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產業創新模式:早午餐如何重新定義台灣創業地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你是否也發現,近年來走進台灣各大城市的巷弄,總有幾家早午餐店靜靜開著,門外不見長隊,卻總是有人進出——而且,幾乎每一家都不太一樣:有的主打在地小農、有的混合日式設計感、有的結合藝文展覽空間。

我開始對這個現象產生興趣:為什麼早午餐,會成為近年台灣餐飲創業者的新熱土?而這波風潮,背後又藏著怎樣的生活與市場變化?

這篇文章,不是教你如何開一家早午餐店。而是想帶你一起看見——當我們談「餐飲創新」,我們其實在談:這個時代,人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創業者,想走怎樣的路?


O|Observe|城市節奏改變了,餐飲的定位也變了

疫情後,我常在上午十點到咖啡廳附近走一走,觀察那些「還沒正式開始營業」的早午餐店。有些門口擺著手寫黑板,有些老闆會親自整理小花圃,或擦窗,動作很慢,像在醞釀。

這些地方,多半不是餐飲科班出身者開的,也不是為了賺快錢的速食路線。他們常常是一群轉職者、返鄉青年、小資創業者,想做點「有溫度的事」。

為什麼早午餐成為選項?

因為它剛好嵌入了我們新的生活節奏:

晚睡晚起、不再綁死於朝九晚五;


彈性工時、遠距上班,使得「白天吃一頓好一點的飯」成為需求; 社群打卡、場域美感、品牌感情連結,都讓這種微型餐飲空間,有了不只是吃飯的功能。


這些店,不一定賺很多,但有一種說不出的堅定——彷彿他們不是在賣餐,而是在經營一種生活態度。


Q|Question|餐飲創業,真的只能靠加盟才能活下來嗎?

我曾經陪伴幾位年輕創業者,他們在餐飲路上不斷猶豫:「要不要加盟?好像比較穩。」

但也同時問:「可是我想做自己的風格,那樣還有活路嗎?」

這是一個極現實的矛盾。

加盟代表標準化、系統支援、品牌背書,但也意味著「你不是老闆,而是系統的一部分」;

自創品牌意味著自由、表達、差異化,但同時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與學習曲線。


那麼,關鍵不在於哪個比較好,而是:

你想創造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是快速複製的「供應者—消費者」關係?

還是慢慢醞釀的「陪伴者—參與者」關係?


這不只是創業策略,更是一種對未來的生活想像選擇。


D|Deconstruct|早午餐,是一種「情境創業」

若用設計思維的角度來拆解,你會發現:

成功的早午餐品牌,往往不是從菜單開始設計的,而是從「生活情境」出發:

  1. 生活型態的洞察|晚起、彈性上班、週末聚會需求等
  2. 場域設計的轉譯|柔光、木質桌面、舒緩音樂,讓人願意久坐
  3. 品牌情感的創造|主打「在地」、「自家做醬」、「自己選的杯子」等等細節,讓品牌有生命感
  4. 飲食內容的呼應|精緻、健康、選材透明,讓顧客覺得吃的是「理念」,而不只是食物

這樣的餐廳,是一種「場景+信念+美感+功能」的綜合體。


本質上,它更像是一種微型文化提案,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商業計算。



R|Reframe|重新定義:小而精的品牌,不是附屬品,是主體

當我陪著一位返鄉創業的朋友規劃他的早午餐品牌時,他說了一句話我很感動:

「我不想贏,我只想在這個小鎮,有一個能被記住的位置。」

那一刻我明白了:

餐飲創業,不一定是為了擴張市佔、IPO、連鎖夢。

而是把品牌,當作一種生活的容器,一種在社區裡發光的小宇宙。

在這個時代,小品牌不是大品牌的縮影,而是一種全新的創業型態:


慢的、真誠的、與社群共創的。


它不只是商業產品,更是人與人之間,一種無形的信任練習。


E|Express|品牌之於餐飲,是一種「在地情感的持續交付」

我想說的不是:大家都去開早午餐店吧。

而是:當你思考下一步創業或品牌方向時,不妨停下來問:

  • 我真正想創造的生活節奏是什麼?
  • 我想靠近怎樣的一群人?
  • 我是否願意用我的故事、空間、美感,去承載一份真實的陪伴關係?


早午餐,只是一種表現形式。

背後真正的創新,是對生活的重新定義;對創業意義的重新召喚。


raw-image


📎 留下你的提問:


你覺得後疫情時代,餐飲應該怎麼結合內用與外送的雙重模式? 你是否也曾思考過:自己的品牌,能否承載「生活感」與「真實連結」?


