者是越來越敏感,我自己也調查了一些不靠藥物的抗過敏方式,雖然不一定能快速見效,但對於身心健康還是有一定的幫助。
減少過敏影響的簡單有效方式:
1.有大量的證據證明,規律的有氧運動,尤其是游泳,能達到預防過敏的效果。
2.減輕體重,可以降低手部濕疹和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
3.飲食的多樣化,讓腸道菌群更加穩定。
4.如果有過敏症狀,也可透過洗鼻器把鼻腔中的過敏原和病菌沖出來。
提升我們的身體免疫力,是面對這個不論是環境還是科技都變化快速的時代,最棒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