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之路(五):一念之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念欲護化為繭, 無聲守候是深恩。 若知清風自有路, 不如靜待花初春。

哲學思考問答

問: 父母是否擁有孩子的未來? 答: 父母擁有的是陪伴,不是主宰。未來,是孩子用自己的渴望與經歷書寫的劇本,父母不能代筆。 問: 為什麼放手那麼難? 答: 因為我們常誤以為掌控可以換來安全。然而,真正的安全,是彼此願意誠實做自己,仍被接納。 問: 若孩子走向與我們期待不同的路,該怎麼辦? 答: 問自己:你想培養的是一個乖順的影子,還是一個活出真實的靈魂?若是後者,就要學會欣賞他不同的光。 問:如果我選擇的路,與母親期待的不同,我就是不孝嗎? 答:不孝不是選擇不同,而是逃避誠實。真正的孝,是勇敢活出自己的樣子,並用心對待愛我們的人。 問:我總是害怕讓她失望,所以不敢做自己,這是愛嗎? 答:愛若是讓你失去自己,那不是愛,是綑綁。真正的愛,會給你空間,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問:當我堅持夢想,她會懂嗎? 答:或許一開始不會,但若你真誠不怯,她會在沉默裡慢慢明白——孩子的堅定,也是愛的一種回應。

raw-image

故事

韓雅慈在地方社福中心工作超過二十年,溫婉而堅韌,是孩子與家庭之間的橋梁。她習慣聆聽別人訴苦,也擅長安撫那些翻湧不安的情緒。唯獨對於自己與女兒蘇翡的關係,她總是小心翼翼,像在走一條險峻的獨木橋。 韓雅慈曾是那種「不容妥協」的母親。她堅信孩子的未來要靠從小扎根,於是為蘇翡安排了幾乎沒有空隙的學習計畫——每天放學後直奔補習班,週末也排滿了鋼琴、英語與作文班。她的原則是:「不輕言放棄,不輕易更動時間,遲到五分鐘就是不尊重自己。」 蘇翡很少反抗。她習慣了母親的目光、語氣與節奏,總是低著頭,靜靜完成每一樣任務。只是,每當要參加公開比賽的前幾天,她總會開始身體不適。先是說肚子痛,後來是頭痛、失眠,有一次甚至在會場外嘔吐不止,渾身發抖。 那次比賽沒參加成,回家路上,韓雅慈只低聲說了句:「我們再找別的方式。」但語氣裡明顯藏著無奈與失望。她也試過柔和一些,試過調整排程,試過對孩子說「媽媽只是為妳好」,卻始終沒能走出自己為人母的執念。 直到那天,蘇翡上學後,她正準備將新的繪畫課報名表擺在她書桌上。心裡盤算著:「也許這比鋼琴輕鬆一點,她應該會願意試試吧。」 但當她走進女兒的房間,一切改變了。 屋內安靜極了,窗簾沒拉,陽光斜斜照進來。她一眼看到書桌上那本攤開的筆記本,紙頁略為翹起,像是常常被翻閱。 她隨手翻了一頁,眼前卻不是功課筆記,而是一整頁戲劇台詞。旁邊密密麻麻畫著舞台草圖、光影標示與角色心情筆記。她翻到最後一頁,看見那句像從心底寫出來的話: 「我害怕真正喜歡的東西被拿去評比,但我還是想試著站上台,哪怕只一次也好。」 那一刻,韓雅慈像是被什麼擊中了一樣。她的腳步輕到幾乎沒聲音,坐在女兒床邊,重新看了那些筆記,一頁又一頁。 她忽然明白,原來女兒的順從不是認同,而是壓抑。她以為自己是在扶持孩子前行,卻無意中築起一道高牆,讓女兒的夢想無從出聲。 那一刻,她第一次正視:女兒有自己要走的路。 那天下午,她一個人坐在窗邊,陽光照在書桌與她膝頭之間。她從未這麼安靜地與自己相處過——沒有行程、沒有規劃、沒有立場。只有一個母親,在學著重新看見自己的孩子。 傍晚時分,蘇翡放學回家,還沒進門就覺得氣氛有些不同。 她一推開門,母親正坐在餐桌旁,手中捧著那本她以為藏得很好的筆記本。她頓時臉色發白,呼吸有些急促,像是做錯事被發現。 「媽……妳怎麼會看到……」 韓雅慈抬起頭,眼神裡卻沒有責備,只是柔和地說:「這些劇本,是妳喜歡的?」 蘇翡低下頭,過了好一會才點點頭:「很久了,我一直……只是沒說。」 「為什麼不說?」 「我怕妳會覺得這些不實際……也怕,妳會不讓我繼續。」 韓雅慈沒立即回話。她放下筆記本,望著窗外的暮色沉思片刻,才緩緩開口: 「媽以前以為,愛妳就是要幫妳規劃好未來,讓妳少跌跤、少走彎路……可是我今天才知道,也許我只是一直用我的方式愛妳,沒真正聽妳說話。」 蘇翡的眼眶忽然紅了,像鬆開已繃緊多年的弦。 韓雅慈起身,走過去輕輕握住她的手:「如果妳真的喜歡戲劇,那就去追吧。就算只演一次,也可以是妳一生都記得的那次。」 蘇翡的眼淚終於掉下來,點點落在那本筆記本上。 那天夜裡,她們一起吃了簡單的晚餐。沒有課表、沒有目標、沒有壓力。只是母女兩人,第一次像朋友那樣,談論未來、談論夢想、也談論害怕。 大學時,蘇翡報考戲劇系。韓雅慈在面試當天,默默陪她在門口等了三個小時。後來,蘇翡考上國立藝術大學,又在碩士畢業後獲得獎學金,前往歐洲進修。她像風一樣,從義大利演到布拉格,從柏林演到京都,夢想成真,成為一個劇場工作者。 起初,韓雅慈總是透過社群網站關注她的行蹤。有時看到她在冰天雪地中練習,有時看她在帳篷劇場裡做燈光佈置。她不再過問太多,改為在信裡這樣寫:「翡啊,記得天冷多穿點,你選擇的路,也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但並非沒有掙扎。 當蘇翡說要在巴黎定居,開設自己的劇場工作室時,韓雅慈的第一反應是:「妳回來不好嗎?我老了,也想妳在身邊。」蘇翡沉默許久,回道:「媽,我會常回來,但不是回來過妳希望的那種生活。我還有很多故事想演。」 那晚韓雅慈獨坐陽台,望著對街的桂花樹發呆。她終於明白,這份愛,若不學會鬆手,終將成為牽絆。 幾年後,蘇翡寫出劇本《光的回聲》,講述母女之間從撕裂到理解的過程。戲劇上演時,韓雅慈看見舞台最後一幕,是女兒替母親蓋上一件外套,兩人相視而笑——那一笑,恍若她與女兒多年來所有無聲的對話。 演出結束時,全場起立鼓掌。台下的韓雅慈紅著眼,輕聲說了一句:「去吧!去做妳的夢。我會在這裡,好好地過我自己的生活。」

