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對玫瑰的感官經驗與概念都是來自西方,包含:玫瑰的香氣、玫瑰的花形、玫瑰的象徵無一不是來自西方…也就是,玫瑰在一般人眼中是洋裡洋氣的舶來品!但那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玫瑰。

春日花事繁忙,園子裡有做不完的花事、有太多來不及介紹的春花。玫瑰便是其一,原本要等白玫瑰要一起介紹的,但時間一晃,玫瑰花早謝了,不知不覺中,在穀雨的節氣正靜靜孕育著珠璣一般的果實。

在穀雨的節氣中靜靜孕育著珠璣一般的玫瑰果實
今天要談的便是一朵真正意義的玫瑰。
一、既熟悉又陌生的「玫瑰」
我們對「玫瑰」其實既熟悉又陌生。我們現在對玫瑰的感官經驗與概念都是來自西方,包含:玫瑰的香氣、玫瑰的花形、玫瑰的象徵無一不是來自西方…也就是,玫瑰在一般人眼中是洋裡洋氣的舶來品!但那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玫瑰。
真正意義上的玫瑰,其實是如圖片所示的這樣,是不是令人很錯愕?

二、「玫瑰」之名從果實而來
「玫瑰」一詞的原意是指稱一種紅色的玉石,瞧,「玫瑰」二字都是從玉的部首,而非從草的部首。我們所熟知的「賣櫝還珠」的成語,一個楚國人為了把自家的珍珠賣出去,於是打造了一個超級豪華的珠寶盒,那個珠寶盒上面所鑲嵌的「玫瑰」,指的不是玫瑰花,而是產自西方(大秦,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的稱呼)的紅色寶石。
就因為玫瑰果實成熟時有如鮮豔的紅寶石,因此古人就用「玫瑰」這種玉石加以形容,換句話說,玫瑰花之名是由果而來,是由原本對石頭的美稱轉變為花名。

玫瑰果發育圖
三、真正意義上的「玫瑰」特徵
今天所指的玫瑰,儼然已是多種薔薇屬植物的合稱,因為近代翻譯家的失誤,將西方文化裡的Rose一股腦地翻譯為「玫瑰」,玫瑰便不再成了專有名詞,在不同的語境中,它指涉了三種不一樣的薔薇屬植物,包含了各種雜交品種的月季、薔薇與玫瑰,在品種方面也已被育出超過3萬個品種,但絕大多數都注入了開花機器——月季的血統。
其實真正意義上的玫瑰,也只是薔薇屬的一個類別,學名是Rosa rugosa,被翻為皺葉玫瑰。又稱為野玫瑰或原始玫瑰,在特徵上有很嚴格的規範:它的葉子是皺葉、革質、紋路深,葉面不具光澤;一年一花,濃香、有密生的細針刺,很容易扎手(所以又名為「刺客」)。

真正意義上的玫瑰有很嚴格的規範: 玫瑰葉是皺葉、革質、紋路深,葉面不具光澤;一年一花,濃香、有密生的細針刺,很容易扎手 (所以又名為「刺客」)
這也顯示了西方人跟中國人很不一樣的觀察點,中國人觀察到的是美麗如珠璣的果實,西方人卻觀察到皺葉的特徵。
玫瑰極為耐寒,據說苦寒如清代流放犯人的寧古塔(今之黑龍江),每到五月初玫瑰嫣然盛開,一片花海,景致極為美麗宜人,讓人對苦寒之地的春景心動而神往!
玫瑰芳美可食,不但可做成美容化妝品,更具有藥食同源的療效。
史載清朝順治年間的大詩人吳兆騫,因為中國自有科舉以來最血腥的作弊處罰事件——「丁酉科場案」, 舉家包含了父母兄弟妻子被流放到寧古塔(今黑龍江省)達二十三年之久,就曾採當地的野玫瑰製成芳美的玫瑰糖以紓解胸中的鬱悶之氣。
《紅樓夢》第34回描寫:寶玉挨父親一頓毒打,疼得睡不穩,水米不進,只嚷著乾渴,想喝酸梅湯……襲人說酸梅收斂太過,怕有礙于活血,因此不讓他吃,而給了他糖醃的「玫瑰滷子」,吃了小半碗,嫌吃絮了,不香甜。襲人無計可施去找王夫人,王夫人於是拿出玫瑰清露.....
而自明清以來,玫瑰更被大量製成糕點,在明代香豔的世情小說《金瓶梅》體現得最為全面,在各種山珍海味的飲食書寫中,以花入饌的品種就多達三十樣,其中尤以玫瑰占最大宗,光琳瑯滿目的玫瑰糕點就佔了十來種。
這也讓人見識到十六世紀明代中葉以後玫瑰花饌在當時市井風靡的情況。
四、《紅樓夢》裡兩朵鋼鐵玫瑰
玫瑰也進一步被擬人化為某種特定人格的象徵,在《紅樓夢》裡就有兩朵「又紅又香、無人不愛,只是有刺扎手」的鋼鐵玫瑰,她們都是既美麗又強悍,性格鮮明,敢做敢當,一個是探春,另一個是尤三姊。這兩朵帶刺的野玫瑰,有著不馴服的甜美,生長在惡劣的環境下,為了不被冒犯而展現了自我保護的生存姿態。
這帶刺的美麗,也激發了人們既渴望又忌憚的矛盾心情,而這種矛盾卻又相互增強著彼此,十足鮮明地刻劃出愛欲的形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