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照顧者建構「常民指引」
多數照顧者第一線觀察到的,不是「輕度認知障礙」「阿茲海默症」這些名詞,而是:
- 「她怎麼老是問同樣的話?」
- 「她怎麼明明會走路卻常常跌倒?」
- 「她怎麼突然亂發脾氣,然後又忘了?」
專業診斷有其用途,但日常照顧需要的是行為線索與應對脈絡,才能做出適當反應。
三階段四功能:失智行為觀察架構
解讀三階段的訊息:失智進程的日常面貌1. 初期:記憶混淆,生活習慣改變,開始需要提示
2. 中期:語言錯亂、誤認人物、失去時間感,開始需人協助
3. 後期:無法辨認、動作退化、失語失禁,完全依賴他人照顧
四大功能區:日常行為觀察分類
1. 認知與記憶功能→遺忘、時間混淆、記不得人、短期記憶障礙、固執重複行為
2. 語言與表達功能→錯詞、詞不達意、說不出話、亂用代名詞、聽得懂但不回應
3. 視空與動作功能→看不懂空間結構、撞牆、跌倒、忘了如何操作物品(如開瓦斯)
4. 情緒與社會行為→ 易怒、怕生、失控、冷漠、誤認角色、妄想或幻覺
從「解讀她」到「理解我們的應對」
照顧失智者,不只是觀察病人,更是調整我們的理解方式。
這套「常民指引」不是取代診斷,而是幫助我們在混亂中辨識規律,在情緒裡找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