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開始寫「甩墨水文」的由來:
高一的時候,有機會和一位藝術家對談,我問他:「沒靈感的時候該怎麼辦?」,他告訴我:「沒有沒靈感這回事,做了就有靈感了!」上了大學後,我決定開始在臉書寫廢文,甩甩我的墨水和腦袋。
以前考試,寫作文或者選擇題都好,老師們不斷強調「手感」這件事情,例如入考場前先算幾題數學或是寫幾篇短文,到了考場之後就會很有感覺,也不需要浪費時間經營手感。現在想想,不是只有考試,做很多事情時這招其實也能通用。高中的時候都騎腳踏車上學,大學時也騎了兩年到捷運站(之後就是因為懶了呀啊哈哈),真的在騎車的時候其實是會忘記「你在騎車」這件事情的,有時候連上下車也沒有感覺,莫名其妙放空一下就到學校了,好像你剛剛根本沒進行「騎車」這個動作一樣,我想是因為「騎車」已經成為身體的一部份,就像血液在身體裡流動,你根本沒有感覺!
我猜,「手感」這件事情,就是在欺騙自己的身體它有這個習慣,然後讓後續的運作能夠順暢進行吧!當這件事情已經成為一種身體狀態,其實自然就上手的快,也無關有靈感沒有靈感。
可是「習慣」畢竟和「手感」是有差距,「習慣」講求熟練度和長時間的付出,「手感」可以靠小聰明或者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形、時間限制下被激發,截至為止,寫了半年稿的我還是不敢說「寫稿」是我的習慣,畢竟每次什麼都擠不出來的時候,都還得上臉書發發廢文、培養手感再去寫文章。
以上寫於 2015/06/19
發這篇貼文的我,可能沒想過10年的我還在寫,甚至可以以寫字為生了吧?
在這個房間,我將定期書寫甩墨水文,也會整理過去10年來在不同的個人社群上發表過的甩墨水文上來,它們就像散落在過去和未來的時光膠囊,交織出我的人生故事。謝謝你願意支持我的月訂閱,這些甩墨水文也能替你甩掉煩惱,甩出新的人生方向!
「甩墨水文」系列紀錄生活中有點卡卡的體悟,把多餘的墨水甩掉之後,就能繼續振筆疾書了!
即時更新 𝓕𝓸𝓵𝓵𝓸𝔀 𝓕𝓪𝓲𝓷 𝓙𝓲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