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一個好人犯錯就被罵壞?壞人偶爾做好事就被洗白?」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好人做好事、壞人做壞事」。 但當我當老師,看到孩子最真實的反應後,才發現:人並非只能「好」或「壞」。 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人格」──那份對他人、對自己的真誠與責任感。
以往只要犯一點錯,大家就貼上「壞人」標籤;反過來,壞孩子偶爾幫老師拿張紙,就被當作「改過」。 但孩子們沒那麼膚淺。他們記得你有沒有用心聽他們的理由、記得你態度裡的溫度。 我看著一個被冷落的小朋友紅了眼,我才明白:在他們的小世界裡,「行為的誠意」才是關鍵。
很多事情其實沒有「好/壞」二分法:
- 犯錯時要真心道歉,並用行動證明改變;
- 遇到衝突時先聽對方,再表達自己的立場;
- 做事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真正把別人當人看。
這裡是我的副頁日記。 不貼標籤,只記錄:我,今天有沒有做一個有人格的人。
Y.H字句備份|好人、壞人,都只是標籤;有人格的人,才是真實的自己。