靜心小語

你無需為孩子蓋一棟完美的房子, 只需撐起一片不被評價的天空。 讓他在那片天裡跌倒、掙扎、喜悅、奔跑, 你在一旁安靜守望, 就已是最深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星心的生命之光
78會員
400內容數
我是心靈花園的播種者,靜靜灑下文字的種子,讓故事在閱讀者心中悄悄發芽。 我的創作源自靈魂的低語,流動於雙生火焰的牽引、內在愛的覺醒,以及關係中的創傷與修復。 每一篇書寫,都是一次與內在對話的旅程;每一段故事,都像是一朵等待綻放的心靈之花。 若你渴望一處寧靜之地,願這座文字編織的心靈花園,能為你帶來片刻安歇與溫柔陪伴。
星心的生命之光的其他內容
2025/05/04
詩 山霧深深無語時, 心燈微亮照寒枝。 不問高路與歧徑, 只願安身與自知。 哲學思考問答 問:人生為何總要到「崩潰」才願意改變? 答:因為過去的我們太習慣靠意志撐住,直到身體說不,才願意放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問:什麼是對自己的溫柔? 答:不是放縱,也不是逃避,而是允許自己的痛苦
Thumbnail
2025/05/04
詩 山霧深深無語時, 心燈微亮照寒枝。 不問高路與歧徑, 只願安身與自知。 哲學思考問答 問:人生為何總要到「崩潰」才願意改變? 答:因為過去的我們太習慣靠意志撐住,直到身體說不,才願意放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問:什麼是對自己的溫柔? 答:不是放縱,也不是逃避,而是允許自己的痛苦
Thumbnail
2025/05/03
詩 風來不語行何處, 葉落無聲過舊途。 身外浮華皆可散, 唯留本心最清初。 哲學思考問答 問:當人生的速度與外在的成功綁在一起,該如何意識到「停下來」的重要? 答: 停下來不是失敗,而是選擇重新看見。人們習慣奔跑,因為怕落後,卻忽略了自己是否仍在往內在真正的方向前行。當身體抗議、靈魂喊停,
Thumbnail
2025/05/03
詩 風來不語行何處, 葉落無聲過舊途。 身外浮華皆可散, 唯留本心最清初。 哲學思考問答 問:當人生的速度與外在的成功綁在一起,該如何意識到「停下來」的重要? 答: 停下來不是失敗,而是選擇重新看見。人們習慣奔跑,因為怕落後,卻忽略了自己是否仍在往內在真正的方向前行。當身體抗議、靈魂喊停,
Thumbnail
2025/05/02
詩 林深無語葉自落, 心靜無求風亦柔。 一盞清茶澄思緒, 願起無念萬事休。 哲學思考問答 問:若無所求,人生是否就少了動力? 答:無所求,不是無所行;是不將結果當作唯一的目的。行是當下,求是未來;若心繫於「得失」,反失當下的真實。 問:那麼人該如何面對「想要」這樣的本能?
Thumbnail
2025/05/02
詩 林深無語葉自落, 心靜無求風亦柔。 一盞清茶澄思緒, 願起無念萬事休。 哲學思考問答 問:若無所求,人生是否就少了動力? 答:無所求,不是無所行;是不將結果當作唯一的目的。行是當下,求是未來;若心繫於「得失」,反失當下的真實。 問:那麼人該如何面對「想要」這樣的本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並且用於生活中:“修身、齊家、治國。” 作為孩子的父親,我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孩子的學習對象。 孩子們現在經常把這句話講給我聽,因為我常常告訴他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強加於他人。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放手,不放養:離家出走、不想上學也可以?用準大人的視角一起生活,讀懂他們不說、不問、不談的心裡話 作者從實務經驗得到的心得,提出以VSAI來建構解析孩子成長獨立的過程。
Thumbnail
你知道最近新聞的「補習班魔鬼行程表嗎?」同時身兼父母,孩子身份的你,有什麼感觸和想法嗎?請務必分享讓我知道。
Thumbnail
你知道最近新聞的「補習班魔鬼行程表嗎?」同時身兼父母,孩子身份的你,有什麼感觸和想法嗎?請務必分享讓我知道。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內文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再設想父母的想法,以及一些個人想法。
Thumbnail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Thumbnail
祝福那些還躲在家庭角落的孩子,希望他們有天能夠真正撫平內心的傷痛,品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 和你記憶裡的父母和解,是覺醒的第一步,也是通往生命無憂的必經之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