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明白一件事,本來想努力改變周遭的事物,但這麼做,很容易因為他人的言行而心煩。大師教我專注在自己的事就好,其他事讓它去吧,不要擔心他人的行為,而是專心在自己的事情上,將全副心力用在提升自己。』-Bob Miglani,【我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
那個大師真的很有智慧,印度的大師一定很能排解混亂這件事。
作者是Bob Miglani,九歲時與家人帶著75塊美金與美國夢從印度到了美國。從簡介推測他是印度人,只是很小就離開了母國,我想起姪子們的同學絕大部分都是印度人,美國夢也許印度人比台灣人更有。書裡的杜薩爾是一名業務,負責提供醫生自己公司的醫療產品資訊,工作十七年也算是個老臣,在全世界數一數二大的城市孟買這個地方,是個生活得很積極正面又很有元氣的小人物。
這是本隨手拿起的舊書又不經意翻閱的第八章:『在孟買搭便車上班-在混亂中成功』。杜薩爾搭便車上班、一個禮拜只有一天休息,他與Bob花了兩小時等待一位醫生,結果只有2分鐘的談話;平均上班日會忙到晚上十點才休息,唯一的休假日都用來協助一個專門提供身障兒童二手醫療器材的慈善機構;而這似乎是他艱辛萬分的生活中唯一讓自己有熱情的事。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裡,杜薩爾說:
『我不擔心他們,因為擔心無濟於事;與其企圖搞懂他人,不如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味思索他人的言語、想法和行為,會讓一個人迷失方向。』
孟買市中心數十億美元的大樓林立著。
俯瞰著全亞洲最窮困的貧民窟,彷彿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每天眼睛睜開迎面而來的是環境的壓力還有劇烈的競爭。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令人煩心的事情,我們覺得事情太多、厭倦了窮忙;粗糙的過著人生、很難忍住的抱怨,很快的我們就會在鏡子裡發現匆匆流逝的光陰。
作者的目標是想透過杜薩爾的故事,拿走人們總是覺得事情太多的藉口。不知別人結果如何,對我來說它是成功了。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容易緊張而且太在意他人的人,那麼杜薩爾學會讓心安放、泰然自在的故事也許是帖良藥;混亂了快三個月,我告訴自己:既然逃不了,那就細細咀嚼它吧!
『停止注意他人之後,我立刻變得比較快樂。如今,我不會因為想了解或改變他人而煩惱;我努力改變的,是自己。』杜薩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