歡迎留言,我會和你一起探討,一起慢慢走出屬於你的那條品牌路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光之練習ArtMind to Biz
8會員
52內容數
黃暉展,愛發科技BD經營者、個人與企業品牌顧問。 運用自創的O-Q-D-R-E模型,結合市場趨勢與個人價值,協助個人及中小企業從混沌中提煉清晰,實現可執行、可成長的行動藍圖。 相信清醒而溫柔地前行,讓每一個選擇不放棄的人,都能在現實中練習成為自己的光。
2025/05/11
有一間我陪伴多年的小型設計工作室,創辦人是一位極有品味的品牌策展人。這幾年,隨著市場變化與疫情衝擊,她從過去靠實體人脈經營的穩定商模,一夕之間被迫面對「轉型」兩個字。 她問我:「我這麼感性、這麼仰賴與人面對面,數位轉型是要我變成冰冷的自動販賣機嗎?」 那一刻,我沒有立刻給答案。只是靜靜看著她的
Thumbnail
2025/05/11
有一間我陪伴多年的小型設計工作室,創辦人是一位極有品味的品牌策展人。這幾年,隨著市場變化與疫情衝擊,她從過去靠實體人脈經營的穩定商模,一夕之間被迫面對「轉型」兩個字。 她問我:「我這麼感性、這麼仰賴與人面對面,數位轉型是要我變成冰冷的自動販賣機嗎?」 那一刻,我沒有立刻給答案。只是靜靜看著她的
Thumbnail
2025/05/09
本文探討AI在商業應用中的角色轉變,從單純工具使用提升到與人類共創的夥伴關係。文章提出了三個AI商業應用的場景:醫療與高風險場景、客戶互動與營運、供應鏈與決策支持,並強調培養『與AI共構思維空間』的能力,而非單純操作AI工具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鼓勵讀者設計『AI共創時刻』,與AI共同探索創新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5/09
本文探討AI在商業應用中的角色轉變,從單純工具使用提升到與人類共創的夥伴關係。文章提出了三個AI商業應用的場景:醫療與高風險場景、客戶互動與營運、供應鏈與決策支持,並強調培養『與AI共構思維空間』的能力,而非單純操作AI工具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鼓勵讀者設計『AI共創時刻』,與AI共同探索創新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5/08
AI驅動的創業浪潮來襲,本文探討AI如何重塑創業模式,並提出培養精準敘事能力的重要性。作者以自身經驗,解構AI在快速原型化、降低進入門檻、數據驅動迭代等方面的優勢,並提醒創業者AI是放大鏡而非捷徑,需著重創造有意義的關係。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運用AI工具將想法付諸實踐。
Thumbnail
2025/05/08
AI驅動的創業浪潮來襲,本文探討AI如何重塑創業模式,並提出培養精準敘事能力的重要性。作者以自身經驗,解構AI在快速原型化、降低進入門檻、數據驅動迭代等方面的優勢,並提醒創業者AI是放大鏡而非捷徑,需著重創造有意義的關係。最後鼓勵讀者從小步驟開始,運用AI工具將想法付諸實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Fathom南洋風味館是一家提供美味異國風味早午餐的餐廳,主打獨特的三姊妹夾心吐司、香蕉巧克力可頌、三色奶茶及西西里氣泡等招牌菜。餐廳擁有舒適的環境與美麗的陽臺座位,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新鮮食材的用心。營業時間為週二公休,其他時間歡迎細細品味。這裡是午餐的理想選擇!
Thumbnail
Fathom南洋風味館是一家提供美味異國風味早午餐的餐廳,主打獨特的三姊妹夾心吐司、香蕉巧克力可頌、三色奶茶及西西里氣泡等招牌菜。餐廳擁有舒適的環境與美麗的陽臺座位,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新鮮食材的用心。營業時間為週二公休,其他時間歡迎細細品味。這裡是午餐的理想選擇!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風味小吃是飲食文化的基石,它就地取材,最足以反映、體現庶民生活的真正風貌,甚至於形成當地的重要文化特色,而歷史越悠久的地區,其小吃經過歲月的洗禮和淬鍊,必然創造出獨特的味道,成為浮雲遊子日思夜夢的故鄉象徵。  臺灣的開拓,自明鄭以來,雖只三、四百年,小吃卻已在華人社會建立絕佳口碑,其中又以府城小吃
Thumbnail
挽肉と米來台灣開店的時候到處都能看到網路上的報導,最早的中山店雖然比較近但大部分要靠排,對社畜不是很友善,現在移到華山之後可以線上預訂,雖然還是要靠手速搶位,我覺得不會非常難訂,比饗饗友善很多~
Thumbnail
挽肉と米來台灣開店的時候到處都能看到網路上的報導,最早的中山店雖然比較近但大部分要靠排,對社畜不是很友善,現在移到華山之後可以線上預訂,雖然還是要靠手速搶位,我覺得不會非常難訂,比饗饗友善很多~
Thumbnail
從市場消費結構的涵蓋度來看,中餐在高雄比西餐更受歡迎,多年來「中式定食」一直是許多商家前仆後繼努力的經營型態,卻要到近十年,才陸續看到一些能收獲網路聲量與市場能見度的餐廳。這其實與高雄米其林評鑑、疫情後的消費通縮、文化品味不均等等有關,尤其是對每餐人均消費在NT200~300左右的主流消費而言,「定
Thumbnail
從市場消費結構的涵蓋度來看,中餐在高雄比西餐更受歡迎,多年來「中式定食」一直是許多商家前仆後繼努力的經營型態,卻要到近十年,才陸續看到一些能收獲網路聲量與市場能見度的餐廳。這其實與高雄米其林評鑑、疫情後的消費通縮、文化品味不均等等有關,尤其是對每餐人均消費在NT200~300左右的主流消費而言,「定
Thumbnail
巷弄早餐店「隱藏版」超強串燒! 📷植栽森林系風格空間超~好拍 現點現烤,擦上秘醬有夠香🤤
Thumbnail
巷弄早餐店「隱藏版」超強串燒! 📷植栽森林系風格空間超~好拍 現點現烤,擦上秘醬有夠香🤤
Thumbnail
溫哥華開了一間新的包子小店 A Bao Time,特別的是,這間店從清晨7點就開始營業,為平常難以尋覓台式早餐的海外生活帶來了新選擇,在溫哥華待久了,超級懷念台灣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種早餐店,A Bao Time位於SkyTrain車站旁邊,便捷的位置為趕著上班來不及在家吃早餐的人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性。
Thumbnail
溫哥華開了一間新的包子小店 A Bao Time,特別的是,這間店從清晨7點就開始營業,為平常難以尋覓台式早餐的海外生活帶來了新選擇,在溫哥華待久了,超級懷念台灣遍布大街小巷的各種早餐店,A Bao Time位於SkyTrain車站旁邊,便捷的位置為趕著上班來不及在家吃早餐的人帶來了許多的便利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