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過去在職涯迷惘時期,向職涯顧問尋求協助諮詢,並獲得許多寶貴建議的經驗。文章內容涵蓋釐清職涯目標、評估轉職風險、進修規劃、提升工作滿意度,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等面向,文章最後提出兩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幫助讀者思考如何在逆境中求生以及如何善用資源。
幾年前,當我陷入工作的泥沼無法掙脫時,那時的我常常會在心裡詢問自己這些問題:
1.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我找不到工作的目標及成就感?我不知道未來的職涯在哪裡?要如何找到自己喜歡有興趣的工作?
2.我這個年紀還能轉職嗎?轉職需要什麼能力?如何找到自己心目中的轉職行業?轉職需要付出什麼代價?轉職失敗的話要怎麼辦?
3.我該去進修嗎?進修對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有幫助嗎?進修如何兼顧工作、家庭及課業?進修是為了加強什麼或是為了得到什麼?
4.對目前的工作沒有企圖心及認同感,一直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我,心理上的壓力造成身體不舒服的反應,每天都很鬱悶做得很痛苦。
5.我的優勢劣勢是什麼?如何找出自己的優勢及劣勢?我需要再加強什麼能力和技能?
當時的我去找了人力銀行的職涯顧問專家與他討論這些問題,他也給了我許多建議,這裡跟大家分享.首先他要我要去適應目前的工作,主動用心在工作的細節上,學習去適應工作,去愛這份工作,並設立三年後的目標,再來利用下班及假日的時間去培養額外的專業能力,透過上線上課程、聽演講、花錢學習都可以,找出可能的發展方向,把自己變成一個商品,培養出自己的興趣並試著將興趣商業化,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
他評估以我目前的狀態是沒有能力轉職的,畢竟轉職是件很危險的事,應該去深思若不做現在這份工作或相關領域的工作時,你要做什麼?原則還是回到去學習某項專才專長,找出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進而包裝專業,那時我跟他說我喜歡籃球及閱讀親子教育的書籍,他說那你可以將喜歡籃球轉換成從事籃球運動相關領域的工作,喜歡閱讀親子教育的書籍可以試著寫這方面的文章,利用網路的擴散力去發展呈現你的觀點,增加自己的曝光度。
關於進修部分他是不建議,他覺得以當時的我再拿碩士文憑沒有意義,重點是要有能力且技能去做這份工作才是重中之重,可以與家人配偶溝通,去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專才及未來可能的趨勢。
他也提到愛不愛這份工作其實只是一念之差,問問自己,可否將目前這份工作的各個工作細節及工作內容拆分成「非常喜歡」、「喜歡」、「普通」、「不喜歡」、「非常不喜歡」五個面向,將上面的五個面向各訂出百分比,五個面向加起來要是100%,譬如「非常喜歡10%」、「喜歡20%」、「普通20%」、「不喜歡20%」、「非常不喜歡30%」,這個意思就是我對於這份工作內容非常喜歡的部分占10%,喜歡的部分占20%,以此類推,現在你的課題就是要提高前兩項「非常喜歡」、「喜歡」的%數,降低後兩項的「不喜歡」、「非常不喜歡」的%數,譬如經過三個月的調整,你對這份工作的五面向比例變成「非常喜歡20%」、「喜歡30%」、「普通20%」、「不喜歡15%」、「非常不喜歡15%」,這樣你才有辦法從工作中找尋到繼續下去的動力及方法,若還是沒有辦法改變,就不需要強迫自己硬撐下去。
最後他給我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若今天你被流放在一個陌生的國家,語言也不通,你要如何賺錢換取一個便當」,也就是「最壞的狀況」的設想;第二個問題是「若從明天開始公司給你十天假及20萬元,你會做什麼事及如何利用這些錢去度過這十天?(前提是不能用錢買東西)」,這兩個問題看似容易,其實都蠻有深度的,我當時回答的蠻差的,這兩個問題可以讓你學習如何在逆境中克服重重難關,以及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增加它的價值及幫助你更加壯大。
工作真的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它不是你人生的全部,有人可以把工作當興趣,愈做愈快樂,有人則把工作當煉獄,愈做愈悶熱,希望真的有那麼一天,大家可以不被工作所困,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活出最真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